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俞君立教授主持的“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与2010年发展目标研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顺利地取得了最终研究成果,其专著《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12月付梓面世。全书共分4部分,21.9万字,是我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研究的一部力作。理论上的创新,研究方法上的创获,是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20世纪这一百年,对于中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确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世纪初始,我国还不曾有一部新学和西学文献的分类法。迨至1910年,孙毓修介绍、引进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并得以…  相似文献   

2.
百年来,中国道教文献语言研究从前期以考据为主的文献语言研究发展到后期以语言本体研究为主,由强调经验研究到开始注重理论的系统性,逐步成为一门交叉学科。与佛经语言研究相比,道教文献语言研究存在着起步晚、数量少、根基浅等明显差距,但未来在学科发展、材料利用、研究方法改进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献分类学之研究始自南宋郑樵。他从理论上阐明了文献分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清代章学诚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从清末到1949年,文献分类学集中对分类法进行研究,主要是介绍和模仿美国杜威法的编制技术和方法。1949—1975年,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苏联分类法的编制技术和经验,向标准化、统一化方向迈进,以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研究为主。80—90年代,对世界各国著名的分类法进行全面研究,分类工作转向分类主题一体化方向,重视对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研究。随着分类法研究的深入,中国文献分类学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摘要]“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这一课题应以对印度因明两座高峰和汉传因明的正确认识为出发点,以面向未来的态度来总结过去,旨在于国际学界的广大论域中彰显中国因明的独特价值。本课题由五大专题构成:(1)百年因明研究的概述:以汉传对陈那新因明的正确解读为据,评析百年研究的功过得失;(2)百年因明的文献研究:总结百年来的文献研究,促成学界对梵汉藏文献综合研究法的充分认识;(3)百年藏传因明研究:总结藏传因明百年的历史进程,说明未来应在汉、藏因明的比较中弘扬藏传因明;(4)百年量论研究——以港、台学界为核心的考察:梳理百年量论研究,特别是港、台近来的研究,指出未来的中国量论研究要以因明方面的已有成果为指导;(5)因明研究——国际与中国的对话:总结百年来对国外研究的译介工作,及其对我国正反两面的影响,探讨我国研究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发扬自身优良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碑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形式,靠其保真性和持久性等一系列特点,占据着其他形式的文献所不可取代的学术地位。要想使碑刻文献的学术价值得到科学的发掘和利用,首先必须解决好碑刻的分类问题。碑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碑刻文献,就必须以碑刻的文献性质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按照碑刻的文献性质分类法,可以将碑刻分为志墓碑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这一课题应以"继往开来"为核心的理念,在创新中继承和总结前人的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因明研究的整体水平,并在国际学界的广大论域中,彰显汉传因明的重要价值和百年中优秀成果的学术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因明"的新形象。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意义在于打通百年研究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中国因明在新一个百年中的创造新转化。本课题研究应以义理与文献的双向互动为核心的方法论原则。以此为根据,便展开为义理对勘、文本译研、逻辑刻画、比较逻辑、哲学诠释和历史研究这六种基本研究法。采取义理和文献双轨并进的研究路线,有助于克服此前研究中片面强调其中一点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以 1 94 9年为界 ,分属两个时代 6个阶段。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 ,提醒人们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摘要]唐代玄奘法师随顺印度佛教的瑜伽行派传统,将佛教的逻辑学、知识论和辩论术学说统称为“因明”。时至今日,我们仍应使用“中国因明”来统称主要在中国汉、藏两地得到保存和发展的佛教逻辑学-知识论传统。“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是指从1896年至今这一百多年中在中国发生的对于因明的研究。对于百年因明研究的研究,不是外在于百年因明研究本身的另一项课题,而是我国的因明研究在经历了长期发展以后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学界的总结和回顾,还未全面实现自觉的总结与反思,未能在反思中彻底扭转以往“据西释中”的研究模式。唯有将百年因明研究的总结视为因明研究本身的事情,才能真正从内行的角度作出评判与鉴别、总结与反思、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在组织数字图书馆资源时的优势与局限,分析《中图法》在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中的应用及发展,并提出了为适应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特点《中图法》所需要进行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本书系统地论述我国从清末开始到1954年新中国《宪法》诞生为止的100多年中,中国人民和各政党团体为反对专制制度,争取实现民主宪政而进行的斗争,也就是民主宪政运动在我国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国百年民主宪政运动@姜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围绕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百年学术历程前后经历了译介与研究两大阶段。其中,译介阶段始于1923年,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创期、萧条期和振兴期;研究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聚焦于短篇小说中的叙事研究、女性主义批评、身份研究等方面。该文对中国曼斯菲尔德学术百年的译介历程与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路径,展现曼斯菲尔德超越时代永恒的文学魅力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5,(6):29-31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出土文献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贡献日益突出。2015年6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百年来的出土文献,尤其是新出土或新整理的资料,从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出土文献与秦汉制度史研究,出土文献与秦汉政治、行政、法律史研究,出土文献与学术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展示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先秦秦汉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新视角,推动了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1876年《杜威十进分类法》(DC)发表以来,西方现代分类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图书资料的增长,图书分类法在缓漫地变化着。进入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出版物的迅猛增加,科技情报工作的蓬勃兴起,图书分类法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重大的改革,世界图书分类学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献目录分类的准备阶段 ,出现了重要的学科及学术分类观念 ;两汉时期是文献目录的创制阶段 ,刘向、刘歆、班固等人始创立具体实用的目录体制 ;魏晋至隋唐为文献目录研究与应用的兴盛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西晋时期四部分类法的出现 ,其后经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与改进 ,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之定制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把20世纪这100年的中国美学称为“百年美学”。对百年美学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反思,总结百年美学发展的得失对构建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框架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王向峰教授主编的《中国百年美学分例研究》一书于2004年9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体例新颖别致、选论精当、述评深入细致,是研究百年美学的又一力作,对研究百年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启迪。本书对“美学在中国”和“中国美学”学术话题有深刻把握。由于学科间具有很强的通约性,在…  相似文献   

