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缩短西伯利亚铁路,打通太平洋入海口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后,于1898年开始修筑,1903年完工,南满支线几乎同时修筑。中东铁路经历了沙俄、国际共管、中苏共管、日伪、中苏共营几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形成规模宏大的东北铁路网,但直到1952年底,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才真正回归中国。中东铁路是殖民地铁路业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茶叶贸易在中俄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出口章程》是中俄签订的唯一关于新疆茶叶贸易的章程。关于这个章程的签订时间,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王铁崖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载明:本章程签订于“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从此以后,有关论著都沿袭此说。例如,一九七五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编写的《沙俄侵华史》写道:沙俄“于一九○六年(光结三十二年)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俄商借道伊、塔运茶条约》”。一九七九年出版的《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也写道:“一九○六年,沙俄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出口章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东路权益的交涉,是伴随铁路修建开始的,到上世纪20年代初,中俄双方先后签订了《中俄协定》、《奉俄协定》后,交涉中的矛盾并未因此而结束。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为争取两协定赋予中方的权益,对苏采取了强硬的交涉手段,导致中东路事件的发生。中东路事件发生后,致使收回中东路权益的目标未能实现。客观分析,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权益的初衷及强硬立场是正确的,但他对内外局势的错误判断,并接受蒋介石"武力接管"中东路的主张是错误的。从外交史上看,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剖析美日围绕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而产生的利益对立,探索美日冲突的源流。 一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权益,是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沙皇俄国而承袭的。日俄战争前的数十年间,俄国通过1896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御敌互助条约》而获得在“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利;1889年3月,俄国又通过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及同年5月中俄间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获得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的租与权,租期25年。上述条约并规定在租借地之北,设立中立区。后来这一中立地区几乎包括了除租地之外的整个辽东半岛。俄国在条约中另获得修建南满铁路的权利,中国清朝政府并允诺在该路经过的地区,不将铁路利益让与别国,从而使东北南部成为沙俄独占的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5.
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中国清朝政府作了重大的领土让步的结果。即中国把自己的贝加尔湖以东、勒拿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格尔必齐河以西的大片领土让予沙俄,又以原属中国的乌第河流域暂不划界的条件下签订的。条约签订后,沙俄全权代表果罗文即因谈判有功受到沙皇的“钦命予以嘉  相似文献   

6.
沙皇俄国染指外蒙的野心,由来已久。以1907年签订第一次日俄密约为起点,它的侵蒙活动进入了新的阶段。俄国利用清王朝衰微破败、外蒙地区矛盾激化后的形势,插手进来,开始公开地干涉中国的内政。辛亥革命发生后,俄国趁机策动外蒙封建领主起来叛乱、宣布外蒙独立。随即,它刚柔并用,迫使外蒙当局签订“俄蒙协约”,攫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之后,它又诱逼中国袁世凯政府签订“中俄声明文件”,使非法攫取的侵略权益“合法化”。1915年中俄蒙三方签订的“恰克图协定”,是俄国这一阶段侵蒙活动的尾声。本文试对沙俄这一系列步步紧逼的侵略活动作一简要的论述,请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在“雅克萨之战”时受到遏制的野心,在西方列强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许多侵略权益后,又重新膨胀起来。它利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谈判、起草、翻译这些条约的过程中,沙俄传教士团充分施展了它的外交才能,为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成为西方列强中攫取权益最多的国家,竭尽了全部力量。 1851年8月6日(咸丰元年七月初十)在伊犁签订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中俄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此为起点,中俄关系遂由《尼布楚条约》确立的基本平等关系趋向不平等方向变化。而开启这个变化的操纵者就是北京传教士团的成员。  相似文献   

8.
1929年中苏边界之战与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年8月至11月间,中苏两国之间由中东路事件而引发的边界战争,是中苏两国关系史上的第一次边界之战,也是中俄、中苏之间长期以来围绕着中东路而产生的矛盾、争端的一次大爆发。本文根据近年来新发掘的史料对此作些深入研究。中东路,全称中国东省铁路,旧称东清铁路,后又称中国长春铁路。自从1903年7月正式建成通车以来,这条横亘、直贯东三省的T字形大铁路,便成为沙俄帝国主义吮吸中国人民膏血和扩张其在东北及远东地区侵略势力的工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东路依然  相似文献   

