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漂泊在外的人都知道,褛餮大餐远不及家乡的街边小吃来的诱人,独自在海外求学的Fiona也深有体会。一个偶然的机会Fiona接管了一家奶茶店,为了做出特色,推出了很多中国小吃,没想到无意间缓解了不少华人顾客的乡愁,还让当地的老外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2.
在商场顶层的咖啡卡座,我边喝咖啡边等人,身后传来一对女伴的对话,甲女轻叹,下个月我就三十了,这可真让人心烦,有些该见的人总抽不出空去见,有些要做的事一晃也就蹉跎了。乙女颇有同感附和道,以前觉得三十岁是下辈子的事,怎么一眨眼就过三奔四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  相似文献   

3.
除了在大剧院芭蕾舞剧中跳舞的演员外,在中国,你能见到的俄罗斯女孩并不多。2010年,去深圳和朋友打冰球时,一位俄罗斯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金色的头发,清秀的脸庞,一打听知道她叫奥莉嘉。当时奥莉嘉在场外休息区学写中国字,一半都写错了。  相似文献   

4.
2013年初,曼谷市长素坤潘·帕里巴特拉亲王结束了他的第一个四年任期,之后再次当选,开始了他的第二个任期。曼谷市和北京市作为泰中两国的首都,早在20年前结为友好的“姐妹城市”,双方市政府曼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以纪念两座城市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5.
琴台 《女性天地》2014,(9):36-37
大清早的,还没起床呢,老爸的电话气呼呼地来了:“你赶紧过来趟,我要和你妈分居。” 火急火燎地起床,气喘吁吁赶回家,还没上楼呢,老妈从拐角的凉亭里冲出来:“这次我说什么也不和那老东西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6.
沫沫 《女性天地》2014,(9):47-47
前几天,听到一位曾经是微博控的友人,无奈地聊起了关于“照相家”的事。为何叫照相家?她说,现在的人到哪儿旅行,一座桥、一家酒店、一餐饭,立马发微博,所以叫“照相家”,因为都是朋友。看到了还不能不评论,结果是看这些照相家的照片看得想吐,实在是没劲透了……  相似文献   

7.
年少时,曾漂洋过海,来到大海之南。初识南国,满眼都是新奇:街旁的绿椰,海畔的自沙,屋前的繁花。再回海口,已是六年后。在城里怀旧了一天后,朋友说带我去羊山一带看看石头村。在几经寻找之后,遇见了一个极为静谧的村庄:这里古木参天,林深人静,朴拙的民居在林木间静静地铺陈,家家屋后绿树浓荫。  相似文献   

8.
家乡的味道     
英国姑娘艾米莉亚2006年来到上海,先后在两家赛车公司担任过项目经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学工程的女孩子居然在异国他乡做起了果酱生意。2009年,艾米莉亚的果酱作坊开张了,朋友们都亲昵地叫她“果酱姑娘”。今年10月,艾米莉亚离开上海回到英国,希望实现自己开一个酒馆的愿望,而一对英国夫妇接手了她的生意,让英式风味的纯手工果酱继续在中国飘香。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自己的一对女子攒下读书钱,身患乳腺癌的姚厚芝,花了3年零5个月的时间,不眠不休地完成了127万针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这份平凡而无私的母爱,让她当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0.
踏歌而行     
春晚一首《时间去哪儿了》火了之后,我连续接到几篇约稿,题目都是一样,都叫《时间去哪儿了》。我回答说:“非常抱歉,没时间。”看看.挺幽默。  相似文献   

11.
“三八”国际妇女节104周年之际,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梦新女性”第二届全国女性摄影作品展意义非同寻常。此次展览从全国征集的4000余幅摄影佳作中,遴选出一百多幅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女性摄影者对光影艺术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记录了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诠释了女性对人生和未来的美好希冀,展示了女性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靓丽风彩。  相似文献   

12.
家在丙中洛     
滇西北湍急的怒江大峡谷深处,隐藏着很多美丽的地方,“丙中洛”便是其中之一。但是,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当地人生活贫困,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更是无法赶上外界的步伐。为了帮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古道坊客栈”的主人赵果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一起创建了“嘎哇嘎普助学联盟”。除了“一对一助学”的项目外,“联盟”还在镇上为孩子们建立了一座乡村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朝拜之路     
走进藏区,亲眼目睹了藏族^的虔诚,他们沿着公路或是寺庙专心的朝拜,三步一磕,朝拜时,双手合十,从头顶到胸前、下腹,然后到大地,直至整个身体与大地紧贴在一起,他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标尺来丈量与佛祖的距离,见此情形,我的心受到莫大的震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国画家林曦开办了一间“暄桐教室”,面向成年人,专门教授书法、画画这些“无用”的事,一年学费过万,入学难度大,报名者却趋之若鹜,其中不乏成功人士。吸引他们的,恰恰是林曦和她的“无用之道”。  相似文献   

15.
Chelsea 8岁那年跟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从4岁起学习小提琴的她喜欢在家研究不同的乐器,大学则顺利的考上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学习音乐表演,主修小提琴和声乐。毕业后Chelsea成为一名小提琴老师,活泼开朗的她喜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喜欢各种国际品牌的她,选择了兼职做一名奢侈品销售。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美国教师AdamLee把摇摆舞带到了北京,成立了北京最早的摇摆舞俱乐部“摇摆北京”。在北京的颐和园、长城、鸟巢、后海甚至是地铁里,你都有可能会遇见这样一群欢乐、激情的舞者,跳着一种起源于美国的神奇舞蹈。  相似文献   

17.
今年77岁的姜淑梅老人,60岁开始认字,75岁开始学习写作。老人76岁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该书讲述了老人亲身所见所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曾经的“穷、乱”时代。  相似文献   

18.
北京,海淀五道口,这个离中关村咫尺距离的繁华地,聚集了许多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其中很多是90后。  相似文献   

19.
云上的日子     
想找个远离城市的地方,开三分地,盖一间房。总这么想着,总这样说着,偶尔也会在日记里写下些桃源般的想象:云涤荡,鸟飞翔,树婆娑,人悠闲……多年过去了,那依旧还是个想象。然而,当我在深山里见到华,才知道,这种想象原来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20.
第二天,我到了A集团公司找到老总,说明来意,他露出为难的表情。于是我胸有成竹地说:“我跟你说说她的一件事,你再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