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入户抢劫中的“户”不应限于他人之户,不应限于被害人之户;入户抢劫与在户抢劫无实质差别,不应要求入户前须有抢劫等犯罪目的;入户抢夺、诈骗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认定为入户抢劫;入户后以其他非暴力、非胁迫方式实施抢劫的也应认定为入户抢劫。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的抢劫、抢夺犯罪较为严重,有其特点及原因,要改变其现状,应从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着手,对“两抢”犯罪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海口市社会治安状况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理解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携带”和“凶器”。本文拟从司法解释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规定展开,认为司法解释对于不同的“凶器”规定了不同的认定条件,对于携带性质不同的“凶器”抢夺认定为抢劫应当区别开来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该解释为体现对附带暴力的抢夺行为的严惩,将部分本应以抢夺定性的行为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破坏了抢夺与抢劫两罪的构成要件。鉴于该解释部分规定与日本刑法理论与判例具有相似性,因此,以有别于传统对抢夺与抢劫行为的分析方法,以日本刑法为视角解析该司法解释部分内容,以期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成为抢劫罪的犯罪主体.关于抢劫罪的具体规定散见于刑法的第263条、267条、269条和289条.结合相关的司法解释,从转化型抢劫、"携凶抢劫"、"飞车抢夺"、聚众"打砸抢"以及绑架中的抢劫等方面对抢劫罪主体的认定进行分析与界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犯罪构成和罪刑均衡两个方面,分析了“携带凶器抢夺”行为的性质,对法律规定将其作为抢劫罪定罪量刑的适当性提出质疑。认为单纯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在性质上不同于抢劫,不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将此行为依照抢劫罪的刑罚量刑,明显不适当,建议取消该规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抢劫、抢夺、盗窃即"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在社会上发案率居高不下,成为一大隐患危害社会,使人们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建议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广泛动员群众防范、改善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对无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加强对废旧、车辆销售、修理等市场的控制等措施,有效防治"两抢一盗"案件。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权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援助下,政治上、军事上跟日伪合流,抢占战略要地,抢夺抗战胜利成果。同样,在经济上也不例外,国民党政府的接收大员穷凶极恶地抢劫敌伪物资,大肆掠夺收复区人民的财产。他们继发“国难财”后,又大发“胜利财”。现根据有关资料,将当时国民党政府经济接收的大致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洗钱”一词源于英文MoneyLaundering,最早在美国使用,意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使之表象合法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俗称“黑钱”,如其数额较小,持有人很容易将之顺利花费而不引起注意;但如果数额较大,甚至巨大,则极易引起警...  相似文献   

10.
据抽样调查,在刑事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总数70%左右,其中14——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而且集中在盗窃、重伤、抢劫、流氓、强奸等严重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重要的不安定因素,是社会和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未成年人对家庭依赖的必然性特点出发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家庭因素。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活动能力,抵制环境消极因素的能力也不同。“未成年”,本身就大大限制了个人的活动程度,因为社会上相互作用的类型、方式和范围往往是由成年人所确定,少年不可能为自己挑选家庭、学校和教育者,他们在社会经济方面不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后,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必然受到世界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其它方面改革的深入,社会财富必然会进行重新分配,社会矛盾也将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刑事犯罪也将出现新的态势。作者运用社会矛盾综合预测法,在我国现阶段犯罪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犯罪态势作出预测,其目的在于为科学而准确地预防犯罪提供理论参考。作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犯罪总量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上升态势;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要主体的抢劫、抢夺和其他财产犯罪仍将是主要类型;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将出现新的情况;一些具体的犯罪类型将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2.
盗窃罪与抢夺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甚为熟悉的犯罪,表面看来,两罪似乎泾渭分明,不可混淆,但“公然窃取”行为作为盗窃罪与抢夺罪中间地带的出现,致使两罪的区分不甚清晰。关于盗窃罪,我国传统刑法在理论上主张秘密窃取说,但近年来,一些学者借鉴德日刑法理论,提出了平和窃取说,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导致此类行为难以定性。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研究,从解读“公然窃取”行为方式入手,厘清“公然窃取”行为中下抢夺与盗窃之界限。  相似文献   

13.
盗窃罪虽然是一个古老的罪名,其犯罪手法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盗窃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刑法》及时对“盗窃犯罪”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此作一浅谈。一、新《刑法》对盗窃罪的修改盗窃罪是一个传统罪名。我国1979年《刑法》第151条就对此罪作了专门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顺应了当时同盗窃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在打击盗窃犯罪,保护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财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一些犯罪分子乘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计划生育深入贯彻之机,大肆进行抢劫幼童、婴儿的犯罪活动,致使这类案件急剧增加,且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达到了极为惊人之地步。这对社会稳定和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贯彻,维护我国幼童、婴儿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民家庭关系,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运用法律武器,同这类犯罪作斗争,是当前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一件大事,是司法实践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刑法对此类案件,尚无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抢夺”应称为“独占”。台湾回归祖国的“回归”用法不当 ,台湾不存在“回归”问题 ,应改称“统一”等。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标志不应是 1949年4月 2 3日南京解放 ,而应是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正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1+15”政策文件是广州科学发展的总体“线路图”。广州市非中共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围绕“如何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开展了调研和思考,积极为建设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唐昊 《金陵瞭望》2009,(26):12-12
2009年10月16日。广州市财政局将广州市2009年本级114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在“广州财政网”公开。社会舆论在对这一举动给予赞扬的同时,也从公布的财政预算中解读出“三公消费”不透明、机关幼儿园花费高昂、教育社保等民生支出不足等众多尖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进行广州十三行的研究,由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的“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2009年11月15—17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福建、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会议就广州十三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9.
犯罪论体系是集多种司法效能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它既是案件事实评判标准又是案件事实证成标准,既是"标本形态"犯罪的衡量根据又是"非标本形态"犯罪的衡量根据。我国"三大块"式的犯罪论体系在功能上呈现为大类定位司法功能之犯罪概念、小类定位司法功能之"四要件"犯罪构成、微型定位司法功能之"与犯罪相关的特殊形态"的实现路径。具体应用上始终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即案件事实的形成过程表征为对体系要件的初步应用,案件事实与刑法规范的对接过程系体系要件置于各个诉讼阶段的再应用。  相似文献   

20.
马利民 《21世纪》2014,(2):63-63
2014年1月20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集中宣判了五件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并在宣判后召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审理情况暨消费提示”新闻通报会,对近三年来审理的涉及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进行了分析和通报。法官建议在法律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处罚的同时,广大消费者应理性科学对待保健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