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蒙古的旗制是仿效满洲八旗 ?还是外藩蒙古旗 ?是后者 ,而非前者  相似文献   

2.
古代鄂伦春族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继采取"穆昆"制和"乌力楞"以实现对族民的有效管理。随着清王朝强化对鄂伦春族的政治统治,清政府开始在鄂伦春地区强力推行路佐制,最终形成"穆昆"制、"乌力楞"以及路佐制相互支撑、互助共存的局面,使得古代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多元,社会管理形式更加多样,为维护鄂伦春地区的社会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王献军 《西藏研究》2003,29(3):12-18
关于西藏政教合一制的覆亡这一课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人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研究.为此,笔者特将这一课题中尚不被我们认识清楚的数个问题一一加以分析、研究,以求我们对这一课题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明末后金政权进入辽东之后,归附的蒙古贵族与日俱增,清太祖努尔哈赤探索以八旗制度管辖蒙古族。天命七克广宁后,努尔哈赤便将乌鲁特、喀尔喀蒙古按部落各设一旗,乌鲁特旗由明安统领,喀尔喀旗先由莽古勒、继由其兄恩格德尔统率。而隶属八旗满州的蒙古牛录,则以吴讷格为首领;天聪初年又增一旗,由苏纳额附统领。天命六年九月,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取消乌鲁特、喀尔喀旗,将蒙古贵族并入八旗满州,属下人员归入附属八旗满洲的蒙古旗分。到天聪九年二月,八旗蒙古建置完备。至此,皇太极分散了后金境内的蒙古势力,而保持了满洲的民族优势。  相似文献   

5.
元朝时期蒙古人崇尚的族外婚、等级婚和联姻外族等关系下形成的以优势地位、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加强了贵族集团的联盟和扩大了蒙元王朝与外围国家的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晖 《民族研究》2003,1(1):58-69
古文献所说东南方一带的蛮夷对周王室负有缴纳贡品的“要服”的义务 ,以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来看 ,此说是完全可信的。西周金文可证 ,西周东南方蛮夷不仅如古文献所说要向周王室缴纳上等丝帛及以地方特产为主的贡品 ,而且还要缴纳禾谷并定期为周王室服役。缴纳禾谷及服役是古文献中所未谈到的。结合古文字与古文献资料不仅可以证明载籍中所说蛮夷“要服”制是存在的 ,而且还可证明东南蛮夷与西北戎狄以及中原侯伯对周王室的服属的确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甘青藏区商贸活动中,所使用的度量衡器很复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当时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因素,有外来商帮的因素,也有官府方面的因素.度量衡器的这种混乱状况,给当地商贸经济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状况的存在又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是当时市场经济体系开始初步发育,但又很不完善的表现,是甘青藏区这样一个有着特殊自然、人文环境的地区,商品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一个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壮族地区双语制为主要考察对象,提供新的材料,并从新的角度进行探讨.结论要点是一是壮族地区双语现象的量化分析结果;二是双语制给壮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三是双语制给汉语有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四是双语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政策.  相似文献   

9.
瑶族石牌制与农村社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牌制是瑶族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同时也是一种社区管理制度,它在管理农村社区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牌制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引导还可以为现代农村社区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图兰尼亚式亲属制曾在回鹘历史上存在过,并在7-9世纪回鹘人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作用.此时,回鹘人父权制家族的亲属关系虽然已经有了变化,然而却未能建立起一种新的亲属称谓制度.这一时期回鹘人亲属制类型是从二分合并式向二分旁系式发展的一种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1.
吐蕃统治河陇时期司法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离 《中国藏学》2006,(1):25-33
本文运用敦煌、吐鲁番等地所发现的汉藏文献和汉藏传世史籍的有关记载,对吐蕃统治河陇时期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吐蕃统治河陇时期的司法制度既继承和发展了本民族法律传统,又对唐朝司法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模仿与借鉴,对后世河西归义军政权和藏族社会的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汴京是宣宗迁都所至的都城,在社稷将倾之际,宗庙礼制犹存.由于史学界对金汴京太庙罕有研究,因此,对金汴京太庙的历史和制度应进行详细考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实验室蟾蜍胚胎培养及连续标本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传统社会制度具有宗法性,这种宗法性在婚姻制度上有充分体现;蒙古族宗法性婚制具有宗法等级特征和显著的神权色彩;新中国建立后,蒙古族的宗法性婚制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掌握这种演变过程,有助于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和构建蒙古族地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拜节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两大传统宗教节日期间的主要社会活动,同时也是阿拉伯人对于本民族亲属制度的重要实践.本文将基于2013年开斋节期间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的拜节活动,描述地方节日生活中阿拉伯家族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分析阿拉伯家族所具有的内婚制特点,以及其对阿拉伯地方社会团结和观念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双导制”应用为切入点,探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育人机制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政教合一制”是一种特有的政治制度,然而在对这一制度的判断标准上学界却有不同的意见,文章通过西藏地方和中世纪西欧“政教合一制”形成的比较,提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石牌制在瑶族传统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本调研报告从瑶族石牌这一传统社会组织在农村可持续生计中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 ,进行田野考察和研究 ,认为石牌在维持社区生产制度、维护社区安全、保护和延续瑶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均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活在西南边疆的基诺族而言,长老制是其传统社会能够正常运转的保证。长老制的构成要素长老、长老的住屋、长老的大鼓等共同组成了独特的"司吐-卓巴"文化。长老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着核心和纽带作用:长老的住屋是指首席长老卓巴的住所,也是氏族成员举行各种仪式的神圣场域;长老的大鼓由首席长老和次席长老保管,是寨神的象征和长老的化身。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司吐?卓巴"文化也经历了典型时期、傣族土司制时期、过渡时期、中断时期、恢复时期等发展阶段,而在不同历史时期,长老制都展示了其在基诺族社会中独特的作用。虽然现在长老制已经消失,但是长老的影响并没有从基诺族社会中完全消失,因而适当发挥长老的作用,将对基诺族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开始实行院线制后,中国电影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严重的衰退中奇迹般地回暖,打破了进口电影占据大半市场份额的被动局面.2015年全年票房突破440亿,其中国产电影占比超过60%,开创了一个异常繁荣的国产电影时代.本文的探讨旨在厘清院线制改革对于整体电影市场和国产电影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的发展和调整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