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合乎国情,顺乎民意,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宪法的通过和实施,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各族人民的安居乐业,对于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因此,新宪法的诞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建国以来,我们先后制定过四部宪法,新宪法是其中最好的一部。在前三部宪法中,  相似文献   

2.
王金林著《简明日本古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是建国以来我国学者撰述的第一部日本古代史专著。  相似文献   

3.
新宪法正式公布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新宪法是我国近百年,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十二年基本经验的总结,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坚持民族平等,巩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宪法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巩固民族团结。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型宪法学引论》是第一部以中国转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宪法学专著。该书立足于我国宪法制度及其运行实践,从经济、社会、政治转型规则之治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世界范围内的转型潮流为背景,研究宪法学与中国宪法学、转型宪法学与中国转型宪法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由我国著名中国近现代史学者、南京大学历史系姜平教授撰写的《中国百年民主宪政运动》一书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力作,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中国近现代民主宪政运动及其经验教训的学术专著,在当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发展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宪法同前三部宪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我国制定了四部宪法,即最近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颁布的新宪法和以前的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对新宪法和以前的三部宪法作一番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总结我国制宪工作的历史经验,有利于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进程,有利于加深理解新宪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论述清代历史的专著《清史简编》(上编),最近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清代历史专著。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末一代封建王朝。清朝在我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入研究清代历史,对于阐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认识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树民教授历经十数年所磨之“剑”──《比较宪法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自2000年3月出版至今,一直被我恭敬地陈放在我最易拿到之处,时时拿来拜读、品味,越来越发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宪法学著作,是比较宪法学上的一朵奇葩。《新论》之新,在该书的《序言》和《关于本书的说明》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在此主要是想谈一谈《新论》的另外几个特点:体系创新、论述深刻、行文流畅。国内的宪法学教科书和比较宪法学巨著,在结构上大同小异,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体系。目前的这种宪法学体系,既受到前苏联宪法学的影响,也因循于我…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宪法已经公布施行了。这是一部反映我国三十三年的建设成就和经验,反映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意志,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是从中国的当前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新宪法是我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是社会成  相似文献   

10.
新宪法经过全国人民广泛、深入的讨论、修改,已经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施行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对过去宪法中的“左”的影响进行了拨乱反正,完整地体现了中  相似文献   

11.
五届人大制定了新宪法,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必然产物和重要标志。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是华主席、党中央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新的长征的时  相似文献   

12.
由蒋祖缘、方志钦同志主编的《简明广东史》出版了,我由衷地感到喜悦和兴奋。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长期的愿望终于实现,还由于这部60万字的著作是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广东通史。可以确信本书将拥有广泛的读者,并将产生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这次全国人大通过公布的新宪法,是我国解放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安邦治国的根本大法。在宪法序言中,明文规定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肯定了人民政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近期出版的《毛泽东思想辞典》可以说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以反映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历史为对象的专业工具书。它的问世,对于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完整、准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唯其如此,我们对它尤其寄予厚望。由于编这样一部大型工具书在国内尚属首次,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难免有不妥之处。在此,我们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就教于关心、爱护这部书的同仁。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3月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公布实行。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新宪法是在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以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制定的。它把党的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即在本世纪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奋斗目标,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新宪法还规定了实现这一总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合乎国情,顺乎民意的“振兴法”、“幸福法”。它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二大文件为依据,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原则,吸收了国际的经验,清除了第二部宪法和第三部宪法中一切“左”的东西,正确地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我国新的历  相似文献   

17.
<正> 新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宪法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弄清这些特点对正确理解和贯彻新宪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认识和体会。新宪法的时代特点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宪法理论,宪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才能适应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统治的需要。马克恩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  相似文献   

18.
新宪法是正确内容与科学形式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内容与形式。宪法也是这样。一部好的宪法,应当是正确的内容与科学的形式的完美结合。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宪法必须有科学的形式,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过去有人把正确的形式同形式主义混为一谈,因而影响了我们对于宪法形式的研究与重视,这是我国立法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教训。由于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次新宪法的制定,由于做到了领导机关、专家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因此,新宪法和过去三部宪法相比,基本上达到了正确内容与科学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武汉大学校庆七十周年之际,由武汉大学刘涤源、谭崇台俩教授主编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以下简称《当代》)问世了。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介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的大型教科书。《当代》是为直接满足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著的。最近几年,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但都不是以系统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高校学生为直接对象的。它们的内容,或侧重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或侧重于西方经济学各流派;或较为专深。而《当代》一书则通过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两大部分内容,系统地归纳、分析了从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庆祝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推动我国宪法学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暨宪法学思想研讨会”于2005年5月28日在福建福州市召开。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大元、周叶中、莫纪宏、焦洪昌和童之伟等来自全国各地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上午,举行了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的庆祝活动。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叶中教授代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向吴老赠送了礼品。吴老表示感谢并做“我与新中国宪法学”的演讲。韩大元教授以“吴家麟教授对新中国宪法学的贡献”为题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