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辛弃疾的恋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的恋情词情感执著真挚,语言清新自然,表现出真率自然的审美情趣;意境含蓄深邃,呈现出婉转幽深、妩媚风流的阴柔之美;多惆怅悲凉之情,特别是在那些打入家国身世之感的恋情词中,悲剧色彩最为浓郁。  相似文献   
2.
王禹偁——两宋尊杜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甫在宋代倍受推崇,确立了"诗圣"的地位。其间,王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白体代表人物的王禹,主张学白而实亦崇杜。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受到杜甫的深刻影响。"子美集开诗世界"的卓识,在杜诗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两宋尊杜第一人",王禹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3.
储光羲佚诗     
中华书局 1988年陈新点校本宋释惠洪撰《冷斋夜话》卷二《稚子》条云 :“老杜诗曰 :‘竹根稚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并母眠。’世或不解‘稚子无人见’何等语。唐人《食笋》诗曰 :‘稚子脱锦绷 ,骈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赞宁《杂志》曰 :‘竹根有鼠 ,大如猫 ,其色类竹 ,名竹豚 ,亦名稚子。’予问韩子苍 ,子苍曰 :笋名稚子 ,老杜之意也 ;不用《食笋》诗亦可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抄本 ,宋方深道辑《诸家老杜诗评》卷五《僧惠洪〈冷斋夜话〉十二事》此段引文 ,文字微异。所引杜诗见《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宋吴撰《五总志》云 :“老…  相似文献   
4.
张忠纲 《东岳论丛》2003,24(4):58-63
伟大诗人杜甫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山东 ,前后历时七、八年 ,在泰山、兖州、济宁、单县、济南等地 ,都留下了他的行踪遗迹和许多名篇 ,而他和李白在山东结下的深厚友谊 ,更被传为千古佳话。本文通过实地考察 ,检阅文献 ,去伪存真 ,纠谬辨误 ,完整地描述了杜甫在山东的行迹和交游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几首词中,花的意象几乎篇篇出现。梅、菊、桂、藕花、梨花、苹花、海棠、芍药、芭蕉、丁香等,本身就深具风度韵致,再经清照稍加点染,便更使其词文洁体清,情词俱胜,神韵悠然。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性别、性格、学养、才识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词中对花之意象的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其词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花,在清照的笔下,已不是纯客观的外物,而是与词人心灵交感,相互理解的“人化”了的自然物。从清照对花之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词人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凄婉或惆怅,花简直成了清照心理的外现物。  相似文献   
6.
张忠纲 《河北学刊》2012,32(1):251+33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自出版以来社会反响强烈,颇得学术界好评。这部八百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是集几代学人之功而完成的整理研究苏轼著作的集大成之作,必将大大促进苏轼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用西文阐释学理论,去审视清代杜诗学,以期从另一视角对清代杜甫研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当然,阐释学研究范式也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若机械地用之于杜诗研究,或有其大而无当之嫌,或有其削足适履之弊。因此,文章力图避免直接套用西文阐释学哲学的话语、方法论,而是根据杜甫研究自身的特性,做出超越一般阐释学研究范式局限的选择,进而对清代杜甫研究内涵的丰富性,特别是清人杜诗阐释的客观性追求做出尽可能深入的认识与梳理。  相似文献   
8.
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间(736——741),第一次漫游齐赵。在此期间,他写有《题张氏隐居二首》,一为七律,一为五律。关于这两首诗,前人论述很多,意见颇不一致,归纳起来,分歧主要有三:一、“张氏”何人?二、“石门”何地?三、二诗是否同时所作?就此三点,略抒鄙见,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赵睿才  张忠纲 《文史哲》2003,(4):140-144
中唐以后出现的好茶风尚 ,对中晚唐变革盛唐诗歌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内敛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如嗜酒风尚之与奔腾的盛唐诗格的形成一样。茶的“清新”与中晚唐诗歌的“变新”,在趋新尚异的时代精神中 ,在文人与僧道的共同努力下走向融合 ,使得中晚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以“清省”、“清寒”为主要特征的审美趣味。因此 ,当我们以好茶风尚为视角研究中晚唐诗歌的时候 ,不仅可以看到它与盛唐不同的风貌 ,而且可以看到尚理主意的宋诗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10.
<正> 冯沅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和戏曲史家。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赞扬。她的论著较多,计有《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南戏拾遗》(以上均与陆侃如先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