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今日南国》2006,(5):23-23
中国历史上有西施、貂蝉、贵妃、昭君四大美女。这四大美女常常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或褒或贬的吟咏对象。中国历史上也有四大貌丑而德美、容陋而才佳的丑女,她们在历代文人笔下也时而出现。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汉王子渊  相似文献   

2.
宝镜岩 宝镜岩者,是沟口一座山。 老百姓说:“这是男山神戈达送给女山神色嫫的爱情信物。”  相似文献   

3.
“重德轻刑”是孔子法律思想的宗旨,也是他治国方式的指导原则。研究孔子“重德轻刑”的德刑的关系,是全面认识孔子法律思想前提。文章以孔子“重德轻刑”法律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德刑关系的全面探析,以求进一步厘清孔子法律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语言学、语源学等知识和彝族有关史籍及调查材料,通过对"嫫”--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嫫”的语义发展、"嫫”的音变及与本义的关系、母权制的遗迹的探讨,生动展现彝族母系社会的遗风和母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为何娶黄氏丑女为妻? 诸葛亮娶黄承彦之丑女“黄阿丑”为妻的故事,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未载,仅见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大意为:“沔南名士”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家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足下以为如何?”诸葛亮一听,喜出望外,当即答应,随即就用车子去沔南把阿丑姑娘接了回来。象诸葛亮那样已被当地名士们公认为才貌双全、品学兼  相似文献   

6.
《丑女无敌》系列剧以“丑”为最大的卖点,可谓号准了当前市场脉搏,抓住当下观众的审丑心理诉求.将审丑作为电视剧进入市场的差异化策略。用一“丑女”的非主流的“丑”,挑战了电视大众们对“审美”已感疲劳的神经,迎合了大众对当下标新立异的“审丑意识”的个性要求。在丑与美的对比和转化中,奉献给电视大众新鲜的消遣娱乐;以丑女的蝶化,激起当下电视大众特别是时代女性对关的反思和追求;以丑为名,在影视剧市场里喊出了最新奇而有益惑力的叫卖声。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在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对道德规范的大力提倡以及社会成员个体对道德自觉的高度重视,使得“重德”精神融入了民族精神之中,并成为其最重要的内涵之一。由于“重德”精神有着自身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获得过不同的历史特质。在中国古代,男性对社会统治权的掌握使得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个人的道德实践笼罩着男尊女卑的巨大阴影,并  相似文献   

8.
丑女不愁嫁     
近来流行丑女,《丑女贝蒂》、《我叫金三顺》、《丑女大翻身》等美剧、韩剧拥有一大批粉丝。趁着这股丑女热,隆重推出我国古代丑女。横亘在丑女面前的最大人生问题,大抵应是嫁人吧。但中国古代的著名丑女们却似乎都  相似文献   

9.
荀子与韩非子韩皆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尚“文”重“礼”,韩非子弃“德”尚“力”,二者对“文”“质”之论阐发了不同观点。以本体、功用、主体、政道为观照层面,以“重质轻文”与“重文尚饰”、“以文害用”与“文质至备”、修身之“饰”与“法”度之约以及“隆礼重德”与“轻德尚力”为比较论域,对荀子、韩非子的文质观进行比较研究与文化阐释。对先秦诸子文艺思想的整体建构与文学史史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范畴的确立才使主体不是按照美与丑的标准来形成自己审美判断和审美描述的语言系统。而是从对“道”的把握,对“仁”的维护角度出发来建立审美评价系统,于是产生了二十四诗品以及中国绘画美学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和审美判断标准。当然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和丑的概念,如《淮南子》中说过“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说山训》),这里的美和丑是古典美学中的一般性概念,而  相似文献   

