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和继承传统民族工艺的重要性。漆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开始重回人们的视线,对漆文化的探究也随之兴起。漆器是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创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理想,以汉代漆器尤为突出。汉代的漆文化是聚集了几千年漆艺历史文化的精髓,不断地融合各朝代的漆艺制作风格,并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给后人留下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的漆艺文化独具特色 ,在中国少数民族漆艺文化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以前漆器主要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生活实用器 ,同时也是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用品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几十年来 ,主要由于价格低 ,使用方便的现代工业用品的冲击 ,其实用功能很大程度上被取代 ,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有变化 ,现在彝族已较少使用漆器了 ,漆艺文化呈衰退之势。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城镇兴起的漆器工厂生产的漆器以礼品、旅游品为主 ,变为了一种工艺品 ,改变了原有的用途 ,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 ,虽然扩大了漆艺的影响 ,有利于漆艺的延续 ,但在适应新的用途 ,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 ,导致了选择性的生产和大众化的趋势 ,对漆艺文化的保护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需要加强研究 ,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加以保护 ,并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漆器原本是人们的生活实用器,改革开放后,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逐渐成为了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之一。近十年来,漆器作为礼品、旅游工艺品的需求大大超过了作为实用器的需求。以"看"为主的消费超过了以"用"为主的实用性消费,消费市场可分为三类。漆器工匠的生产经营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其中对工匠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现代科技、直接相关的政策和消费市场。漆匠在与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三种生产经营模式。其中,传统消费者和传统消费习俗是传统工艺得以保持、延续的动力和生命力。2007年以来,凉山彝族漆器制作技艺成为了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凉山彝族传统漆艺的保护,而传承人的认定对传统漆艺的传承、保护利弊都不太大。为了凉山以礼品、旅游工艺品为主的化学漆器的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凉山彝族传统漆器工艺,应该认真实施《凉山彝族漆器地方标准》,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漆器工匠的行业协会,由工匠们自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从河姆渡走来,中国漆器一直以其蕴藉高雅之美卓立于民族艺术之林。回首过去的两个世纪,沈绍安漆艺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在中国漆艺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漆器内在气质的代表,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为福州文明进程增添了绚丽风采1、溯源福州漆器蕴含着独特的工艺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虽以脱胎漆器出名只有200多年,但其源流久远。三国以后随着中原汉人大规模  相似文献   

5.
漆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漆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中国古代的漆器制作积极而广泛地影响到周边国家漆器技艺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在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日本仰慕唐朝的文化,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中日文化的交流也达到了高峰,唐朝对日本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产生的影响延续至今。其中漆器的制作技艺也随着丰富的文化交流也传入日本,并对日本漆艺的产生与发展有深刻影响,本文主要就唐代漆器制作技艺对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凉山彝族的漆器艺术、服装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镶嵌艺术中独有的黑、红、黄用色风格的论述,展现彝族民间美术古、奇、朴、丽的艺术特色,旨为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宏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彝族漆器的造型特征、图案纹饰、色彩运用与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寓意构成了"三色文化"的特点.彝族漆器艺术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人文情怀和图腾崇拜,揭示了彝族漆器其蕴含着的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  相似文献   

8.
天水有着悠久的制漆历史,同时天水漆器在我国现代漆艺行业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其造型、纹样、工艺结合天水地域文化和天水漆器独有的文人画气质来分析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认识民族文化内涵与价值的重要依据和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变迁的基本前提,也是分析当下民族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凉山彝族漆器工艺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建设重点打造的品牌文化,在历史和当下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正发生着剧烈变化。通过对涉及凉山彝族漆器生产、传承和变迁问题三个基本语境——历史记忆、隔离机制和文化自觉——的探寻,进而对不同语境中漆器传承本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此为正确、全面认识漆器工艺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现象提供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肃漆器的出产历史久远,考古工作者曾在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中发现大量残破漆皮,可见当时甘肃漆器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了近代,天水、临洮成为甘肃漆艺生产的两大中心地区,尤以天水漆器独具风采,最富盛名。甘肃漆器的发展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漆器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甘肃艺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彝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性别文化。彝族性别文化以婚姻制度为主要内容,并在财产分配、劳作文化中反映了女性的地位、权利、行为等。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作为彝族女童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按照社会规定的传统性别角色来塑造女性。解放后,学校教育才在彝区兴盛起来,而接受完整学校教育的女童一直很少。传统性别文化制约着今天彝族女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彝文书法是彝文字体艺术化的直观表现形式之一,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文书法承载着彝族文化 符号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凝聚着彝族人民的发明创造和智慧结晶。 彝文书法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境美之间相互关联, 互为映衬,从而共同构成了彝文书法艺术的根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能否在世界文化之林始终具有持久的魅力,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厚度和内涵的深度及其影响力的强度,而且取决于该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感情和态度,即是否能始终以深厚的民族感情对本民族的灿烂文化予以继承、丰富和发展。审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审美成熟的标志。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用保守的固定不变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民族传统所固有的东西。既要求保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民族特点,又要求从世界的、时代的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和有益的东西。这是文化艺术民族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待审美民族性的科学态度。要注重培育审美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地区旅游的发展有许多依托条件,而民族服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彝族服饰对凉山地区旅游形象具有强化作用,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彝族服饰;通过彝族服饰可以加强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甲马在白族民间村落生活中广泛使用,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白族甲马作为一种处于民间信仰中的民间艺术与村落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出发,力图呈现村落生活中甲马存在和使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进而通过对村落日常生活中甲马使用仪式的详细分析,探求蕴含在甲马使用仪式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以挖掘白族甲马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间工艺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族生存方式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它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内涵。本文列举土家族“毛古斯”、服装服饰、“西兰卡普”、民居环境等典型的民间工艺样式,从文化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揭示隐匿在器物之后的文化投影。  相似文献   

17.
藏彝走廊东端有尔苏藏族、彝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居。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是尔苏藏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也是部分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节日文化也已走出国门。尔苏藏族的节日主题是祭祀神灵,祈求丰收。人们相聚一起,举杯祝福,唱歌跳舞,节日活动有:打火把、赛歌、摔跤比赛。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艺术是文化的核心,前者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后者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传统艺术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物。了解语言和艺术的特征将有助于对文化整体的解读和认识。结合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文化的高低语境之理论及其对高低语境文化特征的界定,阐释汉语造字构词的理据性和汉语语法的意合特征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性和写意性特征,从而说明中国文化在高低语境的连续轴上是处在相对高的一端。  相似文献   

19.
以彝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从文化学的视角,来探究该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附有的火文化特征的成因,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彝族传统体育,从而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福州脱胎漆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以其色彩瑰丽、轻薄、精巧的特点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种,脱胎漆器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福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海外贸易等方面均反映出福州特有的地域民俗特点。它深刻地融合了福州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先人智慧和地域特点的集中体现,是多种文化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