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林 《中国民族》2007,(6):14-14
5月29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
古代南方文学关系的结晶——《赤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被誉为明代《山海经》的《赤雅》 ,其主体是先秦至明代中原各史书所载南方各族神话、传说、故事以及与南方民族风物相关的中原古籍及名士的诗词、典故、题词、摩崖石刻、引言和邝露个人受广西壮瑶民族风情激发而创作的散文、诗词 ,它是古代壮瑶等南方民族民间文学之集大成 ,在中原产生不小影响 ,说明民族文学具有很强的辐射力。此书又是民族文学与汉文学之合璧 ,足见我国南方各民族间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3.
解密老舍     
牛颂 《中国民族》2013,(12):74-74
近些年,为办好民族电影展,我们曾几次整理少数民族优秀影片目录,其中由老舍作品改编的故事片和舞台艺术片《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最终都被评定为经典民族题材影片选入。老舍搬上银幕的作品还有《方珍珠》、《月牙儿》,以及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茶馆》,舞台剧《正红旗下》等。  相似文献   

4.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新疆发现有我国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时代最早的有机质类文物,如纸质文书、绢画、丝、毛织品等,其中尤其文书以数量大、保存好、底蕴深、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书中有大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孝经》《周礼》《礼记》《尔雅》等,又以《尚书》《诗经》最多。这些典籍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新疆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实证了中华文明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圣经》与西方文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种种原因,我国在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忽略《圣经》视野,致使在西方文学理解上出现了诸多误读.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可从《圣经》知识、《圣经》象征、《圣经》观念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魏春春 《西藏研究》2012,136(6):88-94
《西藏文学》2010年刊发的小说作品在民族性的书写上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民族的历史记忆书写,二是民族的生态境遇书写,三是民族的心理依恋书写。从叙事的角度看,可分为魔幻叙事、历史叙事和回环叙述三种模式。整体而言,魔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身份角色已为魔幻的寻常百姓家的人间烟火习气所替代;历史叙事有待突围;时间叙述有待创新。从中可以看出,《西藏文学》及西藏文学依然徘徊在传统文学写作模式和现代性文学写作模式的焦灼状态,不过,《西藏文学》目前作为西藏文学主阵地的地位依然非常强势,不仅承嗣着西藏当代文学固有的文化气息,而且表现出试图调整西藏文学格局的宏大文化视野。同时,尽管西藏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而言仍然较为落后,但也不乏富有潜质的有望引起文坛震动作家。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接触促进文化涵化,文化涵化促进语言习得。推进藏族地区双语教育模式下的汉语习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达真《康巴》和阿来《空山》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的文学抒写,在揭示民族文化接触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当下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应加强民族文化接触,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汉语习得水平,从而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原《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内蒙古蒙医学院学报》、《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合并后的新版。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社会科学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215,国内统一刊号:CN15—1217,C)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原《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内蒙古蒙医学院学报》、《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合并后的新版。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社会科学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215,国内统一刊号:CN15—1217/C)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原《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内蒙古蒙医学院学报》、《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合并后的新版。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社会科学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215,国内统一刊号:CN15—1217/C)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对一千多年来回族民间文学、作家文学的整体历史进行了深度描摹。它以独特的编撰范式成为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的典范,对民族文学史建设工程具有启示性。它对回族文学的文化阐释,尤其是对回族文化心理的研究,具有民族志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雪丽 《民族学刊》2022,13(9):130-136, 166
藏族作家达真的长篇小说《康巴》构建了“康巴”这一独特的文学世界,融合了宏大历史、民间史、日常生活史等多重面向,重现了藏地历史的丰满厚重与含混驳杂,为近年来的藏地文学书写提供了新的视野。小说经由民族志、地方史的文学地理书写走向了对民族命运、国族命运的思考,在“地方性书写”与“总体性历史”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宏阔的时间与空间叙事显示了其史诗视野与史诗追求,但史诗性的追求和反史诗的叙述交织在一起,使叙事面临巨大的困境与难度。作家努力在民族国家叙述、地方叙述、庶民叙述等更为多元的意义上彰显融合、交流、大爱、悲悯的历史伦理,为“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有效的历史注脚。  相似文献   

