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性、文化底蕴的丰富性及其品牌价值而具有自身的品牌特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知名度,提升文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更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现品牌名称的通俗性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统筹规划,拓展品牌的广度和深度,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重要途径。合理利用赫哲族渔猎文化元素,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发展赫哲族地区经济与繁荣赫哲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剖析,阐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论述了以数字化形式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性、必要性,并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赫哲族聚居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但与此同时,赫哲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遭到破坏,如何协调城镇化建设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区———佳木斯市开展个案研究,探寻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开展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其生存背景下孕育了其风格特异的民族文化,其中,鱼皮服饰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鱼皮服饰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富于深厚的地域性文化底蕴,已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饰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带有民族特色的鱼皮服饰文化已经濒临灭绝。本文从鱼皮服饰文化的起源、种类及传统技艺入手,提出对对赫哲族服饰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厚历史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自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经过十余年的保护,已经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知识图谱是一种可视化的文献计量工具,可以定量地展示学科研究现状,方便学者定性地分析研究的不足.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15年来我国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提炼出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能够总结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伊玛堪是赫哲族浓缩的历史精神与文字精华,是赫哲族的活态史诗。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赫哲族渔猎生活的变迁,伊玛堪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亟待保护。根据伊玛堪口传心授特点,应有效利用现行法律体系和方法,既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更应依据著作权法直接、积极地保护伊玛堪,以期黑龙江的赫哲族的这项民族史诗能够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长期以来繁衍生息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创造了以“渔猎”为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文化。赫哲族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文化开发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濒于灭绝。本文采用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综合研究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和演变现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旅游文化价值及其对赫哲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现代化的理论和视角探索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在其长期的渔猎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他们的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及民族风情等文化精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呈蓬勃之势的经济开发浪潮中,更需要采取措施,传承和保护这些濒于灭绝的人类精神财富,让赫哲族文化遗产在三江地区开发中绽放生机,使其更具浓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  相似文献   

9.
谈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赫哲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条更为薄弱,加强对其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赫哲妇女用鱼皮替代纸张进行剪纸,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鱼皮剪纸艺术,是特色赫哲族服饰文化重要组成之一,是赫哲族民俗艺术的精粹。赫哲族的鱼皮剪纸是在独特的地域环境中产生的,体现了赫哲族妇女的聪明才智,是在萨满的信仰氛围中广泛流行,将审美与信仰的完美结合。赫哲族的鱼皮剪纸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赫哲族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鱼皮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制品在迅速消亡。因此,对赫哲族服饰文化特色及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对其历史遗存进行抢救、研究的任务也迫在眉睫,同时应对鱼皮剪纸这一独特样式的民间美术予以开发,使其为弘扬民族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他们以渔猎文化为主,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赫哲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赫哲族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在变革中去保护和传承赫哲族社会文化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2.
民间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的民间工艺品以鱼皮为主要制作材料。本文以田野调查为资料,真实地反映赫哲族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从赫哲族民间工艺管窥赫哲族民族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空间,试图为赫哲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找到一条适合社会现实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不但是渔猎生产上的能手,也是一个热爱歌唱,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的一个民族。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赫哲族民歌“嫁今阔”是其民族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嫁令阔”的研究总结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的传统渔猎文化源远流长,赫哲族的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并深受渔猎文化的影响。然而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赫哲族民族体育文化产生诸多影响,赫哲族不可避免地面临传统体育文化、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被强势民族同化的命运。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抢救、挖掘已迫在眉睫。本文以赫哲族的传统渔猎文化为切入点,对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文化内涵及传统体育中渔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为保护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是我国的六小民族之一,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文章对赫哲族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内容选择及相关问题方面作了论述,旨在促进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6.
长篇说唱文学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文化遗产,是其民族的百科全书、民族精神的活标本和活史书。伊玛堪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部落之间的战争,和赫哲族萨满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展现了萨满族的宇庙观、灵魂观和神灵观,全面反映了赫哲族的萨满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赫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一带。赫哲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以渔猎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民族文化元素在赫哲族民众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渐趋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赫哲先民创造出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然而,由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使得赫哲族的民族特征及文化形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挖掘、保护好赫哲族文化资源已显得日益迫切起来。  相似文献   

19.
赫哲族与鄂伦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两支少数民族。两民族的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通过两民族服饰、生活用具、萨满用具以及图案纹样的对比分析,比较了两民族文化生活与图案艺术的异同。我们在研究两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借鉴发展他们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伊玛堪作为赫哲族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蕴涵着赫哲族的精神文化底蕴,浓缩了赫哲族的历史文化精粹,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标志。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变迁,伊玛堪成为"世界级濒危文化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家、民族、生态的角度展开对伊玛堪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