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彝族《铜鼓舞》,是根据流行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麻栗坡、广南、西畴等四县彝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跳“妻丽”的素材,整理、加工、创作而成的。因跳“妻丽”时击铜鼓伴奏,又称“铜鼓”舞。铜鼓,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古代铜鼓的铸造始于春秋时代,汉朝是铸造铜鼓的鼎盛时期。古代铜鼓用于军事、祭祀和娱乐。每当节日、祭祀和宴请宾  相似文献   

2.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研究举世瞩目,铜鼓上的纹饰多姿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鸟纹。铜鼓上的鸟纹之原型属于何种鸟类,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铜鼓型式繁多,鸟纹的类别亦不止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云南晋宁石寨山M14:1、云南开化铜鼓和越南玉缕铜鼓上的翔鸟纹。这种铸造在铜鼓鼓面作为主题晕纹的“怪鸟”究竟为何物,国内外研究者们的看法大不相同,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铜鼓之在我国是南方和西南方兄弟民族地区的一种富有民族特点的打击乐器。铜鼓,除晚期的小铜鼓多为传世品外,其余属于早、中期的铜鼓,不论体型的大小,悉为出土之物。从铜鼓出土的地点看,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墓葬出土的,为数不多,迄今只有在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墓、楚雄万家坝古墓、晋宁石寨山古墓、江川李家山古墓、贵州赫章古墓、遵义杨粱墓、广西贵县汉墓和西林普驮铜鼓葬有过出土。这是古人以铜鼓作随葬品或葬具随同死者一块入土的,入土的原因比较清楚,这里恕不多言。另一类是从村镇近郊的耕地或山坡地中出土的,为数很  相似文献   

4.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其中犹以我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南部和湖南西部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分布最为密集。 关于铜鼓的起源和使用铜鼓的民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但秦汉或者更早时期居住在两广的西瓯、骆越人已大量使用铜鼓却是历史事实。在秦汉及其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铜鼓是我国南方地区越、僚人及其后裔富有特色的主要乐器和重器。  相似文献   

5.
我国铜鼓有两种,一种是中原商代铜鼓,一种是南方兄弟民族铜鼓。二者名虽一,质地相同,但造型、纹饰与用法不同,起源也不一样。本文由于篇幅的关系,有关商代铜鼓的起源问题,只作简单说明,主要是阐明南方兄弟民族铜鼓(以下简称“南方铜鼓”) 的起源问题。有关南方铜鼓的起源问题,一如铜鼓的作用和铜鼓的族属问题一样,向为铜鼓学人所注意,并发表了不少意见。这些意见主要  相似文献   

6.
水族与铜鼓     
铜鼓在水族社会中被当成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水族人民视铜鼓为传世珍物,以有铜鼓为荣,失去铜鼓就是对祖先的玷污,丢掉铜鼓就意味蕾丢掉了家业的精华,被夺去铜鼓就是被夺去了欢乐与辛福。否定铜鼓就是否定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水族人民对铜鼓具有的这种心里素质,来自于对祖先遗产的尊重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历史上有“水亦僚类”记载,水族是“骆越”中“僚类”的分支,由南方迁徒到桂北和黔南一带。东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原地区青铜时代的典型文物铜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少数民族地区青铜时代的艺术瑰宝--铜鼓,二者都是由新石器时代陶釜演变而成.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各自异彩纷呈,类型繁多.由于它们所处的时空不同,社会文化功能也不尽相同,前者在失去了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之后便成了历史文物,后者由于兼有乐器的功能,在失去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之后,回到了民众之中.至今铜鼓之声仍然回荡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国家很多民族的村寨里,铜鼓文化依然是活着的文化.从铜鼎和铜鼓社会文化功能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传播、发展中的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古代铜鼓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物,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发现,而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铸造和使用的时代最早,经历的历史时期最长,因而发现和保存的也最多。它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南方各民族同汉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明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古代铜鼓出土最丰富的地区,到目前已收藏五百面以上。其中广西壮  相似文献   

9.
铜鼓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文物。它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瑰宝。留存至今的各类铜鼓,铸造年代上溯春秋战国,下迄明清时代,不仅可以看作是一部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生动的民族科技史文献的,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史、民族学、民族科技、民族艺术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等的重要文物。 关于铜鼓的起源地,学术界中较一致的看法是起源于中国南方。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指出铜鼓起源于云南西南部地区。19世纪末,荷兰学者提出铜鼓起源于广东南…  相似文献   

