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平辉 《学术研究》2023,(11):76-80
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卫生领域内第一部“牵头管总”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施行,引发了学术界对卫生法新的一波关注。学术界提出卫生法学集法学、医学、公共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其特殊性需要突破传统法学理论构建。文章探讨了以传统部门法为生成逻辑的法教义学、社科法学在卫生法基本理论上的困局,提出领域法学作为卫生法学方法论上的理论重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以Webquest样式为主的网络教学改革。Webquest样式的网络教学在医事法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ebquest样式的采用是对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在医事法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发展,我国对医药卫生与法学相结合的新型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高等医学院校医事法律专业的法律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法律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应与时俱进。我们把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医事法律学生法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将法学学科体系作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极划分,是西方近代以来就有的划分法,但这种划分似乎很难囊括法学的所有学科,比如法律史学,把它纳入理论法学或者应用法学都有些牵强.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给法学学科作了多极划分,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和兼容性,对理论法学的属性及其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对理论法学特定功能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建构原则上,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统一,坚持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的科学思路。在建构方法上,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吸收我国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借鉴国外有益法治经验,要将法理学与部门法相结合,将法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此外,还要以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关键抓手,以自主性、原创性和创新性作为重要着力点,以法治实践作为知识体系建构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信息法学已是信息社会迫切需要的学问,实践中与此相关的信息立法、司法、学术研究与高校课程教学也有所展开。但是,由于其学科地位未得确立、学科归属不明,这不仅导致一些课程开设与学术研究的模糊与混乱,还阻碍了信息法学的纵深发展,不利于从信息法治的角度为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应赋予信息法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将其归属于法学学科、定位为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7.
在庞德看来,历史上各种法律哲学和法律思想存在着一个一般性的思想谱系。据此,庞德的社会学法学理论通过对19世纪历史法学派的直接批判得以转出,同时,其理论的最终建构也是对当时社会历史情境的回应和对各种外部思想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庞德社会学法学理论的建构路径可能的启示在于,在建构中国当下的法学理论中或许可以寻求到一条相似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信息法学是以信息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现有文献与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信息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在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方法采用以及教学开展等方面同时陷入了困境,而困境的根源在于该学科的定位和归属不明。立足于我国法科教育的传统并借鉴美俄等国信息法学的最新成果,将该学科定位为跨领域的独立法学门类,并据此提出应对困境的具体思路:构建独立与开放的理论体系,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法学的概念分析与价值分析为主并兼采其他学科方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注重多学科的知识结合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法律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理工科高校具有理工科专业资源优势,其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应当是通晓法律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理工科高校应该在尊重法学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法学与学校优势理工学科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确定法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应该体现法学与优势学科的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当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借鉴理工科实验室教学经验,创新法学实验教学模式,关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邮电大学依托学校信息学科优势,法学人才培养凸显信息法学特色,在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理工科高校特色法学教育还存在如何在有限的大学四年中予以合理安排与协调人文、社科、理工等各类课程,以及当前师资大多数缺乏复合型学科背景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流派的创生和珞珈法学派的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永平  徐锦堂 《学术界》2006,(1):260-267
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出现大家公认的学派,但不少学科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法学界也是如此。所谓法学流派就是指在法学领域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预设、研究进路和基本观点的学术共同体,学派在学术上具有理论的独特性和系统性、真理的片面性和深刻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不惟一性的特征。政治干预学术、体制束缚发展,经济方面的诱惑,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法学学者自觉不够是中国当今法学流派不鲜明的主要原因。文章还对创建法学流派的根据、条件和意义进行了阐明。武汉大学在法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可能形成在理论上独具一格的“珞珈法学派”  相似文献   

11.
法律理论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特定意义的法学理论范畴,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法律理论是与法哲学、法社会学等并列的法学理论学科;作为范畴意义上的法律理论则是指与抽象性的法学理论相对应的应用性的法学理论,它是对实证法以及法律过程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概括.法律理论的客体是对法律的一般理论性描述[1],其理论特质具有具体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方法论意义[2].摆脱抽象法学理论的困境固然需要提升法学家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概括能力,走向实证的法律理论研究路径也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法学学科基础和内容组织结构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法学的学科基础及其内容组织结构是教育法学自身建设的重要问题。教育法学作为综合性边缘学科,要以教育学和法学为其主要学科基础,社会学、伦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其他有关学科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教育法学的学科基础。从教材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法学的内容组织结构,与其研究任务、研究对象和内容相适应,可以由基本理论、运行理论和主要教育法规界说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法学方法论的更新与中国法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法学方法论二十年之演进和中国法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对中国法学走向成熟的路径作一分析。本文认为正是中国法学在文化论上或“温和”或“激进”的西化,促成了中国苏联化法学传统的重构与解构;并借此进而认为,中国法学除了应继续重视学习与引进西方法学的方法论之外,还应立足本国民族思维的特点通过法学方法论的更新来构建原创性的法学理论;并最终使中国法学的传统、重构、解构及建构工作能够整合起来,以使中国的法学理论能够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62-1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其他部门法研究相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现状难言满意:实践与文本相隔离的片面化的注释法学、本土与舶来相隔离的单向化的移植法学、制度与理论相隔离的孤立化的对策法学仍然占据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部分舞台,并使其陷入"无根之木"、"无病呻吟"、"无言以对"的困境。应通过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革新与拓展、"拿来主义"到"自生主义"的本土化重塑、基于中国问题的基本共识的研究范式的转型,形成"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实践并存共生的研究范式,实现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事实、规范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的科学化问题,是确立法学性质的基础。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又与科学本身的定位密切相关。应当说,适用于自然科学的严格标准,则法学永远无法进入科学的殿堂;但将科学定位在知识化的体系,则法学可以属于科学的范围。当然,这也要求法学必须具有基本的科学特质,方法的科学性因之成为法学科学化的哲学基础。同样,有关法学理论的建构应当符合抽象性、一般性、客观性、可检验性、开放性的理论特质以及具备基本假定、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价值观念等逻辑要素。然而,法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又决定我们在信守科学规则的同时,必须反对科学主义可能对法学的终极关怀所造成的戕害。  相似文献   

16.
姜涛 《学术界》2012,(10):81-92,284
法学研究必须以法学通说的建构为目标,这不仅可以重塑法学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而且是法学理论得以繁荣进步的保障。尽管法学通说的形成路径有多种,但重视法学通说的学术前提以及关注法学通说的修辞基础与公共性格,却共同预示着一种法学理论可否位居法学通说的共同关注点。而法学通说的识别则内在性地取决于其自身的主体间性与客观性,这又分别依赖于两大基本转变:一为从独断主义到解释共同体,二是从存在论到规范论。  相似文献   

17.
统一公法学是对部门公法学进行解构、建构与整合的中观层次的重要学科,为当前公法学界所瞩目。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作为总论的统一公法学与部门公法学之间还存在相当程度的脱节。本文从构建统一公法学制度的必要性、路径、方法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统一公法学与部门公法学对接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法学范畴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畴体系的建立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本文从法学范畴体系的建构方法、框架结构、中心范畴和基石范畴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构法学范畴体系以及建构什么样的法学范畴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法学应从基础即方法入手。作为新兴的方法之一,经济分析法学日益受到重视。经济分析法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吸收了两学科各自的优点。我国法学界应重视这一方法对法学研究的作用,对其优势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法哲学的双重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哲学既属哲学范畴 ,有应用哲学属性 ,又属法学范畴 ,有理论法学属性 ,在学科本质上具有双重属性 ;法哲学双重属性的统一 ,体现了法哲学学科发展的特殊生长点和闪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