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提到齐凤林,中国杂技团的老人儿都评价他是“土生士长的中杂干部”,而他自己也说“这是缘分,是该着”。  相似文献   

2.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践教育爱的教育家,在他创办的贫儿学校里,裴斯泰洛齐以"爱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忧儿童之忧,乐儿童之乐,用赤诚之爱滋润孩子的心田。文章系统阐述了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他作为著名教育家对学生的施爱与被爱给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狂热推车儿     
王曦煜 《可乐》2008,(9):16-16
"推车儿"是狂热的观鸟者"twitcher"的音译。杨顺成有个圈子,大伙儿彼此称呼为"推车儿",喊起来特别带劲。他们去哪里观鸟都喜欢说"闪",这像是一个江湖暗号。我采访杨顺成时,他正捧着刚冲印出来的斑头雁照片笑眯眯地看着。6月份,他刚去了趟青海湖。  相似文献   

4.
鲁学与齐学的异同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王葆玹先生在近著中论证的"鲁学系统始于荀子"、"齐学系统始于孟子"的新说,似乎不能成为定论.因为从开放与创新精神所体现的学风来看,荀子就近于齐而远于鲁;荀子"隆礼"也不能作为他专属于鲁学而不属于齐学的判断标准.不宜于轻言孟子"杂博",并由此推论孟子为汉初齐学之源;孟子对齐人齐风的贬斥态度,证明他有明显的宗鲁抑齐情结,不宜将其列入齐学范畴;他只能是鲁学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所谓"吾丧我",就是丧"我"之"成心",成心以己之方式切割世界,从而给他者造成了伤害,所以"成心"必须破除。破除成心的方法"莫若以明"是要求人们从道的角度来观物。以道观物即以无的态度观物。"以道观物",则"万物齐一"。所以庄子所说的齐物,不是说事物的界限消失了,而是人看世界的角度变化了。庄子在物的世界中坚持和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本身。  相似文献   

6.
麻雯 《北京纪事》2010,(8):49-50
2003年12月25日,圣诞节,何晓彬清楚地记得进入中国杂技团的日子。他曾是山西省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后在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第一次与杂技亲密接触。来中杂当导演之前,何晓彬对中国杂技团的印象停留在“红花绿袄”的阶段——那种家族式、纯技术的表演。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齐物论"包含有"齐物"、"齐言"和"齐论"三方面的内容.人们往往只把"齐"理解为没有差别的绝对的"齐一"、"等同",其实不然."齐"与"不齐"正好构成了对事物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完整认识,不可偏执.在庄子的"齐物论"中,"齐"并没有否定"不齐",而正是以之为中介,"齐"的内涵才得到充分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正>先秦时期,为人父母者为孩子取名都很任性、随意,经常是"就地取材",看到啥、想到啥就叫啥,不仅官名、器材可以当名字,就是身体的某一特征,比如黑臀、黑肱都敢取,实在是令人捧腹。以至尊之位,终身却带着一个令人喷饭的名字,真不知道这些君主每天是否都是"一脸黑线"?1.齐襄公姜诸儿首先登场的齐襄公姜诸儿。齐襄公是齐僖公之子,齐桓公的异母兄,也是齐国的第14任国君,公元前698-公元前686年在位。齐襄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他和妹妹文姜乱伦之举,简直是秽不可闻。齐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其《古今谈概》一书中叙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末年的司马徽是个出名的"好好先生",他与人交谈时,从不谈论别人的不是,无论好事坏事,一概说好。有人问候他:"近来身体如何?"他回答:"好。"有人向他诉说自己最近刚刚死了儿  相似文献   

10.
房奴唐伯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房奴",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唐伯虎当年在苏州买房时,房价已经不低了。他看上的偏偏又是桃花坞的一处"别墅"级大宅院。唐伯虎是解元,又是大艺术家,写十几幅字,房款不就齐了?但据唐伯虎自己记载,他确实凑不齐房款。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把科学家分为儿类,有举重若轻的,有举轻若重的,那么我都不是,我属于'举重若重'的一类人。"徐光宪一生挚爱的只有两件事——教书和科研,而这两件事都与"稀土"有关。他是化学家,让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由此掀起"中国冲击",奇迹般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撰写  相似文献   

