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制度化维权意愿的基本状况,并从社会网络、政治信任和企业制度三个维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制度化维权意愿。其中,老乡会、政制信任度和企业的侵权状况对农民工的制度化维权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工会、对政府的信任度和企业的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影响不显著。个体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和在岗职位成为影响农民工制度化维权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制度支持机制、机会结构约束机制和收益-风险约束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家庭农场主职业传递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制度支持机制对农场主的职业代际传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对于选择家族内其他成员而言,政府开展的人才培训和政府补贴有助于农场主子女作为职业代际传递对象;机会结构约束机制对家庭农场主的职业代际传递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选择家族外成员而言,在子女参与农场劳动的情况下,农场主将优先选择子女作为职业继承人;从收益-风险约束机制来看,家庭农场的短期收益对农场主的职业传递意愿并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影响;农场主在认为农场经营存在较高风险的潜在收益时更愿意选择子女接手未来的农场经营。由此提出:除了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制度支持外,还应该提供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鼓励发展亲代与子代共同经营的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应该为具备农业企业家才能的能人创造宽松的环境,并致力于加强农村经济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腐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消极现象。控制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政府中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组织及国家公职人员通过种种途径产生了租金,引发了寻租活动,即寻租性腐败。在县级政府中寻租性腐败主要寄生在权力运作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北部某县1999年-2006年腐败案例为样本,分析了这种腐败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从经济人和道德人两个维度出发,创新和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寻租性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选拔制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创新的理论框架,主要从预防和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维度,对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选拔任用环节的制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现实中,干部选拔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伯乐相马;一是,规则赛马。伯乐相马模式存在几种较为严重的外部性,存在较大的腐败机会,也不具有现代性,这是其固有的弊端。而基于好的规则的规则赛马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伯乐相马模式的弊端,大大改进制度效率。因此,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在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方面,要逐步建立起规则赛马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贫富两极分化已初露端倪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阻止,至少是减缓这一趋势。在采取措施阻止这一趋势之前,必须找到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从治理模式来看,中国式市场型政府治理模式是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最终根源。中国式市场型政府治理模式诱致政府"向上"的制度偏好,政府"向上"的制度偏好促成贫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选取世界银行政府治理指数实证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反映政府治理的五个维度中,东道国政府对腐败的控制水平、政府效能和法治水平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另外,这五个维度在发达和发展中两类国家对外投资的影响中存在差异。在发展中国家中,政府对腐败的控制程度、政府效能和法治水平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在发达国家中,政府效能和监管质量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一思路的实践重点就在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阶段无论从外在的政策方向、经济发展和城市承载空间来看,还是从内在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来看,安徽省都具备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条件。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城市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地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不可能运用统一的市民化模式。因此,应采取区域差异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主要从皖江与皖北差异性、主体功能区差异性,以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差异性三个维度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KPI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运用spss12.0对在KPI绩效考核制度和非KPI绩效考核制度下的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表现意愿进行测量和分析。探究在重量化、分工的KPI绩效考评制度下,对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表现维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KPI绩效考核制度下的员工在主动维护和谐的组织人际关系意愿上表现消极,助人维度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少。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标、过程和方法维度上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产物。"三螺旋"理论指导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下,学校和企业结合政府相应的职能部门共同确定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人才需求实际的专项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过程管理和规范制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内含着空间、时间、系统、价值"四大取向",实现了"三维创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维度来看,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发展文化的扬弃与创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维度来看,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世界发展理论的传承维度来看,实现了对世界发展观的吸纳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权力寻租的解读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制度变迁、人的自利性以及行政人与公众的信息的非对称性等因素的影响,为腐败的产生创造了可能和机会,权利寻租是对这一现象的经济学解读。规范政府行为、加大激励措施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人的约束和监督,治理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京市三级医院腐败现状,探讨行政人员对腐败心理成因及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为优化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南京市7家三级医院的510名行政人员进行随机调查,包括对腐败问题、腐败心理成因的认知情况和廉政文化建设优化措施三方面内容,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行政人员在腐败心理诱因、纪检部门监督力度和制度完善性,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差异。调查显示,医院行政人员对腐败者腐败心理成因认知相对统一,也反映出医院反腐防控存在问题,并明确提出廉政文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权力腐败的一种 ,行政自由裁量权腐败因其具有外部欺骗性 ,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 ,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腐败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以及近年来该类腐败正呈日增趋势 ,我们必须对其加强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实际措施。文章分析了行政自由裁量权腐败的内涵、成因和危害 ,并对该类腐败的治理与治理难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自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首位,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反腐倡廉建设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党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成就,但党内外的腐败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强化宣传教育、创新行政体制、扩大社会监督,加大打击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反腐败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要继续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反腐倡廉的经验,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实效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5.
用善治理念改革公共行政体制的浪潮已在全球兴起,中国也不例外。应将政府管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建设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这要求在政府与社会、市场关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重点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6.
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龙头地区、中心区域,但是经济总量大、行政职级较高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又造成这类地区成为我国腐败现象最密集发生的地带。沿海发达地区腐败现象有以下特征:腐败犯罪的官员行政职级较高,权力和权势较大;腐败犯罪的涉案金额总量特大,“天量型”腐败时有发生;涉外型腐败较多,不法活动的国际化和海外空间较大;腐败“期权化”,收益方式活、时跨大;民众“默忍度”较高,官员腐败机会较大等。抓住这些特征,形成对沿海发达地区反腐斗争特殊规律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形成系统、高效的防腐治腐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反腐败必须首先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使行政权力无法违规干预经济活动。通过推进党内监督的制度化、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以及实现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来营造一张严密的监督网,使官员无隙可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治理腐败的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及具体策略的选择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腐败与组织惰性:探析腐败产生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组织惰性是否与腐败产生有必然的联系?通过对行政组织惰性与腐败行为产生的关系的分析,可以认定行政组织惰性是导致行政组织效率低下的基本原因,组织老化和利益固守是现阶段我国腐败行为产生的制度缺陷以外的重要原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组织改革,精简和整合组织机构,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有效克服行政组织惰性,能够有效避免腐败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亚腐败”现象的危害及成因分析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腐败"是目前流行于社会的一种隐性"病变",具有利己性、广泛性、普遍性、模糊性、过程的半公开性、查处的轻微性和影响的衍生性等特点,以及滥用公款、在其位不谋其职等表现形式,造成行政成本高、"亚腐文化"盛行、公务员清正廉洁形象受损等不良影响。因此,注重分析"亚腐败"现象产生的危害及成因既是现实的呼唤,也是当前预防腐败关口前移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