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常新 《人文杂志》2023,(4):99-109
启蒙是在人类发展史诸多领域中展开的心智开启活动,在宗教领域反对教权主义和正统,争取宽容与理性;在政治领域,反对特权和专制,争取思想自由和权利的平等;在自然科学领域,反对神学非理性和权威主义,主张科学的理性和经验主义。启蒙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思想界和学术界所承认,但同时也受到质疑和诘难。面对现代性问题和政治领域“自由”所呈现出的种种镜像,有必要对启蒙本身进行反思,让启蒙保持自身的超越意识和批判向度,对“祛魅”的世界进行再启蒙。  相似文献   

2.
对于鲁迅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似乎可以作以下大致的勾勒:鲁迅早年思想具有启蒙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双重特征,其表现一是由亲身的经历和民族危机的刺激而初步形成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二是因受太炎先生的思想和西方世纪末思潮影响而产生的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意识;三是“凡有所思常在乡村大野”的浪漫主义情怀。“五四”时期鲁迅思想的根本特点是启蒙主义,其表现一是斥封建传统文化的本质为“吃人”,斥中国国民性为人人被人吃、人人在吃人,斥中国历史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崇仰西方文明,推崇“科…  相似文献   

3.
江怡 《北方论丛》2016,(6):120-121
莱布尼茨是进入中国较早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中国学术界对莱布尼茨的研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研究愈加重视。莱布尼茨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代表,他和他的学生沃尔夫一起构建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使整个德国哲学形态变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使莱布尼茨的哲学变成德国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和样板,今天仍然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典范。
  莱布尼茨是进入中国较早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中国学术界对莱布尼茨的研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研究愈加重视。莱布尼茨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代表,他和他的学生沃尔夫一起构建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使整个德国哲学形态变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使莱布尼茨的哲学变成德国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和样板,今天仍然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思想家面临双重的启蒙任务:既要解放个性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又要强化整体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严复回应时代所提出的启蒙课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生哲学体系。他通过改造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进化思想,又吸收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素养,形成以突出人的因素在世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特征的天演观。这是其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严复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民”为国之“本”,救国之“根本”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强调“民”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这是其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严复站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把卢梭和霍布斯“天赋人权论”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学说融于一炉,为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人学的论证。这是其人生哲学的理论目的。严复思想促进了中国人生哲学由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由地主阶级人生哲学向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近代的机械论和原子论者都只是从量的规定性方面来寻找万物的本原 ,对实体作出规定的 ,这给哲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困难。针对这些矛盾和困难 ,莱布尼茨从相反的方面即从质的规定性方面来考察实体问题 ,把具有能动性和异质性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单子” ,看作构成万物的最终实体。这样 ,“单子”就取代了与其在性质上正相反对的原子的地位 ,成为构成物质的原素 ,莱布尼茨的“物质”也就变成了被精神实体所决定的第二性的东西。但莱布尼茨在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 ,又导致他在物质观上陷入了新的矛盾和混乱。本文主要从单子的规定性及其与事物的关系方面 ,分析莱布尼茨物质观的性质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艳 《东岳论丛》2000,21(4):119-122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主义被“五四”新文学先驱们引进,被一些作家吸收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郁达夫将心理分析作为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一种姿态和利器,以实现社会启蒙的指归;施蛰存则把它作为小说创作在对象本体意义上的选择,并作为创作实践的形式和技巧而予以不懈追求;张爱玲则是在不同文化的综合努力中,将其作为探究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复杂心理现实的一种与对象最为契合的方式或依据,力图表达生命存在等更为深在的东西,从而实现人的心理的荒谬性、复杂性与人性真实性的相对完满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刘孝廷 《北方论丛》2016,(6):121-124
现在是“主义”盛行的时代。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学说和主义广为流行。其中,全球主义是比较有影响的一支,而莱布尼茨由于其世界主义的立场,使他成为全球主义思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早期启蒙说”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侯外庐先生以其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和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凸显了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其“早期启蒙说”,通过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和对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的精微辨析,突破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传统偏见,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论证了中国有其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历史性根芽,以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接着侯外庐先生往下讲,文章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启蒙反思”的思潮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说,深入探讨了“早期启蒙说”对于突破体用两橛、中西对峙、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玉林 《南方论刊》2023,(9):90-92+96
