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民文化需求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何芳 《科学发展》2012,(6):108-113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渠道和文化载体的出现,为市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上海市民文化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征。由于文化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文化消费时间不足、文化产品价格较高、优质文化产品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市民实现文化需求存在一定的障碍。上海应积极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与体制,切实保障市民基本的文化权利,以进一步提高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近代中国文化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843年开埠以后,它在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异军突起。在此之前,华夏大地上的文化殿堂中,地位显赫的是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和吴越文化等。上海文化其实是笼罩在吴越文化之下的,它周围的名城苏州、南京(金陵)和杭州,过去地位比之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而文化多样性对于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是国际化大都市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和魅力体现。在比较和借鉴伦敦、纽约、香港等大都市的多样性文化战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上海自身的文化优势、不足和潜力,求索方案和建议,以打造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同时前瞻性地反思在发展文化多样性中应注意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殡葬业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但它深切地关联着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需要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地发展与完善好这一为人服务的事业。上海殡葬业这些年是进步的,在殡葬服务、殡葬文化、殡葬教育、殡葬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获得了十几项全国第一,如殡葬服务。这几年投资三个多亿建成的新的龙华殡仪馆,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中国第一个人文纪念园福寿园最近被评为AAAA级的国家景点,成为上海殡葬业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璐 《科学发展》2012,(1):77-80
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城市就业逐步转化为新市民,他们在享受城市化生活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困境,在文化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将主要分析这部分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子女教育、现代化市民教育和文化生活孤岛化等四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五个对策以加快推进新市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包括文化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两方面,这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提高人口素质、社会稳定和增强城市软实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关键在于树立都市文化消费品牌,发展文化消费价值链或集聚带,提升文化内涵和形象;重点是抓好"三网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大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培育原创文化,吸引文化人才,建立文化高地;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何雪松 《科学发展》2016,(12):112-118
为了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社会架构,迈向2050年的上海需要在社会治理、社会政策与文化融合等方面作出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而"活力、仁爱、包容、和谐"将成为迈向2050年的上海的全球城市愿景.上海作为一个全球城市,其社会治理架构的核心要素应是开放、流动、多元、参与,这是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开放性大都会的上海与作为大众娱乐文化形式的电影在精神气质上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梦想升起的地方。上海电影一旦丧失了海派文化造梦的特质.也就没有什么魅力可言了。上海电影与海派文化共存共荣的关键品质包括小资气息、商业化、娱乐美学、文人传统等等,上海电影的复兴必须以海派文化为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上海正处在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杨浦是上海重要的文教城区,处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和文化杨浦转型的重要阶段。发展杨浦文化大格局,对于助推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应充分发挥杨浦在文教方面的优势条件,对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定位进行重新梳理,在历史与未来文化交汇中寻绎发展路径;结合杨浦滨江开发战略,重绘"一圈一带三轴"文化空间;重点打造五角场市民中心、大学节、出版高地、教育服务高地、滨江文化产业园区等重大会务活动和项目,充分展示杨浦在上海都市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具有明显的顺差,但是,从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进出口结构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出口的文化产品大部分为依赖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的"硬件产品",而属于内容创意产业的"软件产品"则比例不高。即便是实现贸易顺差的动画产业,其出口的大部分产品也仅集中于欧美以外的非主流市场。为强化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功能,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增加内容创意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应从组织保障和促进重点建设两个方面来推动上海对外文化贸易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和不断塑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上海定位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如何突破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期构建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4.
赵楠 《现代交际》2011,(2):31-31
语言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文化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社会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文化与翻译间的密不可分性。基于以上几点,本文举例论述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陈述了文化与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讨论了文化对习语、成语、颜色词和文化意象的翻译的影响。最终得出了文化因素对翻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李霞 《公关世界》2009,(12):50-51
语言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是由原结构到新结构、由显意识到潜意识、由接受到表达、由模仿到创造、由错误到正确、由学语言到学文化过程发展的。原结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开始习得第二语言之前学习者所具有的语言、文化和学习结构以及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行为结构;另一个是开始习得第二语言之后的这些方面的结构,这时的原结构既包括母语文化和学习结构,又包括不同程度的第二语言文化和学习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面貌,艰难地在危机中左右突围。以精神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文化传承性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发展城市的文化消费成为当下决策中的重中之重。从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消费等几个方面来看,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可谓是萧条中的繁荣、低沉中的攀升以及重创中的完善。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的培育,传统文化消费点的更新以及文化消费品本身质量的提升,都使得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总结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的现状之后,抓住2010年在上海举行世博会的机遇、迪斯尼乐园落户上海、游乐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政策上向文化消费的延伸等,都是下一阶段上海文化产业振兴决策中应该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交谊舞,本是一个舶来品。虽然中国的舞蹈历史很长,上海也有本地的传统舞,却没有男女成对、相拥相抱的交谊舞。上海开埠之初,外侨人数并不多,他们在经商之余,生活也很单调,希望有点娱乐休闲和文化生活,于是在周末或周日,便常举办各种舞会。以此来消遣助兴,排除寂寞,并借此进行一些社交活动。于是西方交谊舞开始登陆上海。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家茶座》2003,(4):157-157
一篇署名方丈窗体底部的文章说,上海女人的古老绰号是“白磁马桶”,说明上海女性本身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上海女人的嗲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发源地可以从苏杭、开封进而追溯到武则天时代的洛阳。所以说上海女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源动力。上海城市文化具有典型的融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上海文化繁荣发展对于科技进步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迫切需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聚焦跨界融合关键领域,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能级,培育龙头企业,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依托科技进步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的文化就是上海文化吗?上海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上海文化又应该是怎样的呢?当代的上海文化仍属于以往断层上的重造阶段,它的走向尚未确定,任何过早试图替上海文化定性的做法,都只可能是臆测或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