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中国许多影片缺乏市场竞争力,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电影观众心理的研究。现代电影的重心已明显地从电影文本转向电影观众本身,这就是“观众论”,其研究重点是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心理和结构。在经济规律支配影片发行市场的今天,应当重视电影观众的研究,探讨电影观众的内涵、层次,探讨电影观众的多种心理和观众心理对电影发展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伴随结构主义的兴起,数学哲学的研究领域发生了范式转换,数学存在的语言建构取代了数学语言的逻辑分析,成为数学哲学发展壮大的基本动力与成长源泉.结构主义根据不同语言进行数学对象的存在建构,或者借用数理逻辑的集合论与模态逻辑作为语言,或者突破分析哲学的逻辑语言框架创造范畴论这种本体论语言,从而形成了集合论结构主义、模态结构主义与范畴论结构主义.集合论结构主义与模态结构主义成为沟通结构主义与数理逻辑的必要环节,范畴论结构主义成为结构主义数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个成功的电影译名应该反映影片主题及内容,传达影片蕴含的文化信息,同时又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审美需求.本文拟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电影片名翻译中译者对不同语境因素的顺应.通过本文,笔者期望读者能更多地了解顺应论的强大解释力,同时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通常被学界称为经典的精神分析学.但是,弗洛伊德和他的著作并未被他的后继者当作不可怀疑的偶像和一成不变的经典.弗氏的得意弟子荣格首先提出"集体无意识"向其发难,将无意识研究从单纯的医学实践转向考古学、神话学和人类学,由此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派.继荣格后,社会精神分析学的主将霍妮又对弗氏理论对文化的轻视提出质疑,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女性心理,同时在亲子关系的界定上广泛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社会性解读.19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拉康开始将目光投向结构主义,架起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桥梁,在对词语给予特殊重视的同时,通过"镜像阶段"和主体心理三层结构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精神分析的兴趣,从哲学的高度构建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使其在后现代语境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人性化叙事逐步走向成熟,符合观众心理与社会心理,因此产生观片热潮.人性化叙事表现在灾难片、战争片、黑帮片、伦理片、励志片、警匪片上,即表现在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之中.人性化叙事强调从人性出发,注重表现人物的复杂性与多侧面性,让人物形象善恶交织、优劣并存.这样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入木三分,感人至深.人性化叙事塑造出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受到观众的青睐,拓展了影片的市场,从而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影名角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对影片的作用、影响是巨大的。名角造就名片,名片也产生名角。名角名片往往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具有独创性,代表着艺术的高标准,提供了电影的审美典范和审美理想,规定着电影的审美标准和评判尺度。它或迎合或引导或改变观众的审美习惯,从而产生名角效应和名片效应。它能给观众带来期待、信赖、认同和崇拜心理,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心理的作用,做好影片的宣传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型.生存论转向的人学意义是从传统抽象人本主义转向生存论人本主义.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是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实现了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新人本主义也就是生存(实践)论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与电影片名之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是影片的广告和商标。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吸引观众,实现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利益。本文以新兴的目的论作为研究基础,大力提倡以观众为取向的电影片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第六代导演刚登上中国电影舞台时,在体制内很难获得拍摄影片的机会,为了进行拍片实践,他们不得不走过一段长时间的"地下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他们的影片大都具有一种边缘化的色彩。待经历了一段"地下时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声誉后,他们又思考如何获得体制的认可,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拍摄观众乐于接受的影片,让更多的观众来欣赏、认可他们的电影。由此,从边缘到中心,第六代导演走了一条艰难的皈依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美学的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起步,并开始逐步拓展。虽然西方电影美学和中国电影美学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的差异,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因此,中国电影美学的建构不应是西方电影美学的简单移植,而应在学习借鉴之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和中国电影理论的传统,使之能更好地凸显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为此,既要深入探讨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不能忽略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关于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要从理论上认真总结中国电影创作所积累的各种美学经验,并深入探讨其创作规律。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把握观众观影时的审美心理变化,分析那些能吸引和打动观众的优秀影片在美学上的成功之处,总结出其中的创作规律,并深入研究电影美感如何在观众(审美主体)和影片(审美客体)的融合统一中产生。随着接受美学的引入,观众的先在结构、期待视野及观众反应批评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也都构成了研究的内容。另外,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一方面需要从域外引进各种基础理论,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注重从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充分重视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学术积累,从而使中国电影美学与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有机衔接起来,显示出更浓厚的东方色彩和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语篇分析工具,批判性话语分析为审视电影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电影《中国合伙人》中英文对白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本文揭露了影片的创作者——导演如何运用对话及选词等手段来向观众灌输其扭曲的意识形态,对大众的价值观进行误导的.本研究对提高电影观看者的批判思维能力,探索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对影片赏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影的文献价值与艺术品位--谈新生代电影的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魅力在于物像的仿真性与叙事的虚构性之间所形成的张力场。新生代影片在“物像”和“叙事”上均遵循逼近“真实”的原则,影片执着于对“个体意识”的真实表达,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放逐了电影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功能,与观众的观影心理形成内在矛盾,影片及其文化意义在客观上成为一种无法与观众交流的独白。  相似文献   

14.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国外技术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在融合工程学的技术哲学和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这两大传统的基础上,引进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科学哲学中语境论的研究方法,呈现为技术哲学由传统走向当代的各种“转向”,包括研究范式上的经验转向、研究方法上的建构主义和语境主义转向、研究内容上的认识论转向和研究目标上的实践转向等.国外技术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就是在各种“转向”中展现自身的.  相似文献   

16.
尽管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陷入严重的危机中,但是,由于外国电影机构的投资,使得一批另类电影出现在俄罗斯电影市场,同时也出现在国际电影市场。这些影片的投资主要是来自西方,因影片迎合西方观众的欣赏口味、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而受到俄罗斯评论界的批评。青年导演巴赫吉尔·胡多依纳扎罗夫(BakhtiarKhudojnazarov)的《月亮爸爸》也是这样一部电影,导演尝试着突破前苏联电影的风格,在悲剧情景中加入西方观众熟悉的喜剧因素,同时大量借鉴西方电影的创作手段,特别是色彩的表意手段等。影片在我们熟悉的叙事方法中,诙谐、幽默地展现俄罗斯风情。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意识论转向",当代哲学发生了"语言-符号论转向".现今所谓"认识论转向"其实只是前者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是"意志论转向".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德国古典哲学与其说是理性主义的,不如说是意志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电影结构探微严蓉仙结构是牵动影片内容和形式各个环节的变化最活跃的因素,电影诗学的增变都可以从结构的变化中寻找到履迹。我国新时期的电影变革也发端干电影艺术结构形式的变化上。一部心理结构影片《小花》使观众耳目一新,议论纷纷,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看...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译论下译者被定为"仆人"地位,这极大地限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其应有作用的发挥.然而在后结构主义研究范式下,译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哲学解释学和接受美学便是后结构主义的两种理论.本文拟从哲学解释学中的"视界融合"概念和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概念入手,论述译者地位的彰显.  相似文献   

20.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神话学注重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推崇实证性分析和逻辑推演的研究范式,不但在探索"心智"哲学中获取了深刻洞见,而且对打通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壁垒的深化性跨学科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从符号哲学体系的认知论、本体论与方法论三个层面解读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神话学分析,能够从体系上透视列结构主义神话批评范式理论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基于结构主义人类神话学的符号哲学批评为学界从符号表意之维认知人类自身和人类处境,以及从人本符号哲学视域的文化结构层面把握人的本质特征提供了文学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