马克思用想象观把唯心主义的哲学世界彻底颠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学想象观,有以下几个层次:一、想象也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手段;二、文学想象受生产力的制约;三、好的文学想象力需要有历史的穿透力;第四,文学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是制约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贾艳艳 《天府新论》2004,1(2):109-112
浪漫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总体的启蒙背景中开始了自身的运动和发展 ,呈现出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本土性特征。它既是启蒙的衍生物 ,以对个性与自由的倡导和对封建理性的反抗与启蒙运动相应合 ,又因浪漫主义自身疏离现实、拒绝功利的要求与启蒙存在着的内在的冲突 ,并由于传统文化对作家文化心态人格的影响和浪漫主义自身缺乏沉淀的不彻底 ,逐渐走向衰微 ,被启蒙与革命的时代声浪所遮蔽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既尊重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又彰显自然的属人性;既秉承自然的系统有机性,又坚持自然的可分解性与科学认识自然的合理性。这一双重意蕴的生态自然观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的荒野自然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机械自然提供了全新的境域与立场。植根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现实语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承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动力,坚持尊重自然与积极介入自然的辩证统一,在实践范式的生态变革中推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文明理论在研究文明的历史论和方法论,文明的本质以及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文明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上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当今世界文明论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论是最正确、最科学的文明论.而其他文明理论,尽管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缺陷,有的甚至是错误,但也提出许多可贵的、有价值的思想,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借鉴和吸取,可以为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学本质上是以夏商周三代为代表的古典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分为古典文明与古典学术两个时期:以夏商周三代古典文明为本体,而两汉至清对经典的文献整理、义理阐释和考据证明学则构成了古典学术史的重要阶段。城邦社会是中国古典文明的社会空间;礼乐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历史土壤;器物艺术是中国古典文明的证明形式;经典时代是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六经和诸子为代表的文化经典是古典文明的独特书写形式。古典学的本质是接续古典精神,以复古为解放,激活人类生命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文明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东方文明指东部沿海文明 ,包括燕辽文化区海岱文化区和太湖文化区。这 3个文化区相对独立 ,自成文化体系 ,又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对早期文明的产生途径和发展道路有很大影响。因此 ,中国东方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的热点 ,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组织这一组笔谈 ,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逻辑一致的方法是从德国引入中国的,德国最先提出这个方法的是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则有另一种表述。我国的著述却都沿用着黑格尔的表述,似乎根本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方法从形式到内容都作了“颠倒过来”与“扬弃”之事。马克思恩格斯以实践为基础阐明了这一方法的内涵与关系,他们自觉地把这一方法纳入实践思维方式之内,并给出了掌握运用这一方法的三个方法论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群众主体观实际上是指人民群众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主动性,它与马克思唯物史观高度一致,其立论根基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群众主体观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而且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其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诉求。它在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反映着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其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它的确立对丰富和完善党的执政理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曙光 《河北学刊》2008,28(2):11-19
在首次阐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构成原初历史的"四个因素",并随后论及"意识"和作为现实的意识的"语言",却未将其列为历史的第五个因素。深入分析个中原因,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发展,从人的生命活动的丰富性及文明进步的视角理解"意识"和"语言",则应将其提升到构成历史要素的行列之中。这一提升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经典形态的唯物史观,更有助于唯物史观的当代发展。着眼于由人类所造成的现代历史中的许多新问题,人类的新启蒙已成当务之急。而这特别要求各民族文化的交往对话,要求人们对"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的反躬自省,以谦逊的心态和宽阔的胸怀,亲近大地,关爱众生。  相似文献   

20.
马志强  刘歆立 《兰州学刊》2006,(8):52-53,63
“五四”是一个张扬激进主义的时代。它以思想启蒙为指归,但为什么它没有沿着欧洲式的启蒙道路走,相反却采取苏俄式的激进方式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在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作家的文学观以及现代文学史叙述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沉浸在历史的具境中的角度真实地考察“五四”激进主义的发展轨迹和在历史上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