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2002—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地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乳制品价格对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均有显著的影响,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镇化水平仅对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有显著的影响;肉禽价格对各地区城镇居民的乳制品消费没有影响,而蛋价格的上涨会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年龄在14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对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有影响,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有影响;资源禀赋对各地区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1至2012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老人抚养系数升高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前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农业经济的增长将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对居民消费上升的贡献会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被强化,但随着老人抚养比的上升逐步被弱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服务经济时代来临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将习惯性偏好与人口结构两个变量引入服务消费函数.在利用跨省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习惯性偏好和人口结构都是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变量;习惯性偏好对服务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变量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与居民服务消费呈正相关关系,老年人口抚养比和男女性别比皆与服务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建议从健全社会保障、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消费.  相似文献   

4.
在生命周期理论的框架下,利用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结构、教育年限、性别比等人口因素与储蓄、固定资产投资、住房支出、保险支出这4项农村居民资产配置决策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老年抚养比与固定资产投资、住房支出、保险支出显著正相关,农村少儿抚养比与住房支出、保险支出显著负相关,且它们的估计系数稳健性较强,说明人口年龄结构因素能够显著影响农村金融资产配置决策。此外,结果还表明提高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增加农村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额和配置比重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居民的性别比对此无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棘轮效应"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财富、社会保障支出对当期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期消费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2年湖南省14个市州面板数据就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房价波动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显著影响;房价波动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整体影响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且不同市州在不同时期,就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与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对于释放居民购买力,促进消费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更加系统地研究了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经济发展,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和正向作用均会被强化,并且少儿抚养比的负向作用要大于老年抚养比的正向作用;(2)受教育水平、性别比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会增加居民储蓄率,城镇化会抑制居民储蓄率的提高;(3)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家庭规模、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通过加入控制变量和转换计量方法,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模型稳健性较好.基于结果,本文提出了私人养育成本社会化、建立动态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城镇化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鸿沟、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以及国际收支持续失衡的大背景下,从理论层面探讨人口结构等因素对其经常账户收支的影响机制,结合1997—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运用面板静态和动态估计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所得结果均十分稳健。综合来看,社会总抚养比与经常账户盈余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地区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人口老龄化更为严重的东部地区其社会总抚养比与经常账户盈余的负相关关系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约束下,有必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城镇化建设来进一步提高相对剩余劳动力供给,同时通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跨区域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2、2014、2016年的CFPS家庭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固定效应短面板模型、差分GMM与系统GMM短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在老年(少儿)抚养比影响家庭消费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老年抚养比促进了家庭生存消费,但降低了家庭享受消费;少儿抚养比同时降低了家庭生存消费与享受消费;考虑到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增加了家庭生存消费,进一步通过提升健康人力资本与教育人力资本促进家庭生存消费。少儿抚养比降低了家庭享受消费,又通过教育人力资本减缓抑制作用,通过健康人力资本进一步促进了家庭享受消费的降低。基于研究结论,在全面二孩政策及老龄化背景下,提出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促进家庭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影响,但具有很大的区域性。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由大到小为西部、中部、东部;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西部、中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社会养老保险普及均会对作为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一的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基于差分GMM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年龄结构、社会养老保险、宏观经济变量三方面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与通货膨胀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通货膨胀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养老保险对通货膨胀既有推动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因此,通过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控制物价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数学理论推导,并得到模型参数的经济含义及模型拟合误差的放缩效应等结论。最后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及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广东省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发现边际消费倾向与地域发展程度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城镇居民直接、间接、完全能源消费的截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检验省域之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间接与完全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直接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能源价格和人口规模是影响中国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能源市场化改革时,要控制人口规模,稳定生活能源价格,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和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鼓励提倡环保绿色出行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全球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同样严峻,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了从理论层面厘清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分别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GDP显著降低0.23个百分点,即一个国家的老年抚养比的提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结合联合国有关中国的人口预测数据来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少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减和老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增将导致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建议制定配套政策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年龄等,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拓展消费效用函数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通胀预期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当通胀预期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抑制影响;而当通胀预期高于门槛值时则会产生正向刺激作用。与此同时,通胀预期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我国需参考通胀预期水平变化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并搭配税收、补贴及社会保障政策来调控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分析以及转轨时期的中国经验事实均显示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作用。基于1995-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结构确实是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中间变量,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呈正向变动关系;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均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效应及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大小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呈现出明显的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近几年来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以及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方面发生了不少转变。本文通过研究 1 998年至 2 0 0 2年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的消费性支出 ,来寻找影响消费状况变化的因素 ,正确认识各因素对消费状况的影响程度 ,为贯彻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 ,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婚配竞争和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每下降1%,居民消费率将降低0.419%;但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却不显著;由性别失衡引致的婚配竞争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的确对中国居民消费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据估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五年内能够累计增加居民消费19 785.99亿元至27 363.57亿元,提升居民消费率0.63至1.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