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提升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素质、提高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为奋斗目标的社会工作,同样将儿童青少年工作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希望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帮助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儿童青少年有其特殊的身心特点,准确把脉他们的需要和特点,运用娴熟的工作方法,开展内容丰富的服务,是社会工作者获得儿童青少年接纳的重要“装备”.在儿童青少年身心放松的暑假,或许是社工更好服务他们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青年地带”赤岗街社工站自2007年10月开始为赤岗街提供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由海珠区政府出资购买,区团委负责牵头及监管,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提供直接服务。赤岗街社工站配备项目督导、1名社工主任、3名社工及1名社会工作服务干事,为青少年提供发展性及补救性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3.
和同行的交流中,我们曾经笑谈到社工行业里最好做的肯定非青少年社工莫属了,因为孩子们天真活泼,极易打交道,接受能力强,而且社工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但五年的社会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从事青少年的社工服务容易,但是想把服务做好却没那么简单.对于如何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主要采取的是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两种模式.目前,岗位购买在深圳和东莞两地较为流行,东莞市岗位社工的人数已达到600多人. 东莞市石龙社工爱青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政府购买东莞市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设置社工岗位,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个案、小组、社区服务以及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服务青少年、发展社工与志愿者联动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东莞市的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09年11月,当年也是东莞社会工作的开元之年,首批驻校社工由此诞生.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众)的驻校社工最初只有4人,派驻在两所学校,如今则已有20名社工,派驻在全市10所学校.这支驻校社工队伍平均年龄26岁,均为持证社工,负责为学校内的青少年及老师、家长提供专业服务.经过5年的发展,大众的驻校社工模式收获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本土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还处于多发阶段.作为关爱未成年人的措施,近些年青少年犯罪处罚的非刑罚化渐成趋势,因此社区矫正服务对象中未成年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广州市荔湾区司法局借鉴香港经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在荔湾区22个驻街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适应指导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以探索和建立符合广州实际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司法社工制度,广泛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有效的预防重新犯罪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要求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与服务对象保持专业的关系,但服务对象未必能认清这种关系,社工的“友好”容易使他们把社工当成朋友看待,他们也就会按照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社工,例如在节日送礼给社工,以表示对社工辛苦工作的肯定和感谢,或者希望通过送礼而获得社工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8.
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中国社工协会和都江堰社工协会的共同孵化下成立的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中心紧密结合都江堰灾后重建的实际,以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福利院老年社会工作和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三大板块为实践基础,努力探索具有都江堰特色的灾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青年社工是改革开放以来诞生和崛起的新群体,也是社会治理创新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力量,《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工程"纳入十大工程之一。为此,《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发挥青年社工群体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青年社工是青年政策的专业倡导者、青年发展的专业推动者、青年服务的专业督导者、青年福利的专业执行者、青年组织的专业协调者。同时,《规划》提供青年社工服务的政治引领、发展引导、民生延伸和治理探索,为青年社工的服务开拓新视野、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青少年社会工作,展示社会工作的职业内涵和价值,日前,由湖北省武汉团市委主办、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社工宣传日活动在汉阳区的6个社会工作试点社区开展。“社工+义工+团干”共同走上街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义工服务、有奖问答、趣味游戏及签名支持社工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社工、了解社工、走近社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南都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首批从灾区起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式服民务组织。中国社工协会最终确定5家民办社工机构作为试点: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邑县巴地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试点项目得到了南都基金会的支持,每家机构获得20万元资助。在此,我们选取了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第一家在灾区获得正式注册的社工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社工的需要不能被忽略 以人为本的视角,经常被社工应用于对服务对象需要的探讨。实际上,这一视角不仅应该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之中,也应该用于对社会工作者需要的探讨。就以内地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规范基本上是从服务及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出发,但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购买方很少考虑到服务提供者——社工的需要,例如服务数量是否已超出社工的负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是否超过了社工的能力范围等。  相似文献   

13.
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是现代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合社会工作资源、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承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托.为充分发挥民办社工机构在吸纳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民政部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4.
5月16日、25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8名社工分两批跟随“上海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和“12355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及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上海分团”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德阳,为受灾群众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下面是阳光社工沈润芝的前线救灾日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推进,社工机构和社工服务蓬勃发展,服务知晓度、机构品牌等越来越受关注.在目前机构发展阶段,社工机构能否运用营销来提升服务品牌和拓展服务受众? 从社会分工角度看,社工机构和社工行业是高度分工的市场经济产物.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和延伸、社会契约精神的发展、社会分工高度精细,社工和社工机构的产生和适用性可以看做是市场化的结果,其本身即为一种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今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引进众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家今年7月落户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的社工中心,有12个年轻热情的社工,为望麓园街道的居民提供青少年服务、家庭综合服务、新居民服务、企业服务。社工怎么走进长沙人的生活?记者连续3天跟班众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体验社工这个新鲜职业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深圳尚德社工服务社,先后从事过社区领域和青少年领域社会工作,之后进入学校成为一名学校社工。为了让服务对象更好地记住我,我给自己取名“笑笑社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引人注目.截至2012年底,全市从业社工达到2761人,社工服务机构达94家,社工服务遍及全市各区、街道和各专业领域,社工实务服务开展良好,社工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整体优良.通过努力,深圳初步探索出了颇具特色和活力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社会工作发展模式解析 (一)概念解析 "模式",亦称"范型",表明事物结构或过程的主要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李迎生、方舒:《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 0年第3期).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是指对社会工作发展脉络和发展特称的概括性描述,涉及社会工作的福利性、公共财政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专业社工人才、社工专业理念和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以来,上海宝山区张庙街道的矫正社工配合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过8名服务对象的上访问题,其中既有落户、就业问题,也有房屋纠纷问题,最终,这些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问题的圆满解决,不但解了服务对象的生活之忧,也维护了社区和社会的稳定。作为在社区开展矫正工作的社工来说,服务对象要上访等事情是经常会碰到的,在帮助他们解决上访问题时,社工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和技巧,顺利将问题化解于无形呢?  相似文献   

20.
2003年2月,我国首家民间草根性社会工作专业组织——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诞生。一年后,上海又成立了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新航社区服务总站、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三家具有官方背景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同时还出现了浦东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等采用社工的民办机构。除了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和青岛等大城市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而今年,深圳鹏星服务社,可以说是行业内新崛起的一颗星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