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校训,是学校为形成良好风气,要求全体师生都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具有思想性、导向性、独特性、稳定性等的特点。校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核心,其具有倡导明德、激励立志、引领求真的文化育人功能。在充分理解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崇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立意的基础上践行校训精神,就需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宣传和弘扬校训精神;在师生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强化对校训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搞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在积极挖掘、研究、开发,创新和利用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训,培育优良校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大学精神文化教育,培育先进大学精神文化增长点和校地文化互动新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和人类精神家园,成为地域文化精神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3.
陈家长 《理论界》2012,(10):186-188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理想,从应然状态上来讲,应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者的有机统一。现实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又充满了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观念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回归"育人为本"的办学重心,扎实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高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树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树人讲坛"以树大校训"崇德重智、树人为本"为宗旨,荟萃名师风采,传承大学精神,构建育人体系,丰富文化资源,在多方互动中推动着浙江树人大学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弥补学校师资不足、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孕育树人特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南方论刊》2014,(7):J0009-J0011
深圳市坪山中心小学创办于1917年,座落在美丽的马峦山下,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深圳市最早的省一级学校之一。百年沧桑,百年沉淀,在丰厚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学校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高雅文化、骏马文化为依托,以高雅文化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以“习惯引领发展,性格影响未来”的办学理念和“忠诚、友善、勤朴、进取”的校训为支撑,形成了“团结细致、务实进取”的校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风及“文明守纪、活泼向上”的学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教育效果好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的育人说到底是文化育人。精神文化、知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时期新阶段的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突出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7.
大工程文化是河北工程大学基于新时代工程教育实践和学校发展实际,凝练升华而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其“十一大”脉系,在学校育人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侗族大歌是传承于民问的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度诱惑,尤其在世界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侗族大歌的传承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在人才建设工程、素质教育工程以及生计化工程方面的软件建设是新世纪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必须要实施的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9.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F0002-F0002,I0001
山西中医学院是一所年轻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82年由国务院批;隹筹建,1989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建校20年来,山西中医人恪守“求真”校训,秉承“艰且益坚、持重笃行”校风,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办学之路,已成为山西省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锻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深厚的滋养。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及赓续民族红色血脉。学校、教师及学生也要发挥出协同配合的作用,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意义,畅通思政课堂、实践课堂及网络课堂育人的渠道,落实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年鉴记录年度历史,传之后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文化工程。每一部年鉴都应该站在区域全局的高度,详尽、客观地记载当时发生的重、大、新、特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使年鉴真正成为传承历史、资政育人的资料性文献。  相似文献   

12.
校训展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精神风貌,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和时代内涵.高校的英文校训在对外宣传、展示文化、吸引国内外学生、学者以及国际间院校合作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更好地翻译高校校训使之被更多国外受众了解和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观照,我国高校校训英译对外传播意识不足,传播内容编码解码不畅,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不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增强跨文化传播意识、寻求语言和文化层面平衡、建立传播效果的反馈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可佳 《南方论刊》2013,(7):I0012-I0013
<正>跨进这样一座美丽校园,彩色的教学大楼与亭台小径、绿树红花相互辉映,洁净舒适;校训校风的浮雕图案与文化展厅、校园橱窗相互衬托,"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格外催人奋进;学生三三两两坐在读书椅上谈心,在"书吧"里阅读,在运动场上游戏,在"小农场"里浇花弄草……一切都那么秩序井然;这里的孩子阳光自信,面带微笑,对人彬彬有礼。这是深圳市坪山新区汤坑小学,一所相对偏僻的城乡结合  相似文献   

14.
《南方论刊》2011,(4):I0020-I0021
教泽流芳,桃李满园,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有着“深东文化摇篮”美名。“诚、信、勤、朴”的校训,以无比深刻的精神内涵激励着平冈一代代师生艰苦奋斗,不断超越,铸就学校优良的考风、醇厚的学风、文明的校风。  相似文献   

15.
徐吉洪 《阴山学刊》2006,20(1):112-115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因此,在大力提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进行诠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的研究,揭示大学校训背后隐藏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为谁办学育人、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办学育人”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保证和服务办学育人,构成了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主题。该主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与逻辑延展,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的接续传承,抓住了办学的重大与核心问题,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新和体系建设,提供了思想遵循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相关文件精神,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分析背景和话语空间,结合费孝通对文化主体性的阐述和当前文化社会学的实践转向,指出文化主体性的理论内涵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逻辑二者之间存在双面一体的密切关系。文化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受个体、社会、国家等多层次主体和政治、经济、技术等异质性要素的交互形塑,具有历史性、社会性、思想性和实践性。文化传承发展可经验化为“文化传承发展为了什么”“传承发展什么文化”“如何传承发展文化”三个议题,这也是文化主体性的内涵及构建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要把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项教育工程来建设.以“一个文化内核、四种文化形态、六个文化系列”为建设思路来统领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工程建设,形成一个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实现一个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优良环境,打造一个校园文化品牌,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增强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2,(5):158-158
梁超撰文指出,“文化育人”是一种创新性的办学理念,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也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高校精神的基础和保证。新疆高校把握“文化育人”的内涵,应从“文化育人”与“国际视野”、“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关系人手,培养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人才。新疆高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同“三股势力”言行作坚决的斗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同学校的振兴发展联系起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材料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理论课程和相应专业课程的纽带,在工科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河北工程大学材料力学课程为背景,结合国内外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和多年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开展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了一定的课程改革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