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真实行人碰撞事故时多刚体模拟仿真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根据行人-车辆碰撞过程进行多刚体模型初始参数自动优化的方法。针对真实行人碰撞事故,合理选择初始参数并构建基于熵权法的仿真准确度目标函数,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修改参数组合、提交运算及结果评价完成仿真模型的自动寻优过程。以某例真实行人事故展示了多刚体事故重建及模型优化的流程,并根据碰撞过程的人-车位置信息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表明可将其运用于行人碰撞事故的多刚体重建领域。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行人事故的碰撞姿态鉴定一直是交通事故鉴定的一个难点。由于摩托车的灵活性,当事故发生在没有监控摄像头覆盖的区域时,应用传统的交通事故鉴定方法很难甚至不可能判断出摩托车-行人事故中碰撞瞬间摩托车的行驶状态,而且国内外也鲜有学者及专家对摩托车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基于1例摩托车-行人碰撞的交通事故,在应用传统的事故鉴定方法基础之上,利用PC Crash仿真软件对事故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不断仿真调试,明确了人-车碰撞瞬间的关键姿态,最终重建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此外,在PC Crash仿真软件对事故再现的结果中,摩托车碰撞前车身的具体形态可作为判断碰撞前摩托车是否有避让行人这一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汽车二维偏心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分析,在介绍传统偏心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轨迹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其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实际交通事故为例,分别利用PC Crash软件与传统模型进行仿真再现分析。通过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与事故现场上车辆遗留痕迹进行对比,实际分析了传统轨迹再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主要有:公路交通事故多;交通事故呈逐年增加趋势;发达地区事故多发;事故多由交通违法引起;非机动车和行人违章造成严重伤亡;低驾龄驾驶员是交通事故中的主体等。交通事故原因主要表现在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交通法规因素等几个方面。要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需从人、车、路和法规四个方面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辆改装可能改变原车碰撞相容性从而导致车辆安全性能发生变化的问题,根据1例真实改装货车与越野车发生碰撞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事故过程的重建,建立有限元碰撞模型,并进行改装前后的碰撞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货车改装之后会使得碰撞时越野车驾驶室应力应变增大、最大侵入量增加,即车辆相容性变差。提示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严格禁止私自改装车辆,以保证在交通事故中的车辆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车辆行人事故碰撞速度重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典型的人车事故案例对传统车速重建方法进行验证,并提出一种新的车速重建方法。采集27例具有事故数据记录器(event data recorder,EDR)数据的案例对抛距法计算精度进行验证,分析碰撞速度重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碰撞速度与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抛距法相对误差最大值为36.7%,最小值为1. 5%,平均相对误差为7. 1%; WRR值与碰撞速度具有正相关性,随碰撞速度增加WRR值增加;在相同的碰撞速度下,发动机罩前缘高度较高的车型导致的WRR值更低;WRR值和发动机罩前缘高度是碰撞速度重建的重要参数。指出行人抛距法计算精度不高,建立的基于WRR值和发动机前缘高度的车辆行驶速度计算方法,将成为制动痕迹和行人抛距缺失情况下车速重建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为了真实、准确地再现汽车碰撞翻滚事故过程,分析了汽车翻滚事故的力学模型及翻滚过程。针对某一实际案例,通过对事故现场勘查结果的仔细核查,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PC-Crash建立车-车碰撞模型,设置事故车辆参数及事故信息参数,在模型中以二维和三维视图的形式逆向还原了汽车碰撞翻滚的整个过程,并通过碰撞速度的计算验证,得出此种方法逆向分析误差为2%,证明了该逆向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精确再现复杂多模态交通事故运动过程,提出一种基于Pc-Crash的逆向分段事故再现方法,针对一起追尾碰撞、滑移和侧翻的复杂交通事故,应用Pc-Crash软件,以事故现场车辆终态位置等信息为基础,逆向再现车辆侧翻运动过程,确定车辆侧翻前某时刻运动状态,再基于车辆侧翻前仿真结果,进一步逆向再现两车碰撞过程。应用动力学方法推演分析案例中两车碰撞前车速,并与仿真结果中获得车速做比对分析,验证逆向仿真分段事故再现方法的正确性。提出的再现方法流程简便、仿真难度降低,可获得较为准确的仿真结果,保证了事故仿真过程与事故现场痕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3,(21)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在驾驶货车时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将行人黄某撞伤,公安交警部门已召集我们当事人对损害赔偿进行了两次调解,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所以没有达成协议。这些天,我经过仔细考虑,决定适当提高赔偿金额,省得打官司费钱又费时,而行人黄某也有此意,想做出一些让步。为此,我们要求公安交警部门再进行一次调解,可交警以已进行了两次调解为由拒绝了我们的要求。请问,公安交警部门在事故处理中进行了两次调解后,就可不再调解了吗?吴 浩吴浩同志:调解是交通事故处理的必经程序,但并不是损害赔偿一定要通过调解来达成协议,所以,当事人还…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对非机动车、行人的无过错责任,体现了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人文关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能够合理分配交通事故的风险,实现法律公平的基本要求,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但是,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自身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相关观念、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现阶段在交通事故中适用无过错责任有实际困难。鉴于此,笔者建议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规定例外情形,修正现行规定的不足,以确保无过错责任在交通事故中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元法的事故再现CAE仿真精度高,能较为精确地模拟出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量,但其建模针对性强,计算复杂,不适用于长时域碰撞工况的仿真再现。为此,搭建了包含有限元气囊轮胎与简化悬架的多刚体-有限元耦合模型,并基于MADYMO软件及变摩擦因数的方法实现了某长时域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仿真结果显示:仿真碰撞轨迹与事故碰撞轨迹保持高度一致,采用多刚体-有限元耦合底盘能较好地模拟车辆在运动过程中轮胎的力学特性以及车身和底盘之间的相对运动,基于导入的人体假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乘员的二次碰撞及其受伤机理。该方法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成本,可为长时域碰撞事故再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评《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 8月 3 0日 ,沈阳市颁布了《沈阳市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该办法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 :在行人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时 ,如果机动车方无违章行为 ,行人负全部责任。从侵权法的角度看 ,沈阳市的新办法意味着责任赔偿规则的一个重要变化。长期以来 ,大部分地区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实行的是“严格责任规则”(或者说是“无过失责任”) ,也就是说 ,如果机动车辆对行人造成伤害 ,无论机动车方是否有违章行为 ,都得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 ,赔偿的具体额度依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新办法用“过失责任”代替了严…  相似文献   

13.
