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现只有文学家才能表现的“自觉的作家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为何写作”的创作发生学问题。本文使用这一提法有特定意义,即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走上文学道路的作家。我们认为,作家为何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貌和创作质量。具有自觉的作家意识的作家是...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进入一种自觉的新的尝试。他试图以文学改造社会、重建民族道德,希望通过表现优美人性来濡化读者心田,从而完成“人性的治疗者”的使命。在写作取向上,沈从文并非向传统汲取力量,而是向边地寻求中华民族精神的再生力量,有一种“礼失而求诸野”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4.
吴小玲  张霄 《天府新论》2018,(2):131-138
“种田文”是女性向网络文学的一种主要类型,主要由女性作者编写、女性读者阅读、以满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为归旨。这类文学表面上看起来处处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发现这种觉醒本质上是虚假的。通过梳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发现无论是以丁玲、冰心、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近现代文学写作,还是当代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最终实现女性解放、实现性别真正平等上均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 2 0世纪末期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以超越性别的姿态开始的 ,以无性化的写作参与到主流叙事之中。随着女性意识的自觉 ,女性写作逐渐延伸到性爱主题的表达 ,批判男权文化 ,寻找女性友谊 ,进行自我审视等层次。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女性写作 ,以一种个人言说的方式来叙说女性经验 ,建构起真正的女性文本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认为岑参的边塞诗是中国“最早的西部诗歌”,盛唐时期只有“少数边塞诗人确有短期边地生活经验”,“多数诗人”的边塞诗只是“使事用典,借题发挥”。本文列举事实,证明不少诗人写作西部诗歌都早于岑参;盛唐时期文士出塞人数众多,乃是一种时代风尚;诗人们的边塞诗大多具有具体生活基础,而非“虚拟想像”。本文还进一步对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征作了新的探究,纠正了这方面的一些不正确看法。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女性文学”相关的概念有“妇女文学”、“女性写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意识”,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特定内涵。目前批评界对“女性文学”的理解存在狭隘化倾向,不能涵盖批评对象的范围,因而应在“女性文学”之外再加上“性别文学”。“女性文学”以女性作家创作、作品为对象,探寻其审美特性。“性别文学”则不管作家的自然性别,用社会性别理论对文学中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利关系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8.
卫慧、棉棉采用身体写作这种激越的书写方式,大胆展示被男权文化遮蔽的女性身体和扭曲的灵魂,从边缘处尽情诠释女性独特的经验;她们用决绝的姿态,颠覆传统道德秩序,打破父权神话,挑战整个男权文化机制。同时,女性文学在实践身体写作这一富有探险性意义的举动时,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避免被男权文化“反攻倒算”为满足和挑动消费者窥私欲望的符号,只有这样,身体写作才能成为解构男权文化最有力的冲击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性文学:面临新世纪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总结本世纪女性文学的传统 ,展望下世纪女性文学的前程 ,对于我 ,既是一种责任 ,又成为了一种诱惑。祖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长足发展 ,直接推动着女性事业 ,而对于能直接反映广大妇女时代演变与心路历程的女性文学而言 ,其推进作用 ,则显得更其巨大而突出。新时期女性文学 ,不仅使长期失落了的女性性别特征得到正位、复位 ,姓了“女”字 ;并且沿着健康轨道 ,让“女性自觉”与“人的自觉”整合一体 ,呈现出中国女性大气而智慧的风范。新时期女性文学 ,不仅同世界女性文学相接轨 ,尤其 90年代女性文学以女性的自我探…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步入21世纪的今天,文学史写作已经表现出新世纪的自觉,这种自觉源于对文学本质的创造性理解和文学史表达方式的创造性把握,并把这种理解和把握贯串全部的写作过程,赋予它一种新的整体性的生命。文学史写作,关键在于把握住文学的“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复杂、新鲜活泼的“魂”。惟其如此,才能使文学史写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不仅给人们提供知识,而且给人们提供智慧和趣味,提供新的文化精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凡有华人的区域,就有华文的写作。在世界的各地,一拔接一拔的华人作家,以瑰丽的汉字构筑了他们的“精神家园”,从在文化的尴尬中展示情感和生命的放逐,在生存困境和文化乡愁中激发起命运意识的觉醒,到从历史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坐标系中显现出的价值观的自觉转变和审美情趣的转化,海外华文文学已由悲情到宽容,由执著抗衡到融和包容,由“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海外,这样,它们的指向就不仅是对本民族写作,而是面对人类而写作了。  相似文献   

12.
