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发挥以内循环牵引外循环的本土市场效应,是新发展格局下培育国家级战略性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在中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例证,选取2016—202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半导体产业内循环对外循环的牵引作用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半导体产业内循环对其外循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半导体产业内循环对外循环的牵引作用,主要通过内循环引致创新效应和规模经济实现;相对于美国遏制前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美国遏制后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内循环牵引外循环的作用更强;并且相较于半导体设备,半导体产业内循环对外循环的牵引作用仅体现在半导体产品中。在新发展格局下,这些发现将为内循环牵引外循环提供重要的微观例证,并为以半导体产业为代表的受发达国家遏制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探寻其自主可控的突围之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姚战琪 《江西社会科学》2023,(9):77-90+207+2
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能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科技服务业占比较高的省份相对更大,对东部地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服务业,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从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又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即如何通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进而带动台湾进入成熟的服务经济社会。目前台湾当局给予知识服务业新兴的、策略性产业的定位,希望采取直接行动或以政策性的奖励来催生并促进其发展,虽可能点燃科技化服务业的火苗,却不足以带动服务业全面燎原。台湾欲提升服务业的附加价值与竞争力优势,同样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岸分工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中国服务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1)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入世”承诺;(2)中国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3)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印度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和外部市场进入能力的提升与其国内市场化改革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印度三大类服务部门开放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其未来国内市场开放趋势与外部市场准入策略。本文认为,鉴于自主而渐进的自由化改革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印度政府已开始认识到在多边贸易谈判中防守型和维持现状的策略只能使本国处于对其他成员要价被动接受和反应式调整的不利地位,因此,为进一步扩大自身已具比较优势服务部门的出口、锁定和推进国内改革,印度服务业未来的市场开放和多边谈判策略将趋于积极型和进攻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郑吉昌、夏晴的专著<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以服务业(服务贸易)在分工经济中的整合作用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浙江服务业、服务贸易的结构特征和竞争优势,认为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浙江未来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战略性意义.本书基于全球服务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对省域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全面考察而完成的有关服务经济的力作,填补了我国服务经济与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从国际服务业转移趋势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判断,"十二五"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整体提升,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时期。通过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可以促进甘肃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章分析了甘肃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趋势为背景,借鉴有关省市的先进经验,对甘肃省如何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提升是当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际贸易规则日益由边界间措施转变为边界内措施的背景下,以OECD-PMR的服务市场管制措施为基础,从"政府控制"、"企业障碍"以及"贸易和投资障碍"三个政策领域评估一国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水平。借鉴程大中等(2017)的方法,利用计算的42个世界主要经济体2000~2014年的服务出口增加值数据,测算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指标,并运用OLS法和GMM法实证检验"政府控制"、"企业障碍"、"贸易投资障碍"领域服务业市场开放对服务出口复杂度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一国整体市场管制放松的服务业市场开放对服务出口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不同政策领域检验的结果表明,"贸易投资障碍"领域的管制放松对服务出口复杂度提升作用依次大于"政府控制"和"企业障碍"。上述结果在考虑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依然稳健。结论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业市场开放实践提供了较好地实证支持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服务贸易“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加入Wm后,扩大服务出口和跨国服务经营将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这方面还存在着困难和障碍,但却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要加快我国服务贸易“走出去”的步伐,现阶段的战略重点是必须把服务业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发挥传统优势和提升水平档次、抓好重点突破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扩大服务出口和拓展外经外贸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市场竞争中的地方政府政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世界贸易通行规则和国家统一政策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在促进本地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方面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当前江苏的产业、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既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严竣挑战与巨大冲击,又面临着国内各地区;司的激烈竞争。经济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内外市场、省内外市场进一步融合,从而更加剧了地区间产业、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实行自由竞争并不排斥政府干预。事实上,通过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创新.促进本地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是许多地区竞争力不断上升的成功经验。对市场施力。影响,增…  相似文献   

11.
