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两条竞争供应链(每条供应链均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是否采用碳减排技术,构建了两条供应链均不采用碳减排技术(NN情景)、供应链1采用碳减排技术(AN情景),供应链2采用碳减排技术(NA情景),及两条供应链均采用碳减排技术(AA情景)的收益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最优解并探讨了竞争供应链投资碳减排技术的均衡策略。研究发现:当碳税较低时,AA情景是竞争供应链的均衡策略;当碳税适中时,生产成本较高的供应链不采用减排技术,而其竞争供应链将采用减排技术以提升竞争力;当碳税较高时,NN情景是竞争供应链的均衡策略。此外,当供应链间竞争强度较弱时,政府可适当提高碳税标准;当供应链间竞争较为激烈时,政府应降低碳税以引导企业采用碳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链上成员是否投资RFID技术,考虑四种情景:供应链成员均不投资RFID,仅零售商投资RFID,仅生产商投资RFID及供应链成员共同投资RFID。采用Newsvendor模型建立四种情景时链上成员的收益模型,得出Stackelberg均衡解和供应链成员的最优期望收益,探讨了RFID技术投资对各情景时链上成员收益的影响,得到了供应链成员共同投资RFID时的协调策略。研究表明:当RFID标签成本和零售商库存不准确率在相应的阈值内,零售商或制造商单独投资RFID技术均能提升自身收益,同时对链上其他成员的收益存在"正外部性";此外,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有效地协调链上成员共同投资RFID技术后的供应链,并且该协调思想丰富并拓展了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的协调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零售商主导的分别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条竞争型供应链中,当两个供应商都未投资RFID技术、只有一个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以及两个供应商同时投资RFID技术时,考虑供应商成本结构的差异,对比分析供应链的投资决策。由于模型解析解过于复杂,本文通过算例分析,着重考虑产品的替代率、RFID标签价格以及库存可获得率三个因素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条供应链对RFID技术的投资决策会因成本结构和产品替代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在两个供应商生产成本差异较大且产品竞争强度较低时,生产成本较高的供应商更愿意投资RFID技术,而生产成本较低的供应商不愿意投资RFID技术,两个零售商则希望使用RFID技术,所以此时仅会有一条供应链上的成员达成一致,决定投资使用RFID技术。  相似文献   

4.
质量与价格竞争供应链的均衡与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一个两条竞争的二层供应链模型,每个制造商通过各自的分销商向顾客提供产品.供应链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进行竞争.文中首先分析了三种情景中供应链竞争的均衡解:无协调情景、混合情景(仅有一条供应链采用协调策略)和协调情景.通过分析发现协调策略对于每条供应链都是一个占优策略,并且质量成本优势越大供应链在采用协调策略后的收益越大.但当两条供应链同时采用协调策略后,所有供应链的利润有可能均小于无协调情景中的利润,即可能出现囚徒困境现象.供应链协调加剧了市场竞争,使产品平均质量提高和市场中顾客总量增加.供应链协调总是使顾客受益.  相似文献   

5.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及两个独立市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组成的供应链,针对零售商可能窜货而形成的灰色市场问题,构建了制造商RFID技术策略(采纳与否)和零售商窜货行为(窜货与否)的博弈模型,分析了RFID技术对灰色市场、企业收益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得到了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研究表明:1)窜货总是零售商的占优策略,而制造商RFID技术采纳策略取决于对零售商窜货的惩罚成本和RFID技术成本的高低;2) RFID技术和零售商窜货均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存在库存错放的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成员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决策及融资选择问题。