从广义说来,凡文学艺术诸如诗歌、绘画、戏剧、音乐等等,都应该是“无达信”的。“无达估”,实际涉及文艺之所以为文艺的本质问题,古今中外皆然;西方不是有~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吗?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一种,它是最纯粹的抒情诗。从某种角度讲,词与抒情诗的原理是一致的。“词无达信”虽与“诗元达访”两者同一原理;但是,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毕竟有别于一般诗歌,具有自己特点。最早明确提出词有别于诗的是李清照。她在《词论》一文中以音乐性和文学性两方面着眼,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著名论断。能以简洁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是现代文学包括女性文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话语和研究视角。20世纪中国女性儿童文学的生命意识,基于人的发现、女性的发现、儿童的发现走向自觉。作为生命主体的女性作家在自传体文学、女孩故事/少女小说及童话的写作中,言说着生命的体验、身份的探寻、成长的反思,并开始从个我到群体的生命思索,表达同性间的相惜相助,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基于生命为了生命的言说,无论对写作主体、写作对象还是对期待读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文学运动发展的一个动向就是文学与哲学的“合流”。这一动向在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是 ,一方面 ,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存在主义者认为这种实践哲学的最好“实践”就是文学。萨特称自己的文学为“介入文学” ,他号召作家要“介入”社会生活 ,为时代而写作 ,争取倾向性文学。另一方面 ,文学的本质在于“超越”生活 ,力求揭示出掩藏在生活中的“思想”。存在主义哲学借助文学形式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从而形成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在有意识地写作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作品。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详细地总结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和理论。《太史公自序》则从各方面记载了司马迁作为创作主体的详细情况,这不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论史上都是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料。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史家眼里的文学还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道德规范、宇宙哲理,以及历史经验的学术写作活动,但这种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对于文学写作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或可窥见文学自觉的前奏。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平庸性的回应——"新世纪文学"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颐武 《河北学刊》2006,26(4):116-121
当前的“新世纪文学”从两个方面对中国“新文学”实现了超越,一是对文学直接投射“现实”的可能性的反思,并导致了对于文学复杂性的再认识;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具体性,致使一种日常生活的特色开始呈现出来。这两种文学走向都是对当下历史境遇的投射和反映。但这种反映也凸现了一种持续的困扰和焦虑,即如何面时日常生活本身的平庸性问题。这种时日常生活平庸性的感受,正是当前境遇下文学的典型表征。在“底层”文学、“打工”文学及“新少年写作”等文学现象中,显示了这种日常生活的平庸性所带来的新困扰,而对这种平庸性的焦虑与不安仍然是新语境下文学写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女性写作的两类文本——陈染与卫慧作品内涵的一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晶 《东岳论丛》2002,23(5):106-107
在当前的女性文学创作中 ,以陈染为代表的写作是一种认真体察和表现女性生存之痛的写作 ,具有人类性和形而上的意味。而卫慧等人的作品却失去了这样的文学品格。两者内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女性的人物形象、女性的时空观念以及女性的“躯体写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赞成提出“现代汉语文学”这个概念。与此相对,自然还应有“传统汉语文学”,可统称之为汉语文学。概念本身无所谓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一种非自觉的、自然的存在。现在提出来,是想把不自觉变成自觉,有能动建设之意,境界自应有所不同。提法的科学性如何,内涵如何,都需要揭示,需要论证,可以争论,也许在争论中更能接近真理。我缺乏研究,理论准备不足,主要想听听大家的高见。我想说的,只是一种课题外的话,一种感觉──大家知道,感觉往往不一定正确,姑妄言之吧。汉语文学是一种千百年来的客观存在,也曾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卡罗尔的小说《阿丽斯镜中奇遇》中有一座由无数面光洁、魅人的镜象所组成的镜城,镜象之间彼此折射,相互映照,形成众多幻想,使得人们对目标的逼近,却往往成为对真实的远离,从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一意象恰恰成为陈染写作中真实处境的写照。陈染,这个无疑是90年代最富有才情,亦是最具争议的女性作家,以一种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及十分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了一种崭新的女性写作策略,从而将女性文学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首先,她是对“五四”直至8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次反动,采取一种背对观众、背对社会而独自喃喃私语的姿态,以一种个人的…  相似文献   

20.
姜峰 《河北学刊》2001,21(3):60-63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写作投身社会运动的时代 ,女性意识的变异使得女作家遮蔽或忽略自身独特的体认而竭力达到一种不分性别的认识高度。导致这种主体意识变化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也有创作主体自身的因素。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意识、政治意识作为主体意识的新支点 ,为女性意识注入新的质素 ,从而使文学创作风貌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群体性的 ,即整个女性写作都表现出一种对男性趋向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