11.
风格翻译的原则问题一直是我国翻译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刘重德教授提出的以“切”代“雅”的风格翻译原则作了具体评介,论述了“切”字作为风格翻译原则的适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证了“切”字原则完全适宜于各种文体风格的翻译,不但适宜于小说、散文、剧本、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学翻译,而且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科技文献翻译.“切”宇原则,切合实际,恰如其分,是译者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的人才变革思想是出于服务变法的需要。为了保证新法的顺利推行,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他突破了“尚德”的传统人才观,将“才能”凸显出来,作为评定、选拔、培养、任用及考核人才的核心标准。这一人才思想体现了王安石注重实践的精神,是对传统人才观“重德轻才”流弊的一种反拔,虽然也存在一定过失,并招致了众多非议,但它在人才建设领域的革新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邱澄 《今日南国》2009,(1):19-19
借用台湾热播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便利贴”女孩欣怡的原话,就是“任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拿到,不需要的时候撕下来就可以丢掉,好撕、不粘手,不留痕迹,容易忘记”的“职场草根”。 “便利贴”欣怡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貌不惊人,性情温和,对任何人都有求必应。在职场中,这种办公室“便利贴”女孩随处可见。《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写到,陈乔恩扮演的“便利贴”女孩和《丑女贝蒂》(Ugly Betty)一样,外型平凡但心地善良,在以貌取人的现今社会,她们的能力经常受到忽视。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的行政思想内涵丰富。他的关于行政要道的论述,其基本要点是儒家的重德尊贤思想。他十分重视官吏队伍的整体建设,十分重视官吏的道德素质,认为执政者的优良的道德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和感化效果。因而就人君而言,治国纲纪首要在于“慎选大臣与简择牧师”,“励精亲政而慎选有德”之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由湖南卫视首播的励志喜剧《丑女无敌》一经播出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在这部热播的电视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时,这部戏的主演也逐渐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剧中那个丑到极致的“无敌丑女“竟然是2007年进入“红楼梦中人“选秀全国总决赛五强,但后来又自动退出的美女李欣汝。她为何放弃饰演美女的机会而去演丑女?舍美而演丑的心理障碍她又是如何逾越的?  相似文献   

16.
刘重德译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重德先生在译诗的实践中所遵循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 )原则以及他所探索和倡导的关于现代诗翻译的“三同”的主张 ,对诗歌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谜底“虽善无征”释》一文的质疑祝诚,江慰庐《红楼梦》第五十回:李纨秉母之意,编了两个“四书”谜语,其中之一是“观音未有世家传”。后来被林黛玉猜着了,谜底是“虽善无征(徵)”。这一谜底原出自《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注家注“征,是征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重智”与“重德”、对自然的“惊诧”与“利用厚生”、“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的对立,造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技术、实践的实用科学与源自古希腊理性精神的西方理性科学的明确分野。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加剧,在西学东渐中,科学的这种分界被逐渐打破。  相似文献   

19.
邪母古读考     
黄侃先生认为上古无邪母,后来的“邪纽古归心纽”。30年代初,钱玄同先生著《古音无邪纽证》,认为“邪纽古非归心,应归定”。欲辨清邪母源流,须考定邪母究竟有哪些来路;从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角度考定邪母何时开始萌生;何时比较多见;何时基本形成。通过甲骨文、汉字谐声系统、古注、古读、异体字、通假字等多方面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邪母字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邪母字与唇音无涉,而来自定母较多和先秦邪母已开始萌生、南北朝已经多见、隋唐基本形成、少数字到宋、金时代才转读邪母的结论,对黄、钱二贤之说作了某些重要修正。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一位让大家公认的“丑女”,她居然说她自己是美丽的,我觉得很奇怪,决定去她家登门采访一下。当我看到她时,我差点就地晕倒,你瞧她那长相:头发犹如枯萎的野草一样又黄又少;白白的脸上却布满了“青春信号弹”,整个一块“芝麻饼”;眼睛虽自诩明亮,却只有一只是双眼皮;1.43米的个子,标准三等残废。也许我看她的时间太长,她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我开始了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