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地方立法工作影响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法治观念的加强与公民素质的提升,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与精神底蕴。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制度的建设已日益紧迫,就美、日两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予以分析比较,以期对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制度的完善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立法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一种方式,也是利益协调的过程。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人们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通过参与立法为本集团成员争取和维护利益。目前我国的利益集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参与地方立法中存在组织方式不成熟、集团力量不平衡和参与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为了平衡利益集团的利益,提高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地方立法机关应该采取遏制与平衡的策略,加强观念培育和制度建设,在地方立法中为利益集团建立有效的利益妥协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运用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比较、价值分析等方法界定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和公众主体,论证了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价值.认为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是指作为公众的自然人、自然人体现的法人、社会团体直接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其具有地方法规正当性、适应性、权威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众参与立法是民主理念在立法领域的具体反映。公众参与立法主要体现在立法准备阶段,立法草案提出、起草、审议阶段,法律公布之后实施阶段。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正在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但是,在公众参与立法的标准、过程、反馈机制、现实效果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着力完善立法公开制度和立法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理想层面而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直接民主的体现,有利于弥补代议制民主的不足,提升地方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促进地方立法预期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当前社会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实践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资格、事项和过程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参与的意愿较低、程序不够规范、组织化程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实效性不显著.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些地方关于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拓展公众参与的普遍性,提升公众参与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对地方立法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表达意见和诉求,进而影响立法结果的活动。它能够促进地方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合法性和正义性。然而,实践中,地方立法的公众参与在参与主体、参与规则、参与保障机制等方面存有不足,影响了其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塑造具有参与能力的理性参与主体、完善合理的参与规则体系、健全有效的参与保障机制等路径,突破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功能实现的困境,从而发挥其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7.
公众有效参与立法活动能够促进立法的民主性,提高法律规则的可实施性。2018年12月,美国《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标准(实施细则)》公布于世。除具体条文外,另有详尽的公众参与制定该规则的全过程记录同时发布。通过对美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全阶段进行分析发现,其公众参与立法程序较为完善且公众参与性强。结合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现状,提出引入“立法预先公告”程序,扩大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增加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适当延长公众评议时间、完善公众评议反馈制度、进行充分的立法信息公开等具体建议,切实保证公众在参与立法过程中获得现实参与感,以促进立法民主化、科学化,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改进和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途径。主权在民的本质需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公民文化发展的内在推动以及政府的公共性使得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具备理论和现实的可行性。面对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处于"有限参与阶段"的诸多问题,应从提高公民参与评估的主客体条件及参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来推进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环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比较,有利于我国环评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中欧环评公众参与机制在法律背景与依据、在"公众"的定义与范围上存在差异,在公众参与环评的范围、内容、阶段以及信息公开方面也有不同。欧盟环评公众参与机制给我国的启示为:我国公众参与机制应遵循国际原则,积极履行国家义务;立法明晰公众环境参与权;完善"公众"主体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环评的范围、内容、阶段;加强信息公开与知情权保障;完善公众参与环评专项立法。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立法是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理论上,公民参与立法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实践中,并非所有国家将其作为基本权利对待。尽管如此,公民参与立法仍不失为是实现民主和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方式。特别在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立法对于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公民参与立法工作的重视,提高公民参与立法的意识,完善公民参与立法的制度,确保我国公民参与立法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环境法治发展的方向.然而,煤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治建设已不能满足于实际需要.尚存在诸如公众参与权不明确,参与范围有限,环境信息公开存在诸多限制等现实问题,民众的相关权益也难以保障.故应当尽快建立煤矿环境保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公共参与立法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有机结合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基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近30年的立法实践中,立足提高立法质量,不断扩大市民的公共参与,参与内容日益广泛深入,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参与面越来越广,民意在法规中越来越多地得到体现.今后还需要在正确认识立法公共参与的价值定位,加大立法信息公开力度,完善立法决策中的民意采纳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参与立法制度,增强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等方面继续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立法的民主性是指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过程以及立法机关的立法场所(议会)向社会公众开放,立法活动让人民直接参与以及立法平等地保护社会成员权益的品性和特征。立法民主性主要体现在立法的公开开放性、民主参与性以及立法平等性等。立法的民主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首次明确将公众参与确认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原则之一并确认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程序性权利。然而,《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并未就公众参与制度作出框架性规定,而是将完善公众参与程序的义务施加给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鉴于我国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上述立法进展,本文将结合国际公约及域外立法经验,从微观层面着手纵向分析我国在不同的环境公共决策层次上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现状。此外,本文也将横向分析我国地方法规、规章和部门规章中公众参与制度发育和形成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厘清新法和既有法律法规所形成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框架,进而对《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中涉及公众参与的条文进行评述,更加明确地识别我国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相关立法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以便在“查漏”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缺”。  相似文献   

15.
欧洲的公众参与的过程是一项体系化的工程,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对于公众参与的动力和热情既来自其法定职责,也来自其自我志愿。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政府进行相关立法来保障公民的法定参与权,政府公开相关信息、公示政府行为,进行有关公众参与的具体组织,对公众举办公众参与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对公众受到损害的参与权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6.
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加快和完善立法、推进环境宣传教育以及完善公众参与的操作机制等手段来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境保护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加拿大、日本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立法、评价对象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有自身的特色。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起步较晚 ,存在不完善之处 ,突出表现为 :立法缺乏、执法不力、公众参与机制欠缺。因而既立足本国 ,又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因素 ,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成当务之急。首先 ,树立环境影响评价理念 ;其次 ,本着维护法制统一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立法 ;再次 ,建立有效的公众广泛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