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秦代以前中国无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产生于西汉早期并兴起于西汉中期.它是从皇家园林脱胎而来的.早期中国私家园林带有鲜明的皇家园林痕迹,面积广阔,建筑宏大,但已具备“宅园”的私家园林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江南传统文化和当时外贸经济是清末民初浙江湖州南浔镇私家园林兴起的基础,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也为园林建筑提供了土地的便利,诸要素合力作用使浙江南浔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古典私家园林建筑之晚霞。  相似文献   

3.
拙政园是中国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范,由建筑、山水和花木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从设计布局,深入剖析拙政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造园要素,阐述拙政园的意境营造,可由此领略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精湛艺术,探寻文人园林的意境和园主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太仓私家园林是由建筑、假山、水池、花木等要素共同组成的"城市山林",在叠山理水、植物景观、建筑营造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造园特色。在叠山理水上,呈现出叠石与立峰结合、曲水与方池共存的特点;在植物景观上,既注重花木的审美效果,又重视经济作物的栽培;在建筑营造上,建筑由少量点缀逐渐增多,成为联系景观的纽带。太仓私家园林在造园意匠方面艺术水平极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长安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进一步升华。唐长安私家园林的山体、水体、植物、动物、建筑等景观要素和谐融汇,园池构筑日趋洗练明快,士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使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充分实现,为后世的写意山水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江南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为数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园林类型,以典雅淡朴为主要特征;岭南私家园林以庭院与庭园组合见长,表现出浓郁的生活趣味。比较明清时期岭南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可以从园林选址、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艺术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发现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鹿樵纪闻》是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常常要用到的一部重要的野史。这部野史的作者,长期以来,普遍都认为是吴伟业。因为其序言末尾署名为“娄东梅村野史”,娄东是太仓州的别称,梅村是吴伟业的号,那么,太仓州之梅村者,不会是别人,当然是吴伟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之“幽”为读书、品茗、下棋、抚琴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幽静的环境能使人集中精力,迅速地进入沉思状态。“曲径通幽”之“幽”不应仅仅被看成是某个孤立、有限的景观——幽景,它还是指一种生气流动的境界——幽境。中国园林之“幽”沉淀着深厚的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内容。“幽境”在唐代私家园林中出现,标志着“幽”在借助于隐逸文化与中国私家园林紧密结合的同时,探索着独立成为中国私家园林审美品格的途径。“幽雅”,“幽趣”在《园冶》中以评论私家园林风格、趣味的姿态出现,表明“幽’独立作为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之审美品格的地位终获确立。  相似文献   

9.
以古代文献为基本素材,探讨了先秦时期中国私家园林出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发现了早在奴隶制时代就已经存在的3种私家园林形式:平民园圃、贵族私园和隐逸式自然山水郊野园。按文章的研究结论,中国私家园林出现的时间将由汉代提前到商周时期。  相似文献   

10.
边角空间普遍存在于江南私家园林中。边角空间的理景是重要的空间处理方法。分析了边角空间的类型、景观特色及其存在的位置,提出边角空间将建筑与庭院融为一体,是丰富古典园林空间的重要元素。藉此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方法,丰富园林设计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宅园关系、长廊使用的利弊、假山的布局和门窗窗花的样式的品评,分析苏州私家园林与成都官家园林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园林学界对古代是否存在公共性园林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内涵、称谓、功能、来源等相关史料信息,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得出,古代公共性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特殊类型,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追溯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历史渊源,能够补充、丰富本土古典园林体系,扩展园林史研究范围。从古代公共性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切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性园林,对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重振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最后,古代公共性园林追求高文化与低消耗相结合的简朴生活,满足了基本精神需求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环境保护和公共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南园林建筑的命名与道家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南园林的命名为线索,从清高自守,寻道采真,外师造化,托物言志四个方面,分析了江南园林建筑命名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意在给人们于园林游览的过程中一个提纲挈领而又通一知万的审美欣赏的带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和追求意境,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辞赋的影响,力图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人造自然景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特别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的内化,中国古典园林也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相互辉映,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安徽园林实例为依据,梳理出安徽园林发展的轨迹,包括历史上的安徽园林状况以及安徽园林的现实存在状况,分析各时期安徽园林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北京历史名园是历史留给北京城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造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文章总结了北京历史名园所展现的几大特点:一、和谐理念;二、对自然、祖先的敬畏;三、传统的孝道观;四、“以耕织为本”。并探讨了其中蕴藏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7.
徽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天地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坐落在山重水复的皖南地区,融化于真山真水之中,是地道的山村园林和村郊园林。从而体现了巧取真山真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色彩素淡雅洁的特点,显示出自然村朴、清净淡雅的独特风格。徽州园林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旅游价值,我们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性地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实现其现代旅游资源的价值,也通过合理开发激活保护意识,增强保护实力。  相似文献   

18.
园林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古代女性文学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为古代女性文学提供了重要创作素材和必要集会空间,而且对宫闺女性心灵视界的扩大及自我意识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本文试沿园林及女性文学发展史的脉络,阐明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万里一生留下4 232首诗,其中咏园诗达500多首.中国园林富有诗情画意,讲究自然情趣.杨万里在游赏园林山水时,以其极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创作了大量的与园林山水有关的诗篇,表现了对园林山水的赏爱,展示了对园林中动静谐趣、人园合一、透脱禅心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