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徐吉洪 《阴山学刊》2006,20(1):112-115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因此,在大力提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进行诠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的研究,揭示大学校训背后隐藏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校训校风文化是工科类高校在工程教育实践和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中,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工匠精神,汇聚师生员工和校友大认同、大愿景,凝练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大工程文化的核心.阐述校训校风文化的提出及意义、概念及特征、育人实践及成效,对工科类院校校训校风文化理论探究及其育人实践具有一...  相似文献   

3.
潘瑛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41-144,160
道德是中国大学校训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构成中国大学校训的基本特色.把大学校训的道德取向描述为国家道德主义是不合时宜的,追求知识和完善人格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应该强化校训的道德价值取向,在高扬和践行道德精神中追求人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训应有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符号,承担着教育功能、服务和引领社会的功能;校训本身又是语言艺术,所以应该有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它应该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校训展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精神风貌,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和时代内涵.高校的英文校训在对外宣传、展示文化、吸引国内外学生、学者以及国际间院校合作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更好地翻译高校校训使之被更多国外受众了解和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观照,我国高校校训英译对外传播意识不足,传播内容编码解码不畅,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不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增强跨文化传播意识、寻求语言和文化层面平衡、建立传播效果的反馈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在四川省万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万师”)里,有一块惹人注目的石碑——校训碑。校训碑长七尺,宽三尺八寸,由精选的黄沙石凿制而成。它始立于“民国七年十二月”(即1918年12月),至今已有六十五年的历史了。校训碑的碑文包括两部分:校训和跋。校训的全文是:“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功骐骥弌跃不能十步奴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两句话二十七字,每个字约三寸见方,至今清晰可辨,是章太炎亲笔用篆字书写的,是难得的章太炎手迹。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搞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在积极挖掘、研究、开发,创新和利用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训,培育优良校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大学精神文化教育,培育先进大学精神文化增长点和校地文化互动新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和人类精神家园,成为地域文化精神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高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树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树人讲坛"以树大校训"崇德重智、树人为本"为宗旨,荟萃名师风采,传承大学精神,构建育人体系,丰富文化资源,在多方互动中推动着浙江树人大学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弥补学校师资不足、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孕育树人特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校训百年:传统和谐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大学制度从西方引进以来,中国大学就承载着传播新知、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内忧外患、励精图治的近现代中国,大学既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所在,也是道德的殿堂,自强不息、成才报国思想特别是其中蕴涵的奉献精神得到了极大的褒扬.从传统和谐理念传承的角度,综观大学校训百年,可以看出大学教育由于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将目标更多地指向意义的世界,对真、善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美的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大学教育理念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大学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求。大部分民办高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若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即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民办高校在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要健全规章制度,孕育大学精神;稳定教师队伍,凝聚大学精神;创造校歌、校训,凝练大学精神;营造文化校园,体现大学精神;重视实践活动,助推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激发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指引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构筑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其基本方向包括:以"四个自信"为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捍卫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过程中展开伟大斗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导向,紧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2.
"广西精神"是经过历史积淀和孕育而形成的广西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广西文化是产生"广西精神"的源泉和土壤,"广西精神"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与导向,其具有生存力、发展力、凝聚力、核心力的深刻内涵,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基于此,可以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塑造区域文化形象、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入手,以"广西精神"促进广西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和主要组成部分,龙岩、三明、南平三市全市"一片红",均属原中央苏区县,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过彪炳史册的辉煌。但在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英雄的福建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经验和革命传统,以及由此凝结而成的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福建红色文化。福建红色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古田会议精神;坚持敌后斗争20年红旗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才溪乡调查精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反对本本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春兰 《天府新论》2013,(4):119-121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是一所大学的精气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弘扬大学精神,首要是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义烈  朱力 《学术探索》2012,(1):105-10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和谐信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我国关于文化建设科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着力点。和谐信访文化具有和谐、人本、公正、法治等基本理念,这是和谐信访文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和谐信访文化建设应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环境层面"四位一体"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6.
申明 《社会科学家》2007,(6):202-204
大师至少代表着某一学科的巅峰,他要有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同时要有治学的精神、做人的态度、社会责任感,"经师"和"人师"相结合才堪为大师,他们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师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和引领者,在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大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对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办有特色的大学、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廉政文化的理解一般限定在精神文化领域,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建设廉政文化的实践工作主要是廉政教育以及廉洁从政的习惯养成和氛围营造。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新阶段,由此引发了如何在法治视野下理解和建设廉政文化的思考。在法治视野下,廉政文化是一种广义文化,包括基本精神或核心理念、制度体制和管理机制、行为规则规范、日常实践和行为习惯等四个层面内容。应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建设廉政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化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施"大文化"战略是我市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切实解决影响大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性矛盾所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如何正确理解"大文化"战略的目标内涵,对于我们科学编制大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有效的推进措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和角度、对"大文化"战略的目标内涵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江可佳 《南方论刊》2013,(7):I0012-I0013
<正>跨进这样一座美丽校园,彩色的教学大楼与亭台小径、绿树红花相互辉映,洁净舒适;校训校风的浮雕图案与文化展厅、校园橱窗相互衬托,"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格外催人奋进;学生三三两两坐在读书椅上谈心,在"书吧"里阅读,在运动场上游戏,在"小农场"里浇花弄草……一切都那么秩序井然;这里的孩子阳光自信,面带微笑,对人彬彬有礼。这是深圳市坪山新区汤坑小学,一所相对偏僻的城乡结合  相似文献   

20.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对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其中包含了互为连贯的三层要义:一、按照"古为今用"原则自觉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二、依据"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法"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三、本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习总书记的这些思想观点,对当前及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