10.
石寨山型铜鼓是铜鼓发展的成熟期。石寨山型铜鼓在万家坝型铜鼓乐器、礼器的基础上上升为国之重器,统治阶级既将其陈列于庭彰显其权势和财富,又作为祀神乐器威慑民心。石寨山型铜鼓传至广西,与楚汉和当地音乐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骆越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宗教性青铜器在古代西欧骆越民族的青铜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既有以铜鼓为领衔的主要用于娱神攘灾祛难的羊角钮钟及铜铃等组合乐器,也有用于陈放牲醴以祭祀神灵的鼎、案、尊、盘、耳杯等祭器,还有专11用来为死者陪葬的人俑、马俑、面具、干栏建筑模型器以及用于驱鬼辟邪的刀、剑等法器。这些青铜器被赋予浓重的宗教属性与功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寄托着瓯骆入深切的情感与良好的愿望。炽热的宗教信仰及其活动以及祈求功利的需要,成为瓯骆青铜文化的发展和铸造工艺进步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每个民族也必然会产生具有本民族风格的乐器。建国以来,在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出土和收集了大量古代錞于,显然,这应是古代越族的乐器。 史书对于錞于的记载甚少,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周礼·地官·鼓人》说:“以金錞和鼓”。郑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先秦称铜为金,所谓“金錞”,就是錞以铜为之。其次,《国语·晋语》卷十一载:“赵宣子  相似文献   

13.
犍为城下■柯路,空冢滩西贾客舟;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这是一位唐代诗人,在今日四川宜宾城下,触景怀古,想起《史记》中那条沟通巴蜀、夜郎与南越的古商道,写下的一首描写当年少数民族与铜鼓的诗篇。 我国辽阔的南方,各少数民族使用铜鼓的漫长历史,过去除了古代诗人的吟咏外,多散  相似文献   

14.
古代铜鼓     
问:什么是古代铜鼓? 答:古代铜鼓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历史文物,是上述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它用青铜铸造,中空无底,平面曲腰,鼓侧有耳,鼓身和鼓面纹饰各种精致的图案,并有浮雕如立体蛙、双牛拉车等边缘装饰,形象生动。敲击则声音宏亮、悦耳。  相似文献   

15.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之一,自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由铜釜脱胎之后,于滇池地区逐渐发展成熟,继而传播到越南和川、渝、黔、桂、粤、琼等地,然后再传播至东南亚诸国.20世纪以来这些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铜鼓,这些地区基本上属于壮侗语族(侗台语族)生活的地区,铜鼓本身寄寓了丰富的稻作文化信息,在各地有着大致相同的社会文化功能,至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活态铜鼓文化.从文化圈的概念研判,上述地区可以看作是铜鼓文化圈,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自古以来便有着密切的文化与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略谈岭南古代铜鼓兴盛的原因谢日万(广西博物馆)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地区。这里是古代铜鼓文化兴盛繁荣的地区之一,铜鼓文化曾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关于岭南古代铜鼓兴盛的原因,还未见专文讨论,因此,笔者不揣浅陋,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池传世铜鼓的“神器”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河池地区的壮族及其他民族将铜鼓奉为“神器”。人们笃信铜鼓是神赐 之物,具有神奇的本领,是酬神驱鬼、祛灾纳吉的神圣之器,因而总是在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中 使用,将它视为镇寨之重器、传家之至宝而代代珍藏。  相似文献   

18.
蛙纹铜鼓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发现蛙纹铜鼓最多的地区,壮族先民瓯骆、俚僚是蛙纹铜鼓的主要铸造者和使用者。铜鼓上所铸的立体蛙形象,是壮族先民崇拜青蛙和崇尚铜鼓的结果,反映了壮族先民进入农业社会后对雨水的依赖,把青蛙视为可呼唤雨水的灵物。同时,青蛙旺盛的繁殖力,被人们奉为多产的象征。将崇拜物青蛙铸于”通神之器”的铜鼓上,企以增强铜鼓的神秘灵性,用于祭赛神灵,以达到风调雨顺,生产丰收,人丁蕃衍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古代的"天下"、"国家"和"中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古代先民心目中包含“中国”和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在内的“天下”具有某些现代国家的 属性。“中国”一词之“中”,并非源自地域位置,而是源自“以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在春秋大一统学说中,“中国”和“天下”终究是要合一的。  相似文献   

20.
铜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与之相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铜鼓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合形成的共同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