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分别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构建农村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探讨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实质上就是落后的自然经济秩序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挑战。唯有深化改革,冲破旧的经济秩序和经济体制的束缚,才能寻求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变革农村经济微观基础,再造农村市场经济主体,以及培育开放式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须深化农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农业现状的分析,集中就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源素质、农业投入、分配体制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别从家庭承包经营权永用制、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加快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合作化组织、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以求不断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改革旨在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层民主权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但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9亿农民饱受“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煎熬,致使乡村社会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综合性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十四年不平凡的探索历程。时至今日,改革的目标已经清晰,这就是要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我们已走过的改革历程,尤其是十四年农村改革的历程看,其市场取向作为一条主线,已越来越清楚。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微观组织基础——市场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相辅相成的前提条件:(1)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微观经济主体;(2)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化社会两大历史性转变。农村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其推进速度和效果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已经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支持。微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 ,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在于:1.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有赖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2.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3.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是我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依托。一句话,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是党中央关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农村市场经济体系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计划经济转换过程中,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环,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成功。对此,笔者就构建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主体、载体及生产要素市场,浅谈以下认识和思考。一、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充分实现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村市场的主体是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这种体制束缚了生产力发展。人民公社搞了ZO多年,不少地方集体还是"空壳子",农民不得温饱。在这种体制下,农民种什么品种及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是各级政府比较关心和正在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各地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在于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一、培育农村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0.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的过程,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体制的过程,是实现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本着着眼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民的现实利益、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建设市场体系的原则,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市场导向与发挥区域优势的关系和政府引导与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关系,加强对种植业、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创汇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建设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传统的保障模式已失去其经济基础而陷入瘫痪状态.在现阶段,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实现国民经济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的所有制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无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尝试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做出一些分析,试图为农村的政治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农业如何才能形成竞争优势获得发展呢?文章从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合作经济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发育农村要素市场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赖于市场化了的要素结构的调整优化。要素结构调整在前,产业结构调整在后。发育农村要素市场,还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农村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于城市,是导致城乡差别较大的重要原因。农村要素市场发育之所以滞后于城市,是源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资本原始积累与城乡二元体制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城乡二元体制,强制性压低农村要素价格,由此形成的要素价格剪刀差,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发育农村要素市场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势利导地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特殊区位特征的江西农业经济必将迎来新的市场冲击和风险,迫切需要一套适应于新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分析江西农村贫困人口及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构建江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6.
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做好三大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力量,应该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体系、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乡村政务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的缺位使原来就不够健全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功能更加薄弱。农村政策性保险具有向农业提供政策性经济补偿与促进农村经济融入开放市场经济的两重职能。正是由于农业保险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策性保险制度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诸如农业市场主体制度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秩序混乱、农业产业化宏观调控乏力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农业产业化给予制度保障,尤其赋予其经济法保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适应力逐渐减弱,暴露出了某种制度缺陷,于是就产生了对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新形式。但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