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工人群众的社会保险问题,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成功地进行 了社会保险立法尝试,这对无产阶级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各个时期无产阶级社会保险立法的具体们况,分析了立法产生的历史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所持的反常批判态度,引起人们对这些论断真实意图的多种猜测和解读。通过对他们的具体批判对象和面临的具体历史任务的分析可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强调“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但不能因此断定他们是非(反)道德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获得确认。历史唯物主义也支持某些抽象原则(道德原则)对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合理性,但是合理的抽象必须与具体现实紧密联系。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挖掘以合作、团结和大公无私等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道德。对无产阶级道德的时代性阐释,可为思考当今世界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关系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空间意识形态批判有着多重内涵和多维特征:在解构逻辑上,揭示了空间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阶级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意识形态对无产阶级空间意识形态的压制;在建构逻辑上,分析了空间经济与空间意识形态的关系,考察了空间政治、空间法律、空间道德、空间艺术等具体的空间意识形态形式,建构了无产阶级空间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在重构逻辑上,要求维护社会空间中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空间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空间意识形态。马克思空间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逻辑,对批判资本主义空间意识形态和建构无产阶级空间意识形态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政治鼓动是列宁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他在《怎么办?》中,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政治鼓动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对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与马列主义中国化陆建洪,李家钧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本国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正确路线、纲领和政策,引导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把革命推向前进。以毛泽...  相似文献   

6.
国共合作的历史与前景张晖颖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得益于先后产生的两大政党──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的极大推动。这期间,代表对立阶级的国共两党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曾有过两次合作,成为两党历史发展轨迹上的交叉点,对整个民族、国家的革命事...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人阶级的时代变化重新解读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家们思考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哈特、奈格里从现实的工人运动出发,依托《大纲》重构马克思的政治形象,为新的革命主体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雷蒙·阿隆立足于实证主义方法论,解构了无产阶级阶级概念的合法性,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导向神话。虽然他们的分析部分切中了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马克思的理论语境中,无产阶级是现实性与建构性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复杂且尚未闭合的一个概念。只有在马克思追寻人类解放的整体脉络中,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真实意涵。  相似文献   

8.
罗亦农是我党最早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的领导人之一 ,为我党确立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及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理论贡献均不亚于毛泽东 ,故值得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9.
第 二 讲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斗争的经济根源,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一百多年来,这个科学理论一直指导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遵循这条规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文献,文中不但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反动、腐朽和没落,而且对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组织性和纪律性作了深刻地论述,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号召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不仅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且还要求无产阶级在掌握了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的重要原著为基础,以《资本论》为视角,分析了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权景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以人的权利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对无产阶级的关怀为目标。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无产阶级人权现象的哲学基础,揭示了人权的发生和演变机理,论证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经济基础以及“天赋人权”的理论误区,从而为工人阶级的人权要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思想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领域用陈旧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及其危害的剖析入手, 阐明必须从新的视角上发掘和提供能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马克思经济思想。指出《资本论》不仅是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圣经”, 也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圣经”。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是价值的根本特性,从主体性着手是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关键。由于价值主体无产阶级自身的历史发展性,由于各个民族、国家无产阶级的特殊性,由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需要、素质和能力的历史发展性,因此,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不可能是僵化、固定、单一、不变的,而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具有多维性、多层次性,具有动态发展性。当然,肯定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主体性特征,并不意味着排斥马克思主义价值一元论,或者说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不存在统一性,不需要或不可能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和党建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的基本观点。即: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和党建理论形成,从内因看,是无产阶级自身发展壮大的结果;从外因看,是资本主义时代及其政党政治的产物。正是这个内外之因,促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党建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意识是指马、恩、列、斯、毛等革命领袖对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国际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阶级使命的一种自我觉醒和政治诉求。国际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领导世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地制定了符合中国特点的外交政策,这对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改善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生存处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以及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的作用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对于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问题,提出了各种具体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校企合作理论多是对校企合作的动机、影响因素进行简单描述分析,合作可操作性分析相对薄弱。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多涉及某个行业、某个专业的培养,忽略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针对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缺少实质性探究。  相似文献   

18.
党际关系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党际关系理论进行了初步论述,最早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列宁在理论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在实践中着力贯彻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时期后,中共在对外联系和交往在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指导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无产阶级的高尚品质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党风建设,对于抵制和克服党内和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认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权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参加这一民权革命,也就必须与改造后的国民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