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概率大,并且由于侧围变形空间小,容易造成比正面碰撞更严重的伤害,其中B柱作为重要的侧面结构,其变形模式与乘员损伤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已有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MADYMO搭建并计算3组多刚体与有限元混合的B柱变形模式的侧碰简化模型,每一组模型分别附以不同的侵入速度和侵入量。对每组计算结果求均值,再结合C-NCAP侧面碰撞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侧碰中B柱变形模式与乘员损伤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运动响应分析,提出规律性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以交通事故现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拍摄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在Arc GIS和CASS软件中处理绘制交通事故现场记录图和现场图,并在勘查时间、精度等方面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无人机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巨大优势。其次,在Arc GIS Engine Runtime等平台基础上,设计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数据的管理系统,对事故发生位置、正射影像图、事故现场图等大量现场勘查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及分析查询。结果表明:无人机应用于交通事故现场的方法及归档系统的构建,不仅可进行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制图、缩短勘查时间,还便于勘查数据的管理查询,为国内外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及数据归档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的研究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改善交通安全状况的理论基础。针对雾霾天气高速公路事故频发的现状,分析了雾霾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特点及事故特征,并结合济南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利用贝叶斯网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建立分析雾霾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的贝叶斯模型,得出"当车速和雾霾等级同时增加时,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几乎以平方的概率增加"的结论,为驾驶员及交通管理部门预防雾霾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总是围绕着人、车、路三方面进行的.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两个方面不协调或发生冲突就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在这个三因素中,人是核心因素.人驾驶车在路上行驶,空间移动的一切信息,包括其它车辆、行人、路况变化、气候变化、自身感觉变化,都是依靠驾驶员感知、判断来处理的.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中最关键、最敏感的环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一切信息都是由驾驶员来反映和控制的.据美国的印地安大学对交通事故长达5年的综合研究,在上述三要素中,由驾驶员对险情的认知延误、判断错误、反应不当引起的交通事故占全部调查事故  相似文献   

17.
8月9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发生一起小偷骑摩托车与一辆公交车相撞引发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小偷被送往医院,但目前伤者住院仅三天的花费就已经高达六千余元,如果按交通事故处理,最后很有可能要花掉9万元之多。那么,花这么多钱将由谁来埋单?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依法处理海上交通事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海上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已经很难适应实务发展的需要。事故发生后,依法及时、客观地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对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海上交通安全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行政法学理论及海上事故调查实务中,对海事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属性及其可诉性存在争议。在司法审判中,最高人民法院和下级法院基本采取“非行政行为说”的观点,这符合海事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有利于法院查明事故原因;为了分清事故责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应将海事事故认定定性为行政行为。事故认定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为了妥善化解海上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应当加强司法机关确定事故责任的权限,不断完善专业的海上事故司法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小乘员在侧面碰撞事故中的损伤,提高对侧面乘员的保护效果,运用MADYMO软件建立包含车体、假人、气囊等在内的某车型侧面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PSM子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以已验证的汽车侧面碰撞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装有头胸双气室气囊的侧面碰撞模型。通过模拟安全气囊在侧碰条件下的响应过程,利用正交试验对双气室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质量流率、气囊点火时间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保证头部HIC值满足法规要求下,优化后综合伤害评估值WIC下降了10.32%,进一步提高了约束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0.
海商法第167条的规定强调了船舶碰撞事故中无过失免责的原则。然而,分析无过失碰撞的一些具体情况之后会发现,无过失碰撞案件一概以损失自负来处理有的时候会显得有失公平。法律不能将船舶碰撞事故中当事者的有责性转化为损害赔偿责任,因此无法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利益。本文就这个问题,尝试从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规定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援用公平责任原则去调整无过失碰撞案件中当事人之间的损失分担,从而在具体的情况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