12.
1958年,田蓝由中央乐团调入中国杂技团主持工作,担任团长兼党总支书记. 值此中国杂技团建团60年之际,89岁高龄的田蓝先生接受了本刊采访,回顾了在中国杂技团工作的岁月.田蓝独到的管理理念和干练的办事风格,为中国杂技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麻雯 《北京纪事》2010,(4):26-28
1958年,田蓝由中央乐团调入中国杂技团主持工作,担任团长兼党总支书记。值此中国杂技团建团60年之际,89岁高龄的田蓝先生接受了本刊采访,回顾了在中国杂技团工作的岁月。田蓝独到的管理理念和干练的办事风格,为中国杂技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庄子"终身不仕",是先秦诸子中"独往独来"的"独有之人".他既不教授弟子,也不游说诸侯,只是偶尔做做白日梦而已.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他担心,"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就实质而言,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庄子要做逍遥游,"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为此,必须明白齐物的道理,齐是非,同生死,"道通为一".从独断论到相对论,其间相距甚远;而从相对论到逍遥游,只有一步之遥.但愿以此化解"人相食"的悲剧,而不仅仅是庄子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5.
即墨与临淄、平陆曾经并称"三齐"。战国秦汉人言齐地资源与经济实力,有"东有琅邪、即墨之饶"的说法。就此有"二地近海,财用之所出"的解释。即墨"实表东海",是依托海洋条件取得"三齐"形胜的地位的。即墨的优越地位和特殊形势,体现出齐人海洋开发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齐物·齐论·齐语言——论庄子"齐物论"的三层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思想具有很强的解构性,这具体表现在他的"齐物论"思想中.理解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是真正把握庄子思想的前提,但大多庄学研究者对"齐物论"的内涵却理解不够.前人对"齐物论"的理解主要从"物"、"论"着眼,而忽视了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齐物论"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齐物、齐论及齐语言.整个庄子哲学思想以"物"、"论"和"言"为目标进行解构,以打破儒墨言论、解构儒墨是非,为世人心灵找到一个通向逍遥的出口.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七雄中,齐秦两强都曾一度有完成统一的可能.但齐民的精神风貌却表现为"齐号为怯",换言之,齐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软弱,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几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齐文化中自桓公时代开始的"节制"传统导致齐缺乏明确的吞并天下的目标;其二是齐的先行发展导致齐人养尊处优,齐之君臣竞相奢侈,削弱了齐的国力;其三是齐国重文士,却产生了负面效应,常使君主无所适从;其四是齐国内部斗争激烈,不但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有斗争,而且宗法伦理中的"孝"道亦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上述原因正是齐最终为秦所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清代天山以南维吾尔社会的"燕齐"制度来自in(dj)ü制度,in(dj)ü一词当起源于突厥语,而13-14世纪波斯与高昌畏兀儿地区的in(dj)ü制度则于蒙古入侵有直接关系."燕齐"制度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山东新泰市出土的齐国陶文中有"陈贺立事","贺"字从"贝",上部从"口","戈"声,可看作"加"字异体,见于齐文字。"陈贺"应读为"田和",也就是陈齐太公和。新泰陶文中的"陈不"应读为"陈无宇";"陈宴"应读为"田婴"。燕文字中的"贺"字与齐文字在形体上存在一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地域特点所致。  相似文献   

20.
“傻大爷”     
我家邻居是一位憨厚朴实的老大爷。他不太爱说话,还有一股子"认死理儿"的劲儿,人们都称他"傻大爷",外人也不知道这是褒是贬。傻大爷今年七十多岁了,他儿子在县里开小汽车。有一次,他儿子在回县城的路上,正好碰到傻大爷去赶集。儿子就停下车,对他说:"爸,正好顺路,您坐一段车吧。"你猜傻大爷怎么说?他说:"坐什么车!多坐一个人,那不多费汽油吗,不坐!"儿子知道他的"傻"脾气,只好开车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