基于报童模型构建了供应链成员是否采用RFID技术、以及零售商选择贸易信贷融资或银行融资四种情景下的收益模型,求解出链上各成员的最优收益并探讨了RFID采用决策及融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资金约束零售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金额,但是其选择贸易信贷融资的意愿随着自有资金的减少而增强;当零售商自有资金适中时,随着错放率的上升或RFID成本的降低,零售商从银行融资向贸易信贷融资转变;银行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零售商的库存错放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由多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结构可变的供应链网络,分别在零售商之间基于订货量以及价格两种竞争方式下,分析了供应商均不采用返回策略、部分采用返回策略以及均采用返回策略六种情景下供应链网络的竞争绩效。研究发现当零售商基于订货量竞争时,供应商采用协调策略对于其零售商客户及供应链均为占优策略,零售商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将会影响供应商的收益以及采用协调策略的积极性;当零售商之间基于价格竞争时,返回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够激励零售商增加订货量,且对供应链渠道的利润绩效及其稳定性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产品安全责任入手,基于批发价格合同,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对四种情景中供应链的均衡进行分析:"非竞争与非激励协调"、"非竞争与激励协调"、"竞争与非激励协调"和"竞争与激励协调"。结果显示:适度的批发价格合同激励协调措施能够提升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市场需求量、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期望收益,但过度激励会降低市场需求量与分销商的期望收益,进而阻滞供应链总期望收益的增加;竞争将降低市场需求量、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期望收益;低度激励时竞争将降低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高度激励时竞争将提升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供应链采用批发价格合同激励协调机制能够增强其对外部的竞争能力,但过度竞争将降低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进而对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利益造成损害。研究成果对供应链的产品安全责任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及两个独立市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针对零售商可能窜货的问题,建立了制造商RFID采纳和零售商窜货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零售商窜货策略和制造商RFID采纳策略,研究了RFID双重效应(成本效应和惩罚效应)对灰色市场、企业收益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RFID可以有效抑制零售商的窜货行为。当不存在RFID时,若市场差异较大,零售商窜货,若市场差异较小,零售商不窜货。而当存在RFID时,即使市场差异足够大,若RFID惩罚效应较强,零售商不窜货;2)RFID可能使得零售商窜货反而会增加制造商的收益。当不存在RFID时,零售商窜货总是降低制造商的收益。而当存在RFID时,若市场差异较小且RFID成本效应较强,零售商窜货增加了制造商的收益;3)制造商并非总是采纳RFID,其策略取决于市场差异的大小和RFID双重效应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低碳环境下资金约束制造商的供应链中成员决策策略及融资模式选择问题,建立了由供应商主导,制造商跟随的Stacklberg模型。考虑市场需求受制造商低碳努力的影响,并设计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两种融资方式,从供应链中成员各自利益最大化和低碳努力水平最大化出发,给出了两种融资模式下的均衡解并进行了模式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当制造商的低碳投资成本系数和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均较低时,制造商应选择BCF模式融资,当低碳投资成本系数较低,而生产成本较高时,TCF模式是制造商的融资均衡策略。当低碳投资成本系数较高时,无论生产成本如何变化,此时BCF模式始终是制造商的最佳融资策略。同时存在供应商生产成本的阈值,使得当生产成本低于该阈值时,BCF模式对供应商更佳,其他情况下TCF模式是供应商的融资策略均衡。  相似文献   

11.