16.
蔚薇 《金陵瞭望》2008,(11):56-58
2008年,龙腾盛世,交通银行喜迎百年华诞。一百年,时间用厚重沉稳之笔写就了风起云涌的历史,波澜壮阔的诗篇。回望百年,交行的命运与国势休戚相关,经历跌宕起伏的沧桑与凝重,折射不同时期的体制变化与兴衰得失,演绎近代中国百年金融镜像而曲折丛生……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皮高品先生花了八年时间编成“中国十进分类法”。(以下简称皮氏“十进法”)曾给我国图书馆界带来一些影响,直到以前不久,还有个别图书馆使用这部工具书,而没有采用新的分类法。解放后,皮高品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经常吹嘘这部分类法的“优点”,直到现在,他还说他的分类法有“进步性”,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起过“一定的作用”,并说“当年出版时,我的朋友曾为我的生命担忧”,如此等  相似文献   

18.
文献信息学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信息学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战略孟智明图书馆情报事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是近十年图书情报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一门研究文献信息活动规律的学科──“文献信息学”也在我国图书馆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研究中诞生了。图书情报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是“百年中国因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印度佛教因明的三个不同阶段,揭示汉传因明是解读陈那因明的一把钥匙。第二部分评述了百年来国际因明学界对陈那因明的错误解读对我国的重大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了本论作者的一家之说,说明与美国理查德·海耶斯教授的陈那因明研究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揭示梵、汉、藏因明文献所反映的因明义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20年代发轫以来,中国的经期劳动保护已有百年发展历程。以二十大提出的“两个结合”观之,百年经期劳动保护的发展逻辑可概括为:基于中西医新旧月经传统及其塑造的女性身体观,随着中国具体实际的百年变化,经期休假、经期卫生和经期禁忌劳动等经期劳动保护措施陆续形成,经期劳动保护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路线在中国进行本土实践的一项具体发展。经期劳动保护的中国特色由此形成:世界罕有的以综合性经期劳动保护措施促进女性参与物质和人口双重生产的基本制度。助推劳动力性别等级和职业性别隔离的潜在功能也随之显现。已有百年历史的经期劳动保护是社会主义优良传统,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朝着促进男女平等分享就业权与生育权的方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