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美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的有效实施是降低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人体健康提供有效保障。美国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管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并使得该制度成为美国环境立法和制定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美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四个步骤。同时,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三者的有效衔接,实现风险评估制度的有效性。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频发发生,导致的环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而保障人体健康作为我国环境法制目标之一,尚未得到有效重视,缺少法律保障基础。基于我国环境健康规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美国风险评估制度经验,从贯彻风险预防原则、完善环境标准制度、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企业环境健康管理体制和推进多元化公众参与模式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环境创造了人,人也创造了环境。人类从顺应自然、适应环境,走到征服自然、创造环境,既是进步又是退步。这进步标志着工业有新的发展,这进步标志着环境有些污染和破坏。安徽工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当严重。创造安徽好环境,首要问题就是要特别关注环境保护、治理和优化,即善待安徽环境。  相似文献   

3.
完善的公共应急法制是国家公共应急系统中最重要的非技术支撑体系之一。非典疫情危机的发生表明,我国的公共应急法制亟待加强,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公共应急法制尚不健全;二是现行公共应急法制执行不到位。公共应急法制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和环节。我国公共应急法制建设的重点是尽快完善我国各层次、各领域的公共应急法律规范,制定出我国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问题涉及到各行各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应该看到,我国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与过去环境教育工作失误有关。因此,加强中学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学现状,谈如何开展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一点肤浅的认识。 1 环境保护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坏境保护法的规定,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两方面。这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同时注意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存在着共存共生的和谐本质联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规定的限度,人行为的"越位"与无序将招致自然的"非意识报复",二者应在一个系统的范畴内达成整体和谐共荣.中国的经济跃进改变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二者由融合趋向分离,而环境法制不张导致人体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缺乏对环境健康的针对性调查、对污染风险监测不当,公众参与度与法律执行度过弱、"过度博弈"下的短视法制思维是制约环境健康法治的核心因素.应通过建设数据库研究分析考核系统、完善生态预警机制、构建污染检测控制系统及标准、细化环境健康危害判断基准、构建公害公知公众参与平台和发展环境健康管理新思路,全方位构建科学的环境健康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激增,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由于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消失,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贵州仁怀地处西部地区,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经济基础落后,教育普及程度低,生态环境状况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日益严峻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对我国人民健康、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大冶市是湖北省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之一,这已经成为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而我国在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法制的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早建立和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相关立法,加强监管,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因化学引起的污染已成为全球的一个公共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化学污染给食物带来的污染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本文从水质,农用化学药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包装材抖等方面阐述了对食物引发的污染和不堪设想的后果,期盼全民动员起来增强环保意识,期盼社会能提高管理水平抵制扼杀食物污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不发达的结果,与工业生产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具有重要意义。一、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一)环境和环境保护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这一定义,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议后,逐步统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现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其所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制状况的分析,借鉴国外立法,提出修改、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内容,建立相应的“子法”相配套实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环保行政机关具有提起环境民事公诉的正当性基础,应该赋予其环境公益诉权。环保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诉应当满足一定的要件:以公益代表人的身份提起;管辖范围内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运用环保管理行政权力不足以或不能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前已履行诉前通知义务。在环境民事公诉起诉主体的序列里,环保行政机关优于检察机关。环保行政机关的环境公益诉权和公众的环境公益诉权因一方行使而阻断另一方行使,但可通过诉讼参加制度保证环保行政机关和公众在通过诉讼手段维护环境公共利益时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预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如果某项决策(特别是对技术的使用)会给我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某种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潜在伤害,那么,我们最好不实施该项决策,尽管对于这种潜在伤害的可能性、严重程度或因果联系尚存在着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同时,那些主张实施该项决策的人应承担举证的责任。通过梳理预防原则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诉求,本文阐述了把预防原则作为制定转基因技术政策的基本伦理原则的主要理由,并指出了在使用这一原则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的公众健康损害愈发突出,环境健康问题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环境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公众健康保障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为此,建立起面向公众健康保障的环境法律规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以规制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分析环境规制的演变进路,剖析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个体主义规制模式的局限性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规制在环境保护和保障公众健康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正当性,从而明确环境法律规制机制的发展脉络和现实需求。然而在风险社会中,环境风险的社会化属性愈发凸显。面对复杂而多元的环境问题,单纯依靠公权力的作用已难以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随着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兴起,建立公私合作模式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机制,通过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作用,在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下,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就成为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的应然之选。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并没有相关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性是争议焦点问题之一.不少学者基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我国的制度架构,认为检察机关不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但是,从检察权的权力内涵、权力性质和功能预期上考察,它保护社会公益的属性为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形成了正当性基础.并且,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在陆续试点的环保法庭司法创新实践中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具有落实“绿色原则”、扩大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以及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功能。实质上,该条款规定的生态环境代修复制度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制度引入私法之中,利用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实现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然而,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还存在公法权力与私法权利如何衔接、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引入是否必要,以及如何避免“放弃权利”等问题。因此,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制度,应保留该编救济私益的特征,限于对与私益损害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并从代修复主体扩张与代修复顺位设计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具有落实“绿色原则”、扩大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以及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功能。实质上,该条款规定的生态环境代修复制度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制度引入私法之中,利用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实现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然而,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还存在公法权力与私法权利如何衔接、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引入是否必要,以及如何避免“放弃权利”等问题。因此,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制度,应保留该编救济私益的特征,限于对与私益损害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并从代修复主体扩张与代修复顺位设计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而言,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生态环境危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矛盾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时代背景,生态环境恶化而保护手段单一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制度需求,生态环境人权的保障与实现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权利哲学基础。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特性、公众参与理论、司法能动等方面也可以找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存在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传播并非仅是环境议题的扩散,更是各种主体的话语呈现。土壤污染报道可以作为探讨环境传播中话语表征的典型案例。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746篇报纸媒体土壤污染报道样本,发现:土壤污染报道中政府、专家、企业、NGO以及公众各方的话语权并不平等,其中政府占据议题的主要话语权,专家学者积极介入议题报道,企业则表现为回避突发土壤污染事件。相较于前三者的强势话语权地位,环保NGO和公众的话语权较为弱势。  相似文献   

19.
公共健康是一个群体性的健康问题。传染病、生活方式和环境卫生都是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生活方式病的产生以及环境卫生的优化都需要公民的责任自觉。依靠公民的责任自觉可以尽量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公共健康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所有公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无形中为政府节省大批的公共健康治理成本。从健康利益与责任的公平分配来看,公民的责任自觉是实现健康公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