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晓明  王喜伶 《云梦学刊》2008,29(1):133-135
纳兰性德诗词叠字词使用比例大、范围广、频率高,主要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拟声词所构成.其叠字词主要出现在句子开头、结尾和句中,有的也独立成句.由于纳兰性德诗词中叠字词的恰当使用,也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宋秋敏 《新疆社会科学》2013,(2):106-110,152
无论就其内在特质还是外部功用而言,唐宋诗词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流行歌曲有着密切的关联.当代流行歌曲意境在继承唐宋诗词之诗情雅韵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对接.而在传承与借鉴古典诗词的同时,当代流行歌曲意境又有着因时制宜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感悟思维与诗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悟思维是笔者在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时发现的中国思维的优势所在.将此一收获贯穿到诗学研究之中,由此提出了"感悟诗学"的重要命题.由感悟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衍生出意境、神韵、气象等范畴,牵系着中国诗词的本质和精髓,牵系着中国诗词古今一贯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4.
<正>意境在我国古代诗词艺术中占着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古代诗词艺术的灵魂.注重“意”与“境”的开创,追求“意”与“境”的结合,渗透、融合在古诗词家的审美意识与艺术实践中.对意境基本内涵的认识,许多诗词家、评家从创作与鉴赏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过认真的探讨和阐发,在近当代文艺论著中更不乏精微的议论.但观其所述,大多局限于历史性旧说,理解上也一直难以统一.笔者认为,意境的产生,从认识思维高度看,乃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是艺术家和欣赏者基于艺术实践探索和把握客观事物与艺术特质关系并作出评判的审美活动及其认识结果.意境的基本内涵,从宏观上讲,是主客观的统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从微观上.有许多复杂的内涵要素;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形成与其句式特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古典诗词的句式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语言的"剩余信息"机制,简洁含蓄,但却包涵极其丰富的信息量;二是充分利用文学语言的"信息饱和"机制,多采用堆迭并置的句式建构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开放视域,给读者无穷的时空想象。可以说,古典诗词独特的句式特点是古典诗词意境形成的客观依据;意境的实现,从微观上看,是为创造它的物质材料——中国古代汉语语法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在运用形象思维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出的成就。诗要用形象思维,正如小说的思想倾向必须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一样,诗的感情要在诗的境界的形象描绘中自然而然地抒发和表达出来。用形象思维进行诗词创作,就是通过艺术构思,创造诗的意境。毛泽东诗词在诗的意境上是富于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8.
情与景 ,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组合方式最为多样化的两种要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引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因情造景、以景喻情和移情于景是情景组合的主要方式。研习中国古典诗词 ,只有从这些方面理清了情景关系 ,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其意境 ,领略其韵味 ,认识其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聪颖  魏丽娟 《河北学刊》2012,32(4):253-255
本文运用生态美学原理,从磁州窑诗词生态叙事、生态意境、生态精髓等方面阐释磁州窑诗词绿色写作中蕴涵的生态智慧,以期开拓磁州窑诗词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外来构词词素成因、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和语言交际的迫切需要,现代汉语中"卡"、"吧"、"的"、"秀"、"族"等外来构词词素出现并逐渐融入现代汉语.它们凭借极强的能产性构成了一系列的词族,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现代汉语词语多音节化趋势加强;促进了现代汉语词汇词缀化或音节词素化倾向;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构词的方式,致使构词方式多样化.现代汉语外来构词词素及其产生的词族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汉语的交际表达力.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比喻词可分为全喻型、半喻型两大类型.根据构词方式,全喻型又可分为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两类,半喻型仅包括语法构词中的偏正式一类.与先秦其他典籍相比,<庄子>比喻词的特征表现为:数量多,构词方式丰富;表现心理状态的词多;形式新颖、语意浓缩.  相似文献   

12.
在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诗歌意境的形成发展和优劣高低,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具体表现为情与景的关系.词在唐、五代发端、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导致情与景之间由工具化到对象化,再到主体化萌芽的某些微妙变化,景物描写在词中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词开始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呈现出了悠远深长的意境,其词风也由开始的绮丽、缠绵走向清丽和含蓄蕴藉,甚至有的词境开始呈现出阔大浑厚.同时,景物地位的这种变化为后来词作启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诗词鉴赏有自觉与非自觉之分。所谓非自觉,即是说只要我们读懂了一首诗,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对其中描写的形象、意境进行体味,但要说出个中三昧,却不知其所以然,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而自觉的鉴赏,则是能把握鉴赏的特点,在阅读诗词之时或之后,除了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参与体味外,还进一步去了解诗词的创作时代,诗词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还有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段,其创造的意境究竞在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江城子&#183;记梦》与弥尔顿的《致亡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致亡妻》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来怀念亡妻 ,但这两首诗词在意境、风格和衔接方式上却有很大不同。相似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表明情感的跨越时空性 ;相异之处体现了这两首诗词的语篇特点 ,也反映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诗经》复合词构词方式浅析佟涤非摘要现代汉语复合词和《诗经》复合词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诗经》中的构词方式,被现代汉语全部继承下来。《诗经》中能产的构词方式,如联合式、偏正式,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能产的。《诗经》中非能产的构词方式,如动宾式,在现...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的量词十分丰富,其使用方式极具光彩。它的类别基本上可分为:物量词(包括专用的单位词、专用的名量词、借用的名量词)和动量词(包括专用的动量词、借用自名词的动量词、借用自动词的动量词)两大类,与现代汉语相当。但是也有许多量词的用法非常独特,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和共同点,是汉语不断地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7.
试论喻体化量词的意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体化量词”是指原先在比喻修辞格中的喻体(一般是名词)被“借用”为量词,这类借用后经定型并且仍具原有的比喻性意义。例如人们常把太阳或圆月比作轮子。在这样的比喻中,“轮子”一词是喻体,在语言实践中,这一喻体有时可被借用为量词,如: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唐 盂郊《读张碧集》) “卧一榻清风,看一轮明月。” (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 “只见四面狂风,扫退浮云,现出朗朗一轮红日。” (明 施乃庵《水浒传》第八回)久而久之,“轮”就定型为用称圆月或红日的量词了。说“一轮月”犹说“一个像轮子似的圆月”。相比之下,显而易见前者用喻体化量词,既有比喻的修辞作用,使描绘的物象具体、鲜明;又更简洁、典雅而富有意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格式塔质的思维模式与意境的审美想象空间存在的超越性比较,把握我国传统文论中独特的意境营造和鉴赏,特别是在诗词、绘画、雕塑、舞蹈、书法、建筑、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中表现出的至境形态。各门艺术也因意境而找到了共同可以交流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名量结构的合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永芬 《殷都学刊》2001,(4):105-107
名量结构的合成词构词方式比较特殊,语义表达上也很独特.名量结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为附加式,其中量语素已经虚化,在词汇的概括义、音节搭配、修辞效果等方面起着一定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20.
意境成为诗词创造者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归因于意境创造中的主体人格文化因素的渗入作用;意境在审美本质上是诗人人格文化的自我观照与自我完善;意境评价强调高尚人格格调;诗人文化人格对意境的审美观照作用产生了刚阳壮美型、敦和平远型、超化空灵型、哀怨悲情型的意境,因而形成诗歌相应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