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于现实主义,毛姆的看法很独特:他批判同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歪曲自己的人物”,表明了自己的操守和原则。然而,在表现主义思潮盛行之时,毛姆的扛鼎之作《刀锋》问世,却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很大争议:徘徊在表现主义时代,毛姆还在多大程度上信守现实主义的原则? 《刀锋》的问世是否表明毛姆已经有了放弃现实主义的冲动? 如果不是,那么毛姆试图在突破什么? 现代主义是否已成为毛姆的又一方向? 更深的疑问是,毛姆是在什么背景下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从<刀锋>论毛姆对现实主义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现实主义 ,毛姆的看法很独特 :他批判同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断语“歪曲自己的人物”表明自己的操守和原则。然而 ,在表现主义思潮盛行之时 ,毛姆的扛鼎之作《刀锋》问世 ,却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很大争议 :徘徊在表现主义时代 ,毛姆在还多大程度上信守现实主义的原则 ?《刀锋》的问世是否表明毛姆已有了放弃现实主义的冲动 ?如果不是 ,那么毛姆试图在突破什么 ?现代主义是否已成为毛姆的又一方向 ?更深的疑问是 ,毛姆是在什么背景下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  相似文献   

3.
毛姆历来被归类在现实主义的门下。然而,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毛姆开始对自己所信守的现实主义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正,《刀锋》的问世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幻灭感,激发了毛姆对于现实的再思考。与此同时,在欧洲文艺领域盛行的表现主义,强调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这就暗合了毛姆对于现实的重新认识。所以,《刀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阐发了毛姆的文学创作观:绝对的真实是触摸不到的,绝对的现实也是不存在的,现实主义都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神人形象与东方话语——论毛姆小说《刀锋》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刀锋》中所展示的东方化及东方话语,肯定了毛姆对东西方化的理性、科学评价,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初殖民主义语境中,毛姆对“西方化中心论”超越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毛姆的小说《刀锋》的解读,分析其对性的构建的审视,得出《刀锋》中东方与西方对男性气质的不同定义和理解,指出性别的地理暗喻,提出超越性别的同性恋社会的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6.
一、复杂的叙述结构福斯特说:“小说的基础是事实加X或减X”,“X就是小说家本人的性格”。这话说得非常精当。下面我们仅从毛姆的长篇小说《刀锋》的结构考查一下那个X对结构的作用和结构的艺术价值。英国评论家伯吉斯曾把毛姆的《刀锋》列入《现代小说:99本佳作》之中。他评论说: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 ,人性成为作家极力探索的领域。他们从文明缺撼的角度 ,在不同层次上揭示和批判了西方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的邪恶在毛姆的作品中描写的最多 ,因此而遭到了冷遇。同时 ,毛姆在其作品中为西方人提供了拯救自我 ,拯救人性的处方。本文通过分析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 ,寻找毛姆的人生态度以及其独特的人性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8.
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是英国现代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几位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两个文学高峰呈“摆锤状”交替摆动的局面下,毛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批判地汲取了前人的写作精髓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临床观察式”的小说写作模式,在内容与形式的处理上也表现了他独特的技巧。通过解读其后期的作品《刀锋》,可以看出毛姆在经历了不同文学思潮的洗礼后日臻成熟的文学创作观: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向现代主义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毛姆小说创作具有较强的现代色彩.本文以《月亮和六便士》为例具体分析了毛姆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中所包含的现代性因素,如观念性、人物虚化、拼贴技巧等,对进一步理解毛姆小说观念和艺术成就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性的枷锁>(1915年)、<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以及<刀锋>(1944年)是毛姆最负盛名的三部长篇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毛姆的创作主题.本文在仔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文化、政治背景,对毛姆的三部作品进行解读,试图勾画出作家的真实面目并研究其作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传 《今日南国》2013,(10):21-21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是《人性的枷锁》《月亮第与六便士》等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尤其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早期的毛姆是位医生,1897年,毛姆弃医从事文学创作,接下来的日子里,名不见经传的他写了几部小说,总是不温不火,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毛姆常常入不敷出,一段时间里他甚至饿着肚子写小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毛姆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浦恋爱中的各种表现,揭示了其情感上的受虐倾向,通过分析菲利浦的成长经历探析其受虐倾向的成因,进而探讨菲利浦/毛姆的受虐倾向对毛姆作品的人物情感模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橘子红了》,《刀锋1937》让我们再次对这位潇洒倜傥的“老爷子”刮目相看……近来在电视台热播的《刀锋1937》中又见台湾演技派演员寇世勋。寇世勋虽然长得不够英俊,但年龄的增长让他接戏的面越来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面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对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影响.道家学说是一门充满生态智慧的自然学说和社会学说.毛姆在《面纱》中对道家思想的生态智慧所做的理解和阐释,折射出毛姆是一个蕴含生态思想的作家,他渴望并追求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是以现实的物质生产作为社会历史的发源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接触现实物质利益问题,从而迫使其在此决定性问题上有了初步突破,但还是从精神自由出发来谈出版自由;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精神领域跨入物质领域,接触客观物质利益,并发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马克思开始把出版自由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考察,并指出社会生活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毛姆的性情     
关于英国作家萨姆塞·毛姆,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是《人生的枷锁》,就是这部散发着哲理、思考着人性和寄托着灵魂的经典小说,使我对毛姆先生顿生好感。后来,我有意寻找毛姆的作品,终于在一位朋友的家中,发现一本早已发黄的毛姆经典短篇集,让我如获珍宝。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屏风上》和《面纱》是毛姆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作品。毛姆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理解和阐释,透射出他坚信中国的道家思想是拯救西方世界的良方,也是拯救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强心剂的缘由。在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断探寻中,毛姆最终把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18.
毛姆登上文坛时,必须面对俄国的契河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享利等短篇小说圣手,然而这位自诩为“较好的二流作家”竟然能在三位巨人身旁抢到一块地盘,并站稳了脚跟,这确实耐人寻味。法国文学评论家安东尼·柯狄斯在纪念毛姆百年诞辰所撰写的《毛姆的典型》中,开始注意到毛姆超然独立的创作个性。他认为毛姆的价值是永恒的,毛姆的全部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他最好的作品中,而且还蕴含在一个完整的系统里,毛姆不是卓然自成的大家,但他站在“大家”的行列里。评论家幽默地指出:“毛姆之所以是毛姆,便由于他是毛姆”。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试图从鉴赏者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毛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萨默赛特·毛姆以描写异彩纷呈的异域小说而著名,而帝国主题是其中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从毛姆的三部作品《探险者》、《麦金托什》和《哨所》中的帝国意象入手,见证英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揭示导致英帝国由征服走向和解与妥协的演变过程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此窥见作者隐匿在文化缅怀背后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反殖民主义的情结。  相似文献   

20.
毛姆与庄周     
《毛姆与庄周》这个题目是我们读毛姆小说时在脑里徘徊不已的问题。我们也觉得奇怪,毛姆是十九至二十世纪的英国文人,庄周是公元前若干世纪的中国哲人,两人素昧平生,为什么会把他们连在一起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约人性的确有些相通之处,它甚至可以打破天地光阴的界限吧。一、《现象与本质》和《朝三暮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