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喻(Complex metaphor)是英文中一种较为复杂的比喻。我们知道,凡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词(the comparative word)均清楚地出现在句子里的比喻叫作明喻(simile),即明显地用另一种事物来比拟要表达的对象,例如: 1.A man’s character is like a fence——it cannot be strengthened by white-washing.——T.W.Robertson(人的品行犹如一道篱笆——粉刷并不能使它加固。  相似文献   

2.
<正> 英语比喻,无论是在文学作品、政论文体还在日常口语中都是最常见和使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之一.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就明喻和暗喻的常见表达形式及其修辞功能归纳如下:1、明喻(Simile)明喻,又名直喻.《韦氏国际大词典》对它下的定义是,Simile is“a figure of speech comparing two essen-tially unlike things and often introduced by like or as”.即明喻是一种比喻,把本质上不同而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通常用like或as作喻词.  相似文献   

3.
德国语言学家F .M .Muller曾说过 ,比喻是一门艺术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 ,语言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而言 ,比喻有三种成分 :一是需要描写刻画的事物 ,称为本体 ;二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称为喻体 ;三是比喻词。汉语的比喻大体上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而英语中的比喻主要是Simile(明喻 )和Metaphor(隐喻 )。这里仅就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喻体及其翻译作一简要的分析。喻体 ,又称比喻形象。在两种语言中可用作喻体的事物是灵活多样的。冥冥大千中的万事万物 ,从山川河流到风雨雷电 ,从…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喻是英语比喻手法中的一种,它常以as,like等比喻词把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而本文拟避开常用的明喻表现形式另辟蹊径去研究其它一些新鲜、活泼、贴切的类似明喻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在文中所产生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的明喻是把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由like或as引导,但实际上明喻还可用what,no more than,and,something of等其他一些词作比喻词。  相似文献   

6.
比喻本质的再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一种非常生活化、应用广泛的修辞方法,无人不用无处不在。从比喻的形式看,各种语言形式都可以为比喻所用。比喻可以是词、词组(“心田”、“思想的野马”等比喻性名词、借喻、明喻等),可以是单句(明喻、暗喻、较喻等),复句(引喻等),可以是句群(’91年上海高考试卷就有这么一题:“大理人别有情趣、很有福气。几乎家家院内是繁花,户户门外有清流。好花还须绿叶衬,这翡翠般的绿叶,正衬托着他们那社会主义幸福的‘生活之花’呢。”这道题就要求从句群中找出本体和喻体来,本体“优美环境(繁花、清流)”和喻体“绿叶”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汉语语法结构的角度探讨比喻这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段的各种语法构造形态,全文以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修辞形态为纲,以单句、复句、句群等语法结构类型为目,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为细目,再辅以三种不同性质比喻词的搭配使用情形,分门别类地诠释了汉语比喻的各种语法构造技巧.  相似文献   

8.
试论英语比喻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英语中最常用的辞格,是以此喻彼的手段.明喻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类关系.明喻可分为描写型、说明型和启发型三种.暗喻是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的一种比喻方法,按其构造性质分为判断性和修饰性两种.理解与翻译这种辞格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在使用这种辞格时要尽量做到喻体的贴切、简炼和新颖.  相似文献   

9.
0.对英语比喻的研究.人们常着眼于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而对比喻延伸部分的研究尚欠不足。本文拟就比喻延伸部分的特征、结构方式作一些探讨。 1.0 比喻的延伸部分(或称作延伸体)是指比喻中受喻体制约、支配,通过对喻体的描述来进一步说明本体的部分。例如:  相似文献   

10.
英汉形象词语的表达是修辞格的一个部分。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深化改革我国的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高我国英汉互译水平,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里主要是论述英汉形象词语用法的比较。人们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比拟,这种修辞格称之为比喻(FigureofSpeech)。修辞格的“明喻”,是比喻的一种,其喻词在英语中有as、like、seem、asif.asthough、suchas等等。在汉语中有“如、像、好像、犹如、如同、好比、比如、似、似的、似乎、仿佛、犹、若、一样、一般”等等。英汉明喻的基本格式…  相似文献   

11.
常用修辞格     
一、关于比喻(一)明喻、暗喻、借喻的联系与区别三种比喻都是建立在两种事物或现象具有共同特征的基础上,都是根据类似联想产生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明喻说“什么象什么”,表明二者的相似关系,被比喻的事物占主要  相似文献   

