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苇掌村81岁的牛远香老人,经过15年瘫痪卧床之后,走完了她的人生里程,于去年安详地闭上了双眼。邻近十庄八里的乡亲们都说,她病中能得到那样精心的照顾,能有这样好的归宿,多亏了她的孝顺儿子程艾龙。 艾龙并非牛远香亲生,而是她36岁时抱养的。当时小艾龙才10个月,在牛远香的精心照料下,小艾龙渐渐长大成人,母子俩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2.
陈墨 《百姓生活》2010,(1):35-37
11年前,家境贫穷的唐祖琴为给孩子挣学费到矿山捡矿。受到一位善良退休老人的关照。5年前,这位老人不幸因车祸致瘫,陷入孤苦无助的境地。唐祖琴与丈夫知道后。当即赶到医院全力拯救生命垂危的老人。后来,老人远道赶来的亲生儿子护理老人不久。便扔下老人离去了,唐祖琴夫妇又将瘫痪的老人接到家里照料……  相似文献   

3.
伦立飞 《社区》2012,(2):61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有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卖菜养家。每天早上,寒冬的街头最低有零下十几度,寒风当中不要说有其他摆摊的小贩,就连路上的行人都少得可怜,而她就这样执著地坐在路边,等待偶尔来买上一两块钱菜的顾客。老人一家四口,大儿子有关节炎,没法出去工作;二儿子是个聋哑人,在邻镇打些零工;还有一个毫无血缘关系、收养的小孙女正在上小学。虽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老人身上,但她却很乐观,很坦然。不管是卖菜的当口或是闲暇的时候,总能在她嘴里听到属于她  相似文献   

4.
杜品华老人原住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辉山镇。两年前搬到了犍为县跟着她的养子生活,居住在县城内的一个单元楼里。老人的儿子、儿媳在县城做小买卖。记者到他们家时,只有老人和她的小孙女在。当时,杜品华老人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梳头,她一边说:“请坐!请坐!”一边把满头的白发拢在后面,用皮圈去扎。没想到皮圈断了掉在地上,记者给她拾起来,她很麻利地将皮圈接好,扎到发髻上。动作娴熟,像一位少妇。老人说,她的眼睛看不见已有4年了。4年前,她不但能下地干活,还经常上山割猪草、拾柴。前年,她还拄着拐杖到辉山镇赶集呢。记者问:“听说你会看病,…  相似文献   

5.
在沂蒙山区,传颂着一位"傻孝子"的传奇故事:他从18岁开始,20余年如一日,以青春的代价,历尽艰辛,义务照顾9位孤寡老人,像亲生儿子一样替老人端屎端尿,帮老人看病抓药,为老人尽孝送终。请看——  相似文献   

6.
伦立飞 《社区》2012,(3):61-61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有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卖菜养家。每天早上,寒冬的街头最低有零下十几度,寒风当中不要说有其他摆摊的小贩,就连路上的行人都少得可怜,而她就这样执著地坐在路边,等待偶尔来买上一两块钱菜的顾客。老人一家四口,大儿子有关节炎,没法出去工作,二儿子是个聋哑人,在邻镇打些零工,还有一个毫无血缘关系、收养的小孙女正在上小学。虽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老人身上,但她却很乐观,很坦然。不管是卖菜的当口或是闲暇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中阳县城内南街,居住着一位离休干部,他叫穆忠义。老穆瘫痪在床已经7年了,但他生活得很好。邻里们都说:“老穆有个好儿媳。”老穆今年82岁。75岁那年,老伴病故,时隔不久,他得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于是,雇了一个保姆伺候。做了1年多,由于老穆大小便不能自理,人家嫌挣钱少不干了。老穆有四儿四女,孩子们商议后,决定一家一个月接去伺候。轮了1年多,轮到四儿子安生家时,老穆不肯走了。弟兄们商议之后,也认为老四两口子有时间,生活稳定,弟媳李俊平伺候老人最合适。4年时间,俊平待公爹同亲生父亲一样。夏天,她把老人扶到院子里乘凉;冬天,扶着…  相似文献   

8.
养女尽孝     
疼爱她的养母患病去世,第二年养父又突然瘫痪 今年55岁的罗学扬出生在重庆涪陵,18岁时就跟一个远房亲戚跑船,成了一名出色的水手。1983年,29岁的罗学扬与当地姑娘谭武菊结为伉俪。1984年初,儿子罗修龙出生,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相似文献   

9.
阿莲 《百姓生活》2010,(10):13-14
有一位单身母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自己4岁的亲生儿子故意“弄丢”至少6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与关注。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何多次“弄丢”儿子?她的母爱载体——对子女的监护权,是否会被法律剥夺?  相似文献   

