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活法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宋代为发轫和展开期,元代为承传期,明代为深化期,清代为完善期.古代文论活法论的发展历程,鲜明地呈现出承传阐说和对法度之论不断消解的特征.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文论兴感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物感论维面的承传;二是兴会论维面的承传;三是“兴”与“感”相结合论维面的承传。古代文论兴感论的承传轨迹,呈现出梯度拓展、充实和不断深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明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二是意在言外论;三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明代文论在较深广的层面上承传、展开了古典言意构合之论,为言意论在清代文论中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论自《文镜秘府论》始,迄今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按时代及性质可以划分为传统文论(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两部分.其中古代文论包括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能乐论、物语论、诗论等形态,文献资料相当丰富.由于日本古代文论用古奥的日本文语(文言文)写成,专业性又强,翻译难度大,且与当代的文学思潮与创造较为隔膜,因而中国对日本古代文论的翻译介绍,则比日本文学中虚构性作品的译介晚了约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5.
“趣”在我国古代文论范畴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在范畴系统构架中起着支柱作用。它作为古文论审美范畴的演变发展历史可概括为:唐前为衍化期,宋代为成型期,金元为承传期,明代为盛兴期,清代为深化期。“趣”作为古文论审美范畴,涵纳了100多种以“趣”的基本语义为立足点的审美语汇,构建出了一个内在庞大的网络系统,充分显示出了筋络相连、血脉潜贯的古文论范畴特征。  相似文献   

6.
"物"是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在古代文论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心雕龙》是古代最重视"物"范畴的文论著作,全书有二十篇文章运用"物"范畴阐释其理论观点。《文心雕龙》的"物"范畴涉及创作发生论、艺术想象论、艺术表现论等多方面理论,对其展开研究是把握古代文论"物"范畴丰富内涵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艺生态思想,古代文论家以生命态度对待文学,产生了大量的拟人化文学批评,从而使古代文论具有鲜明的生态学特点。这种特点在古代文论的语言表述方式、创作论、作品论、方法论等理论层面及各理论范畴、命题中都有大量的体现。解读古代文论中的文艺生态思想,不但有助于更深刻正确地理解古代文论,且有助于今天的文艺生态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清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二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在第一个维面,清人从整体推进的角度将其理论内涵极大地拓展开来。在第二个维面,清人则从不同角度对其维面论题的阐说进一步深化开来。清代文论在甚为深广的层面上深化、完善了古典言意构合之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概念,如神、理、气、韵、意、象、风、骨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气”。在古代文论中,“气”几乎无处不在,许多重要问题都与“气”有关,都用“气”来表述,许多重要概念如神、韵、风、势等都要联系“气”才能解释。但“气”又是古代文论最复杂的概念,它内涵丰富、涉及面极广,在很多情况下却又含义模糊、意旨源俄。因此,由之而形成的古代文论的“气”论思想既非常重要,又常使人难以准确把握,成为古代文论研究中的难题。但大体说来,古代文论的“气”论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之气论、作家之气论、作品之…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用文言文书写的传统文学理论,古代白话文论因其语言的通俗性而更便于人们的理解与应用。然而,文学理论界长期以来对包含了古代白话文论在内的传统文论的批评功能持否定态度,且纳入到高校文学理论的教学中,使得中国传统文论失去了应有的现实价值。本文以古代白话文论的梳理、学术界对古代白话文论的认识,以及古代白话文论在教学中的意义为线索,深入分析以古代白话文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当下意义,并由此揭示古代白话文论于文学理论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建次 《南都学坛》2008,28(3):58-62
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的"养气"论,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先秦至南北朝为孕育与凸现期;二是宋元为拓展与充实期;三是明代为深化期;四是清代为完善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养气"之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诗学中的正变批评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可概括为:唐前:古典诗学正变批评萌生与起点确立;唐宋:古典诗学正变批评潜伏流贯与展开;元代:古典诗学正变批评着力点转变与称名出现;明代:古典诗学正变批评盛兴与诗体正变辨析深入;清代:古典诗学正变批评深化与得到消解。我国古典诗学正变批评的发展过程,鲜明地呈现出展开、转变、提升及与历史发展相消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宋元为萌生期,明代为拓展期,清代为深化和完善期。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历时承传、现实导引与梯度拓展等多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诗格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为孕育期,唐代为成型期,宋代为发展期,元代为承传期,明代为繁盛期,清代为深化期;古代诗格论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称名的扩张性、内涵的多样性、阐说的传承与消解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宋代);成长阶段(元代、明代);兴盛阶段(清代前中期);深化阶段(清代后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词气论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胡建次 《东方论坛》2005,(5):11-15,40
我国古典词学正变批评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明代为彰显期,清代前中期为兴盛期,晚清为深化期;其特征则主要体现在体派性、源流性、导引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考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特质。研究认为,在中国固有的人文理性这一文化基调的引导下,佛教文化本土化并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向心性哲学层面的深度拓展,这一过程大致发生在唐初、五代末宋初、明末、民初,这4个阶段的中华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人文理性的拓展与心性哲学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论文简述了任瀚所处明中叶后社会各种矛盾复杂多变、日益加深的历史环境 ,考察了任瀚的人品及其对学术思想的影响 ,论析了任瀚的易学研究与经济实学 ,对任瀚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和影响予以评议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近两千年的研究历史,构成了《山海经》研究的学术史,古人以序、跋、评点、注疏、诗文等多种形式就《山海经》所发表的看法,突出地体现出古人的神话观。历代学人对《山海经》神话的看法经过了先秦两汉的发生期、魏晋南北朝与唐宋的发展期,到明清时达到了深入拓展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古代学人们的《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历时性梳理,得出《山海经》神话批评史的历史嬗变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