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母语文化缺失是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师母语文化认同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现状、不同类别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差异,以及影响外语教师母语文化认同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外语教师在表层文化方面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而在深层文化方面依然保持较高的母语文化认同度;中学外语教师在电影、民主制度和国家主权方面比高校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度高;有出国经历的外语教师在文学、民主制度、传统文化、国家主权和语言方面比无出国经历的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度高。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对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大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习得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对高校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及其《教师用书》中原有的文化内容基础之上,增加文化教学内容;并采取"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讨论"和"文化欣赏"等多样性文化导入策略,加大文化导入力度,使他们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外语教育界的认同,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忽视母语文化的导入,这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文章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母语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4.
高校外语教育比较重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文化的多元性、互动性以及发展性方面重视不够。加强多元文化互动具有其理论依据及意义,交际双方要克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交际障碍,进行平等的对话式交际。高校外语教育既要关注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也应重视母语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多元互动的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运用语言技能和掌握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语言专业使命是拓展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基于此,文章以CDIO教育理念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总结出在外语专业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从以教学愿景为依托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性人才为目标、构建过程性中西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文化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教学活动课外延伸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自主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对外语学习的跨文化交际因素考虑太少,导致在策略分类中跨文化交际策略的缺失.中国人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且本族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差距很大,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应把那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有关的策略从原来的策略群中剥离出来,与新提炼和界定的策略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群.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以及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产生误解的原因,阐述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客体(目的语)文化的导入,重视主体文化(母语文化)对交际能力的影响,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修养,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21世纪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对2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中的习俗和礼仪、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以及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结合。其研究趋势也已从单一的强调目的语文化学习向强调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结合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已成为教学界的共识,但由于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也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本文分析了 "母语文化"在实现外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呼吁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已得到我国外语界的普遍认同。然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只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的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母语文化输出的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与意义,探讨了中西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育的新情况,结合对大学在校生的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在外语教学中实施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外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交流将成为产业部门间公务和商务经常性的活动 ,同时外国企业及其生产设备进入我国的数量和规模将不断扩大 ,参与对外交流 ,认识和使用国外设备等都要求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外语素质。因此 ,提高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外语水平 ,成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交流产生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故语言可以反映文化。而习语又是语言中的精华,故在反映文化差异上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论述了影响汉英习语形成的六种中西文化差异以及习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习语教学应该从文化入手,使留学生全面了解文化差异,以提其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外语教学理论及实践的新发展出发,参照素质教育的定义及特点,探讨了利用外语课从理性素质培养入手,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种可能性.认为通过对学生英文篇章理解的素质的培养,可达到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三个语言与教学理论及实践是语际语及错误修正,专门英语教学,语言理解的关联论.  相似文献   

15.
“直接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在中国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哑巴”英语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对外语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其次,学生的外语基础良莠不齐,在大学的外语教学中适当的使用母语可以起到兼顾较差学生的作用。第三,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讲,翻译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母语,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和母语之间转换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濒危和英语霸权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之一。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民族交流离不开对语言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母语教育是根本,外语教育服务于母语教育。保护母语与母语文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汉语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的国际势力是中国语言规划的最终目标。稳妥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中母语与外语的教育问题是我国语言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语言全球化表现为语言濒危全球化和英语霸权全球化。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外语教育是一种经济投资。适应英语全球化发展要求,改变中国"费时低效"的外语教育现状,加速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重视外语教育的经济投资与经济效益。以语言全球化和外语教育现状为现实出发点,以经济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发展外语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改革中国外语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母语能力既是外语习得的基础,也制约着外语能力的提高。在通常情况下,要学好外语,首先要把母语学好,“起跑线”并非学好外语的关键。我国非理性“外语热”与“母语冷”问题同时存在,互相联系,应引起高度重视。外语教育的时间与范围应注意适度,母语教育的“失位”现象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人文奥运”语境中的文化教育与外语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假如我们单单给学生教授英语语言技能,那么英语作为一种离乡背井的语言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化面前,将失去她应有的灵性而成为无本之木。为此,我们应该从文化教育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问题并在人文奥运的语境中探讨外语教育与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途径,进一步拓展北京“人文奥运”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语言世界观,寻求一种能够兼容外语语言技能习得与外国文化教育的外语教育理念及其方法,最大限度地吸收西方文明的文化素养,让首都北京成为一座具有深厚世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育中蕴含着独特的美育功能,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外语教育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