10.
从玉华 《社区》2011,(19):63-64
一场震惊全国的假药风波之后。原本就患上白血病的儿子又双腿瘫痪。这个母亲辞去工作,决心以一已之力“唤醒”儿子的身体。尽管度日艰辛,可她依然觉得。有儿子陪伴,“每天都很幸福”——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文某离婚后,带着亲生女儿与李某重新组成家庭。当时李某也有一8岁的亲生儿子李亮,文某待李亮如亲生儿子一样。1989年,李亮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全家人省吃俭用供其读书,直到他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今年9月,李某在意外事故中死亡,文某受此打击,一病不起,丧失劳动能力,虽有亲生女儿照料,但生活仍很困难。文某想起她抚养多年的李亮,遂向李亮提出给付生活费的要求。但是,李亮以继母有亲生子女为由,拒绝赡养。请问,文某还能要求继子赡养她吗?莉芳  相似文献   

12.
李海平  李向宁  董欣 《社区》2005,(16):16-18
“郭书记说了,我儿子明年出狱,要找车去接,回来后还要想办法给他找个工作呐!”双目失明的强馥华老人一副自信的模样,让人感到老人的心里充满了期盼。1989年,强馥华的儿子赵宝龙因犯罪被判入狱,原本只有2口人的家中一下子只剩下了患白内障的老母亲。强馥华又急又恨,没多久,就双目失明了。社区里送走了一个入狱的孩子,就多了一个需要关注的家庭。不几日,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郭艳荣就登门去看望老人。了解了老人的生活情况后,郭艳荣就成了老人家的“常客”。一天,强馥华告诉郭艳荣,她想儿子,想得睡不着,可自己双目失明又去不了监狱,说着便流下…  相似文献   

13.
有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叫崔玉兰,家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徐营村。43年前,老人唯一的儿子青山血洒疆场。此后不久,丈夫又患病去世,年近六旬的崔玉兰成了一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不了解情况的人,一定认为崔玉兰的晚年生活很苦,实际上她老人家活得还很不错。  相似文献   

14.
儿子工伤死亡后,媳妇领回了死亡赔偿金。81岁婆婆却将整日为她洗衣端饭、百般孝顺的儿媳一纸诉状告上公堂。法官奔波几百里地到出事地点调查取证,为其双方耐心调和。此案能否划上一个圆满句号,既让老人如愿以偿又使家庭继续和睦?  相似文献   

15.
母爱的呼唤     
叶青 《百姓生活》2008,(7):41-42
在广西柳州市北雀路,有一位没有固定职业又中年丧夫的单身母亲,辛苦抚育着养子。就在她即将把养子拉扯成人时,一帮不良少年误将养子当仇家打成植物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位苦命慈祥的母亲,5年来用博大的母爱倾其所有救治养子,竭尽全力不分昼夜细心地照料养子……  相似文献   

16.
母亲小住     
母亲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听说我在太原分下新房,很想来省城看看她这个当兵多年的儿子。 我的父母亲,不是亲生父母,是我的叔叔和婶婶。但是,两位老人待我们胜似亲生。特别是小弟,出生不久,爹娘就双亡。那时,正值非常时期,一天二两粮食,全靠野菜、树叶、淀粉(玉茭面碾制)来充饥。母亲把仅有的玉茭  相似文献   

17.
恩比爱长     
贾乙 《老友》2008,(5):28-28
我认识一位年近八十岁、瘫痪在床达30多年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这30多年来,在她身边一直耐心周到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儿。在我的印象中,她的老伴是一个开朗、乐观、富有幽默感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共同生活了30多年。在一次闲聊中我问他:"这30多年来,你是靠什么走过来的,是爱情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13,(36):62-63
她有6个儿女,却被遗弃在救护车上长达15小时,救护车载着老人,一趟趟往返于两个儿子的家中,最终,救护车把她送到了一家医院急诊科。如今,老人又被送到了救助站。  相似文献   

19.
刘晓祯  赵晨滨 《社区》2009,(30):55-56
案例:王老太太今年70多岁,因为患骨癌截了肢,瘫痪在床已经10年,一直依靠儿子儿媳照顾生活起居,对此王老太太很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儿子的累赘。最近王老太的儿媳和儿子因为照顾老人闹了些矛盾,老人知道后就更内疚了。这些日子,家人发现老人吃药时,把药拿在手里,边吃边说:“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如我赶紧死了呢!”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20.
孝贵在顺     
肖华 《山西老年》2010,(5):46-46
我有一个朋友,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教书,女儿经商,两个子女对父母都很孝敬,在衣食住行上对父母很是体贴关怀,平时的零花钱也给了老人不少,但老两口舍不得花,总把这些拿去接济困难的亲友,儿子知道后,心想,钱既然给了老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