13.
叶梅 《中国民族》2013,(9):76-76
在《民族文学》由多个民族的作家编辑家组成的编委会里,军旅作家彭荆风曾经是唯一的汉族编委。1949年,彭荆风在江西南昌参军,随着大军解放大西南到了云南。这位从小爱好文学的军人很快写出了一系列边疆小说《边寨亲人》、《佧佤部落的火把》、《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等,并与人合作编剧拍摄电影风靡全国。其后久经磨难,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重新走上文坛,有人评价他是“老而弥坚,老而干练,老而丰产,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学是西北民族大学名副其实的特色学科。老一代学人为《格萨尔》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机构的设置与科学管理保证了学科的稳步发展,学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知难而上、锐意进取是学科建设不断迈进的活力所在。从全国范围来比较,西北民族大学的优势在于构建了“广义《格萨尔》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对土族、裕固族《格萨尔》的发掘、整理、翻译和研究,尤其走在全国《格萨尔》学研究的前列,其突出成就已为国际、国内学界公认。它表明,突出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特色———创造性和先进性,运用新思维、新观点,突破以往只对《格萨尔》进行文学及史学研究的窠臼,从语言、宗教、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社会、伦理、军事、心理等各个学科角度进行全面研究,对于这样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突出本学科的地域、民族特色———在重点研究藏族《格萨尔》的同时,对流传在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普米族、纳西族、白族、撒拉族等相关民族中的《格萨尔》也要进行深入研究,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聂茂 《民族论坛》2014,(2):60-64
2013年11月18日,由《文艺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瑶族作家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陈茂智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陈茂智,男,瑶族,江华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文化,已在《民族文学》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戏剧作品300余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其长篇小说《归隐者》于2012年10月由线装书局出版,书中描写一个身患绝症、逃离官场的官员的隐居生活,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南方山林香草溪的生态之美、景色之新和人文之奇,犹如湘南大瑶山徐徐展开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被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王山,《民族文学》资深编辑、评论家哈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阎真,湖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作家管群华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增林 《中国民族》2007,(11):65-65
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家协会、民族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部共同主办的新疆第16届“汗腾格里文学奖”颁奖典礼,10月2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学》即将创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学》,即将在北京创刊。主编陈企霞、副主编玛拉沁夫。《民族文学》用汉文出版,发表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和作者创作的反映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少数民族优秀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风光景物的随笔和游记,关于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与评论。《民族文学》将体现我国文学的多民族性和少数民族文学绚丽多彩的特色。1981年为双月刊。 (博·巴尔斯)  相似文献   

18.
《萨迦格言》开创了藏族格言诗创作之先河,为藏族重要的文化典籍,流传广泛。《萨迦格言》最先被翻译成蒙古文,由此开启了向其他民族传播的译介之路。以译者为中心,考察《萨迦格言》蒙译本的流布情况、译介特征及影响,可以透视出《萨迦格言》蒙译之于其域外传播和蒙古族文学样式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蒋霞 《民族学刊》2017,8(6):60-65, 116-118
中国民族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必须注意文化的传递,这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突破他人话语体系、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文化空缺的存在,中国民族文化向外译介面临诸多难点。葛浩文夫妇翻译的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是将民族文化向国际传播的优秀成果,分析其在民族文化传递方面的得失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民族文学翻译质量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英汉文本比较发现,葛氏夫妇的译本综合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形象借用等多种翻译手法,尽量保留了原作的文化意境,但也存在误译现象,扭曲或丢失了一些文化意象。总的来说,译本忠实地再现了川西高原土司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文化韵味,有效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一)今年1月2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民族文学新人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土家族青年作家向远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手中接过了2002年度民族文学新人奖———金鹰奖杯和荣誉证书。向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至今已在《民族文学》、《星星诗刊》、《湖南作家》等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件。民族文学新人奖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从散文、诗歌、小说三方面各评出1人,是我国民族文学的最高奖项。(二)十多年前一个夏日,当我一身疲惫地从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