12.
动物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莎士比亚通过修辞手段在其戏剧中使用了数量可观的动物意象。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尝试从隐喻认知视角解读分析莎剧的动物比喻。研究发现,莎剧的动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种;按比喻的本体划分,可以分为以人为本体的比喻和以事物为本体的比喻。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对动物比喻的认知机制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一般的汉语教科书 ,如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将比喻分为明喻、喑喻 (隐喻 )、借喻。这种分类是根据喻词的特点来划分的。由于这种分类不能满足比喻教学的需要 ,有的汉语教材又在上述三类之后加上其他类型。如张志公的《现代汉语》在明喻、暗喻、借喻之后 ,加上第 4类讽喻。该书第 143页给讽喻下的定义是 :“用一种事情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叫讽喻。”可见 ,讽喻是用来阐述道理的 ,是议论文字之中的“喻证”。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是表达方式。讽喻是按表达方式的分类。讽喻与明喻、暗喻、借喻有交叉 ,即讽喻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  相似文献   

14.
隐喻新论     
1 近年来,随着文学观念的变迁,隐喻这种古老的修辞手段,正从受人冷落的境遇里挣脱出来,重新显示出生命的威力。汉语修辞学界通常将隐喻归为比喻的一小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以下称《发凡》)中.依据构成方式把比喻分成“正文”(本体),“譬喻语词”(喻词)和“譬喻”(喻体)三个部分,由三者的隐现变化,归纳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种类型。然而,这种从构成方式着眼的划分,在比喻的内部以及与外部的相互关系上.往往容易自乱其例。如《发凡》把“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兵无党势,水无常形”归为明喻,把“旧恨春江流不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人们运用得最多,研究也最多的一种修辞格。人们在研究中把视点较多地投射在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什么是比喻词及明喻、暗喻、借喻等的区别上,而不大注意听读者是如何理解把握一个个具体的比喻的内在含义。那么,听读者是怎样领会比喻所包含的意义的呢?这与比喻形式上的区分,如明喻、暗喻、借喻有  相似文献   

16.
量词的移用     
量词的移用指打破量词和中心词的搭配规则,把原来同甲搭配的量词移用于乙,以适应修辞的需要。 (一)运用比喻手法移用量词 1.明喻类: 1)案头的梅花,/开得象一簇朝霞,/寂然的,生机一室。(李广田《访》) 把“梅花”比作“朝霞”。趁便把本体“梅花”,的量词移用喻体“朝霞”。 2)只是夕阳象一面手鼓/敲着今日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语义和这个语义所影射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以及这些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意象的考察 ,指出了修辞学中用“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这一理论解释明喻及其语义时有两方面的不足 :一、当明喻中的本体和喻体表示的是具体概念时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概括力过强 ;二、当明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或其中的一个成分表示的是抽象概念时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 ,明喻的编码和解码与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语义或这个语义所影射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以及这些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意象的相似性并不能解释明喻所表示的语义  相似文献   

18.
比喻摭谈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它们能够连在一起构成比喻,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具有"一点相似",这个相似之点包括"形似"和"神似"两方面。比喻除了常见的明喻、暗喻和借喻外,还有"博喻"、"互喻"、"喻之多边"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隐喻本质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与明喻的区别并不在于缺省了比喻标志词,而在于隐喻是直陈,明喻是修饰和形容.隐喻是利用结构比较清晰的概念来系统认识未成形的经验或概念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产生了隐喻的认知性.隐喻并不是表达现成的、明摆着的相似性的一种手段.隐喻相似性是人类认知创造性的结果.这种创造性使隐喻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隐喻直陈性使隐喻意义不再依赖于隐喻表面包含的语义冲突,而完全依赖于语词的通常含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比喻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一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能解决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一个新概念———辞式,辞式是辞格下面所划分的类型。辞式概念的确立,有利于修辞学建设,有利于澄清当前把辞格、辞式混为一谈的混乱现象,也有利于本文阐述比喻重新分类的问题。然后笔者认为比喻共有六个要素,它们是:本体、喻体、相似性、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相异性。这样,我们根据本、喻二体的隐现,将比喻分为两个辞式:明喻与借喻。根据比喻的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的隐现,明喻有四明喻、三明喻、二明喻等小类,借喻有单借喻、复借喻等小类,这些小类各有不同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