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和四次社会转型,直接影响中国思想理论和文艺学建设的主要有五种基本范式,而只有综合创新才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学术发展的正确范式。20世纪中国文艺学发展的趋向是在救亡与启蒙、革命与建设相互转换的历史大潮中曲折发展的,逐步从革命的文艺学走上文艺学自身建设发展的道路,呈现出本学科自身的特点。21世纪之初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应该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新贡献——评《文艺学范畴论》李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否构成了独立自足的文艺学体系,它的体系是何种因子构成,各因子的内部关系如何,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者所面临并亟须解决的现实重大问题。令欣喜的是,一...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文艺学研究中出现了"终结论"、"取代论"、"过时论"、"边界论"等新的问题.认识到危机和问题的存在,是突破旧范式创立新范式的基础和前奏.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迎接文艺学范式的革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必须面对现实,研究现实的新发展、新特点、新需要;面向传统寻求资源;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有价值的文艺学思想;研究近百年来文艺学的研究成果即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意义在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因为“中国特色”之根在于本民族的传统,特别是最邻近的传统;历史是在批判与继承、否定与肯定的无数次辩证转换和相互搏击中发展的,而对它最邻近的前一个时代或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我国现在的文艺学的学术范型都是在近百年熔铸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围绕着文学是否存在着一个“固有本质”或一些“普遍规律”等问题,当代文论产生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反本质主义认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文艺学的发展,文艺学不应该再将精力集中在寻找一个虚幻的本质上,而应该根据文学在当代和历史中的功能进行阐释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反本质主义强调回到历史语境,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得到重视.日常生活如何进入文学、文学如何取舍日常生活,又包含了技巧、形式、意识与无意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等诸种因素的合力,这就对文学研究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聚焦文本批评,也要将阐释本身历史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创新问题的提出,始终与什么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之类的问题紧紧纠缠在一起.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还有自己的哲学方式.在创写中国哲学史及其哲学学科范式创新要求的背后,潜伏着民族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自卑心态.中国哲学的创新及其学科范式的确立是一个自然发生与客观选择的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历史性,不能被人为设定.人为确立哲学学科范式,实际上是把哲学等同于科学,是一种形而上学.过早确立哲学学科范式反倒不利于哲学创新.应该在哲学发展中解决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的问题.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的创新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论、存在论问题,它必然受制于现实的社会存在之体,其成熟与完备必须依赖于现代化在中国的成功和中国国家力量的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类存在的家园,解读文本是文艺学方法论的核心.中西方文艺学方法论的同一性即以社会和历史为视角,破译语言的能指和所指,考察读者的接受;民族性即中国重整体审美与感悟,西方重客观分析与体系建构;当代性则是多元性与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就是在这种格局中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和东欧各国转向市场经济,经济理论面临一系列根本问题:选择何种市场经济模式;怎样进行(即首先,能够实现这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力量和因素如何。其次,国家应实行何种经济政策)。最后,这一转变的社会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改革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历史的宏观视角,论述了20世纪中国社会出现的四次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和文艺学发展的基本范式与走向,认为“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百家争鸣”是世纪之交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研究存在着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东西方是否可以在知性思想上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很有必要探讨几个相关的问题:东西方的思想之间究竟有没有阻碍交流的障碍?如果有,那么究竟什么是阻碍东西方思想对话的知识藩篱?知性障碍是否已经渗透进了东西方研究并形成了研究的范式?若已形成范式,那么范式的概念基础和特征是什么?哪一方应该为知识屏障而负责,"西方中心论"还是"东方中心论"?东西方有哪些思想资源有助于消除彼此间的知识藩篱?在何种情况下,东西方知性思想能够相遇且平等地对话?一言以蔽之:如何跨越东西方思想交流的鸿沟?通过审视东西方思想在交流中出现的种种障碍,可以揭示东西思想交流的一些盲点,在本体论和方法论方面找到共同的概念性基础;而研究东西方思想交流中一些发人深省的成功先例,可以获得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知性隔阂的思想资源,为东西方思想真正的交流提供洞见和启示,从而在东西方的鸿沟之上建立一座思想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整体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民族化.变革中国社会的"问题域"是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中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构成了变革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高度概括,‘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即对"三大基本问题"的不断解答.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这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是当前和今后全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我们一直以西方相参照 ,把我们的时代定位为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全球化时代、晚期资本主义(美国学者杰姆逊提出 ) ,这是因为我们与西方共时代 ,但我们还有本土经验 ,有我们时代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我们的汉文化处在什么状况 ?只有纵横结合才能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宏观语境是当代社会转型 ,这也正是当代文化研究最为必然的理论问题与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使宗教定义复杂化的原因来自宗教本身的复杂 ,来自研究者文化背景的差别 ,也来自研究者们对自己的宗教的执著。宗教定义是概括和简化的产物。现代社会多元化和世俗化的趋势使宗教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确定“宗教是什么”已经变得很困难。人们依赖谁的宗教理念归纳宗教的功能 ?哪些人的宗教实践可以作为描述的基础 ?围绕宗教定义 ,可以提出许多问题 ,以深化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萧萐父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是否曾有过自己的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这一问题逻辑地蕴涵了四个层次的追问:第一,什么是"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第二,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第三,如果有,它"是什么"?第四,"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萧先生的启蒙论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他的回答对于我们思考"文化现代化"问题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回答四个问题:1.应该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实践结果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最终的尺度或标志,这是什么意思?3.实践结果何以能成真理的尺度或标志?4.在什么条件下,实践结果才能成为真理的尺度或标志?  相似文献   

17.
传统分析法理学主要关涉到两个基本命题:第一是法的本质是什么;第二是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而法理学经久不衰的问题之一是法律和道德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关系。坚信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这些人,我们一般称之为"法律实证主义";而坚持认为法律与道德具有直接的联系的这些人,我们通常标示为"自然法学家"。在法律理论上的"自然法",按其发展路径理解它的意涵为:(1)有某种客观的道德真理;(2)这些道德真理至少部分地构成了法律作为真理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巴以问题 ,从《奥斯陆协议》到布什的中东和平“路线图”等和平方案被一个又一个提出。每一个方案都曾给巴以问题带来和平解决的希望 ,但是它们又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中途停滞。在和平“路线图”受阻的情势下 ,以沙龙为首的色列政府又提出了“单边脱离计划”。人们不禁会问 :什么是单边脱离计划 ?其现状如何 ?沙龙为何这时会提出这个方案 ?它又有什么影响 ?现拟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以色列的单边脱离计划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要全面把握服务行政的基本内涵,必须理解:政府为什么应该服务、政府应该服务什么、政府应该怎样服务、什么是服务行政以及服务行政的特征。其中,服务行政的定义和特征是核心。服务行政是政府行政应遵循“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服务”作为核心价值目标,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的一种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服务行政的基本特征是:强回应性、便民、公正、公平、透明、责任、高效。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研究许多理论问题.我们不妨将若干基本问题归结为"4W"问题,即:西部有什么可以开发?西部值不值得开发?到西部开发什么?怎样开发西部?借助"4W"问题的探析,能使我们把对大开发战略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