Most retailers suffer from substantial discrepancies between inventory quantities recorded in the system and stocks truly available to customers. Promising full inventory transparenc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has often been suggested as a remedy to the problem. We consider 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 in a supply chain model, where a Stackelberg manufacturer sets the wholesale price and a retailer determines how much to stock for sale to customers. We first analyze the impact of 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 on optimal stocking decisions and profits. By contrasting optimal decisions in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with those in a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we find that 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 exacerbates the inefficiencies resulting from double marginalization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Assuming RFID technology can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 we determine the cost thresholds at which RFID adoption becomes profitable. We show that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benefits more from RFID technology, such that RFID adoption improves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产品绿色度的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及收益共享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为背景,建立了考虑产品绿色度的四种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以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以零售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Nash均衡博弈模型以及集中控制模型。对四种博弈模型在产品绿色度、产品价格以及批发价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建立了收益共享契约下的博弈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收益共享系数对产品绿色度、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BOPS模式下进行了供应链主体的定价与服务合作决策分析。研究发现:1)在零售商主导的结构下,单位补偿契约可以实现合理的利润分配,且向上销售产品的批发价格将不会影响BOPS产品价格、服务决策和最优利润;2)在制造商主导的结构下,批发价格契约可以有效实现服务合作,单位补偿值可影响定价与服务决策继而影响主体间利润分配,且当单位补偿值为0时,供应链总利润最大;3)制造商主导下的供应链效率高于零售商主导下的情形,呈现的双重边际化效应较不明显。研究结论对商家进行全渠道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供应具有季节性的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由农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TPLP)-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协调问题。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损耗均视为TPLP保鲜努力的内生变量,分别建立了分散与集中决策模式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分散决策模式下供应链各成员的决策会导致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扭曲,严重影响供应链绩效。针对三级供应链中的两个交易过程,并基于对系统中相关决策变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分别设计了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并论证了在一定条件下该组合协调机制可以显著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量,实现供应链各成员收益的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文章结论,并分析了努力水平对不同农产品质量和数量损耗的改善程度(数量/质量弹性)对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决策及协调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RFID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扩展至供应链领域,为供应链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几乎都是上游投资、下游受益,这极大地损害了上游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积极性。为了采用RFID技术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其成本的合理分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适合不同行业的几种典型供应链契约--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回购契约,分别建立了相应的RFID技术应用的成本分摊模型,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了链上企业可承担的RFID技术成本阈值、成本分摊系数区间以及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并获得了相应的管理启示。该研究为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提供了科学的成本分摊依据。  相似文献   

16.
招聘和求职是人才市场上需方和供方之间的博弈过程。鉴于招聘企业与求职人才均无法充分知晓对方的需求信息,招聘网站服务商应运而生。本文引入网站简历适配度参数,构建网站服务商和招聘企业之间的广告合作模型,预测招聘企业、服务商和服务供应链期望效用。招聘企业可选定一个或几个网站服务商构建长期合作的招聘服务供应链,通过合作发布招聘广告的形式,吸引求职人才投递简历,提高招聘效果。研究发现,网站广告效应越大,越便于求职人才投递简历,招聘效用越大;网站简历适配度越大,人才简历量越多,招聘效用越大。预先确定广告赠送率或职位价格,可预测另一参数及其对应的招聘效用。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方法成功帮助一家招聘企业选定两个理想的网站服务商构建长期合作的并联招聘服务供应链。实践证明本文广告合作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伟  李凯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5):196-207
针对供应链中渠道势力的变化,构建了不同渠道势力结构下的研发决策模型,考察了渠道势力变化和研发溢出效应对竞争制造商最优研发决策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零售商渠道势力的增强,制造商的研发水平降低。2)研发溢出效应对最优研发水平的影响与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有关: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较弱时,随着研发溢出效应的增强,最优研发水平上升;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较强时,随着研发溢出效应的增强,最优研发水平下降;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适中时,随着研发溢出效应的增强,最优研发水平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变化。3)渠道势力的变化不会改变研发溢出效应对研发水平的影响结论,但是会改变结论变化的临界值大小;4)渠道势力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制造商竞争程度和研发溢出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考虑消费者存在公平偏好且两个制造商分别通过各自的零售商销售相似产品的竞争供应链,并构建三种情形下的博弈论模型,研究了不同的供应链成员采用基于消费者历史购买行为的歧视定价(BBP)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不采用BBP策略相比,1)仅零售商采用BBP策略会降低制造商利润,但是当消费者公平偏好较大时,仅零售商采用BBP策略会增加零售商利润;2)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均采用BBP策略会同时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3)仅零售商使用BBP策略会减小消费者剩余,然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均使用BBP策略会增加消费者剩余;4)仅零售商采用BBP策略会降低社会福利,当制造商也采用BBP策略会进一步降低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