一、服务业开放的国际趋势和规则 服务业是指专门从事生产服务产品的行业和部门,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指消除或减少外国服务产品进入壁垒、实现国内服务市场与国际服务市场对接的行为。而国际服务贸易(简称服务贸易),就是指不同国家在服务业领域所进行的贸易或等价交换活动。由于在世界上服务市场的绝对开放是不存在的,因此,目前讲服务业的开放其实都是个相对概念。 从二战后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跨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在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逐渐成为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FDI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的持续深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及货物贸易增长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已迈入以生产和消费"服务产品"为主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份额已经占全球投资总额的约70%。随着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和自由化程度的提升,服务业吸引FDI的数量也迅速增加,研究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及整体国民经济增长效应成为国内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1]。本文将在逻辑分析服务业PDI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基础之上,对河南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钟晓君  吴建新 《学术探索》2023,(12):124-128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的实施将给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带来全新挑战。文章深度剖析碳关税的起源与本质,揭示碳关税本质是欧美发达国家试图维持产业国际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争夺国际贸易霸权,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挤压的重要战略武器;碳关税是欧美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重要伎俩;碳关税是欧美国家制衡中国,削弱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贸易政策工具。碳关税将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恶化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贸易条件,并严重挤压中国中小型制造出口企业的生存空间。为了有效应对碳关税的挑战,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必须拓宽出口市场广度,走出口市场多样化贸易路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程;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势,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碳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空脉络进行梳理剖析,提出统一大市场建设“机制、协同、层次”理论逻辑框架:关键环节运行机制包括生产环节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分配环节由效率优先向重视公平转变,流通环节由量大向质强转变,需求环节由需求从属供给向需求牵引供给转变;要素资源价值在循环流转中被重塑,实现了畅通高效的动态平衡关系;发挥好市场、政府和区域优势作用,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中去。为此,要处理好“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主体”、“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关系,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以内循环为主的完整的内需体系,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系统协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逆全球化与技术封锁威胁部署的战略举措。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导存在四个方面体现。基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互补性视角,“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中国企业全球化有巨大影响。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微妙且复杂的潜在联系和整合机制,其中文化因素与制度因素在构建跨市场消费意义和组织能力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企业未来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应慎重考虑企业的市场定位,重视本土文化在国际市场的消费意义;着力培养企业的跨文化技能,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适应性,构建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平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年的改革,原先居于主流地位的价格结构缺陷型不等价交换问题已经基本上化解,而居于非主流地位的生产效率差距型不等价交换问题则被凸显出来,成为今后影响东西部带际贸易利益关系的主要因素。然而数学分析证明,即便是在生产效率差距型不等价交换条件下,东西部间无论是以具有抑或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生产要素进行带际贸易,(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生产要素进行带际贸易,其交换比例为K,只要满足条件:Q·MP·N<K<F·ME·N)其结果总是互利的。且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还能从带际贸易中获得“追赶效应”,加快自发展。因此,对于发展带际贸易,国家权力机关应当通过加强立法和司法监督予以保护,各级政府应大力加以倡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与服务业税制:政策现状与瓶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服务业税制的一大特点是对服务业广泛征收营业税,这导致国家闯服务贸易重复征税及国内税重复征收现象的出现.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也亟待完善.为此,我国应将取消营业税,推行增值税,实现对服务贸易出口退税作为服务业税制改革的长期目标,并应尽快扩大服务业出口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006年~2008年高于或等于同期GDP的增长率,发展态势良好。然而服务业占GDP比重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所下降。从三年多的实践来看,我们可以得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实现预期目标难度较大;服务业就业贡献率稳步提升,可能完成预期目标;服务贸易正在蓬勃发展,尽管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很有可能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三个基本结论。我国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在这关键时刻,明晰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对于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和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中国外贸企业实践运作能力、提高中国外贸行业的经济效率和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全球化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真正实现由贸易大国逐步走向贸易强国的目标。中国对外贸易微观基础中的各个经营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市场优势”、“生产优势”、“研发优势”和“服务优势”,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服务特色等“质”的提高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扩张,通过行业中的有效分工,从功能定位上进一步完善微观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邢恩泽 《天府新论》2015,(3):99-104
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伴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技术的模仿、技术的引入以及技术外溢,也使得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途径包括:(1)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2)服务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是完全中性的,有可能出现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这会使不同部门对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低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距拉大。可见,贸易开放能够通过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