9.
试论苏联向伪满转让中东铁路的性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不顾1924年中苏协定的规定,擅自与日伪谈判出售中东铁路问题。1933年6月25日,苏联、伪满、日本三方面代表在东京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谈判转让中东路问题。其后,又经过57个回合,历时21个月,终于在1935年3月23日,苏联与伪满在东京正式签订了《关于北满铁路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权利让渡于满洲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间缔结之协定》(《苏满协定》)。 根据上述苏“满”关于让渡中东铁路交涉过程的史实,我们可以判定其具有双重性质,即:从苏联方面来说,是以中东铁路为己有,背信弃义,出卖中国主权的卑劣行为;就日本而言,是假托伪满之名,行侵吞中国主权之实的强盗行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元一八六○年(清咸丰十年),沙俄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我国西北大片领土,并且利用条约中“卡伦”一词,玩弄阴谋诡计,在条约已经占去的领土之外,又夺去了我国许多领土。本文拟就清代西北地区的卡伦问题,作简略叙述,以揭露老沙皇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11.
论中东铁路事件─—兼谈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王春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一文指出: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受列强侵略。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是十几个,“从中国得利最大的,则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沙俄,……沙俄通过...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诞生于1920年的哈尔滨,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动因。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在20世纪初崛起,成为一座拥有“中俄合璧”的城市文化环境的国际大都会,这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空间支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附属地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中东铁路附属地与俄国国内的联系中断,并导致中东铁路附属地出现了严重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大批俄国侨民涌入中东铁路附属地,他们的子女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在中东铁路管理局的主导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3.
略论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瞎子岛地区的中苏(俄)国界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为界,这是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所确定的。黑瞎子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29年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是严重损害中国的事件。中国要求收回中东铁路和黑瞎子岛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压迫的正义行动。中东路事件的实质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者的矛盾与斗争。  相似文献   

14.
郭志刚 《中华魂》2012,(8):9-11
问题的由来旅顺口和庙岛列岛、山东半岛蓬莱角共扼渤海海峡,为"京津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旅顺口是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近代以来一直是外国侵略者争夺的重要目标。1897年12月,沙皇俄国海军侵入旅顺港,并强占大连。1898年3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从此,沙俄取得了租借旅顺、大连25年的特权,旅顺口被划为俄国军港,大连湾内有一港也划为俄国军港,其余作为通商口岸。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日本继承了沙俄的特权,并于1915年在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要求将旅顺、大连的租期延  相似文献   

15.
一八七一年,沙皇俄国悍然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后,又用武力胁迫清政府于一八八一年订立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沙俄除了利用《中俄伊犁务约》,劫迁十万多中国伊犁居民,勒索九百万卢布赔款,攫取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外,还在一八八二至一八八四年间,又强迫清政府先后订立了五个界约,几乎全部更改了依据《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订立的一八六四年不平等条约边界线,将我国西北地区领土,“一块一块地割去”,“把七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沙皇俄国的版图。”  相似文献   

16.
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宣告了沙俄在我国伊犁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伊犁正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曾纪泽因而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曾纪泽之所以能与俄国顺利签订《伊犁条约》,实与刘锦棠有极大关系一、坚决打击阿古柏余孽及卖国贼白彦虎等人的武装骚扰,粉碎了俄国利用武装骚扰长期霸占我国伊犁的阴谋;二、坚持以武力为后盾收复伊犁,才使得清政府拒不承认崇厚与俄国所签之条约,改派曾纪泽重新赴俄谈判,迫使俄国退还我伊犁。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的冲击下,清廷对八旗军进行了改造。其主要内容是练洋枪、习洋操的西式练兵和开展近代军事教育。本文仅就晚清八旗军的改造问题进行探讨,祈教方家。 1.晚清八旗军的改造,以八国联军之役为分界线,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练洋枪、习洋操为内容,第二阶段是普练新军。旗营西式训练开始于恰克图练兵。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前后,沙俄为笼络清政  相似文献   

18.
1861年5月,中俄双方代表根据《中俄北京条约》,举行勘界会议,沿中俄东段边界设立界牌。但由于清政府所差官员的昏庸,该立的界牌未立,所立界牌又多不合规定。1886年,清政府又命吴大澂会同沙俄代表对中俄东段边界进行重新勘定。经过吴大澂力争,沙俄被迫履行《北京条约》,补立和增设了若干界牌,中国相应地收回了一部分丧失的国土,争回了图们江的出海口权益。  相似文献   

1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中苏建交,苏俄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采取了武力夺取和外交谈判两手策略,坚持保留沙俄对中东铁路的旧有权益,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20.
“间岛问题”是1907年7月30日《日俄密约》(世称第一次日俄密约)签订后发生的事件。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推行“大陆政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日本外交文书有关这方面的记载,结合延边人民当时为此而进行的斗争情况,概述其始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很快发展成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强国。它在日俄战争中靠美英列强扶持,勉强战胜腐朽的沙俄后,一方面加紧推行吞并朝鲜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制造了排挤美帝,联合沙俄瓜分我东北的“大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