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最初的形式为门神,用于趋避鬼巫邪祟,当时的年画多为手绘或石印,到宋代才出现了木版年画。当今的木版年画遍布大江南北,产地多达二三十处,各地追溯当地木版年画历史都引经据典,似乎把当地的木版年画历史说得越古老越好,造成木版年画发端地多处的混乱状况。本文认为中国木版年画的发祥地在开封。  相似文献   

2.
中国年画     
《社区》2008,(23):32-33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相似文献   

3.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仙镇木版年画颜色浑厚古朴 ,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记忆与沉思 ;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平衡手法 ,保持了画面的完整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组合手法 ,增强了画面的活力和感召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 ,色彩和谐 ,讲究章法 ;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色彩魅力 ,它长盛不衰 ,影响之大遍及中外。  相似文献   

4.
年画论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画题材广泛 ,种类多样 ,它是新春佳节的标志和象征。其中木版年画尤其独具特色 ,民间木版年画表现戏曲的特别多 ,艺术上较为成熟 ,并做到了“雅俗共赏”。而年画的叫卖不但可吸引很多观众 ,其本身也是一种说唱艺术的形式。如今木版年画处在了窘困之中 ,要使它重新焕发生机 ,就须找出一条新路 ,研究应变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梁平木版年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民间美术——梁平木版年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从历史、人文、特定的地理环境及产生的历史条件出发,探寻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及发展、兴衰和现状等,并对这种非物质文化提出了继承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始终紧贴民风民俗 ,它那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表现方法始终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而且长久兴盛不衰。本文将从它的造型规律和色彩规律两方面进行研究 ,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吸收民间木版年画的精华以及在现代绘画中的创新都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武将门神年画在我国木版年画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各地年画风格的典型代表。漳州木版年画中的武将门神形象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造型图式与形态语言。分析了漳州武将门神的四种类型各自的形态特点,同时通过与北方年画中相似图形的比较,指出了漳州年画与河南朱仙镇年画的内在联系。漳州木版年画中武将门神形象的自身演变,也表明了漳州木版年画的世俗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湖南滩头年画和重庆梁平年画在题材内容、构图色彩、线条版式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相似的地方非常多,区别虽然小但是不同之处也不少。两地都以门神题材为主,主要的门神品种风格非常相似,但是其他种类的门神品种风格迥异;滩头年画构图上比梁平年画对称意识要强,环境细节更加丰富,色彩奔放鲜艳,而梁平年画古朴粗犷、凝重深沉。两地的线条都很柔韧圆润,但是滩头的直线和几何图案运用比梁平多,文字使用也稍微多些。两地年画所用的木板、刻刀、颜料、纸张等材料大部分为当地出产,制作的工艺也基本一致,只在造纸的原料和蒸纸的时间长短等方面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滩头年画出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滩头镇,是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资水哺育下诞生出的一个年画品种,也是清代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年画产地.滩头年画中的门神类年画尤富特色,它在借鉴和学习重庆梁平、苏州桃花坞和广东佛山等地区年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符合本地区和主要销售地区审美取向的新形式,其造型多借鉴,色彩重创新,是中国门神年画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和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分别于2005、2006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地的木版年画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滩头年画与梁平年画的起源问题也是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两地年画图像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对梁平年画和滩头年画的差异性,以及发展性上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并为今后研究和考察两地年画渊源、造型和工艺传承提供详实的文献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1.
开发创意产业是拯救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途径。朱仙镇木版年画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动漫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内力支撑,其民间美术特色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挖掘其民间文化内涵,把年画包含的文化艺术特征符号化、立体化,从而设计出优秀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动漫,有助于推动河南民间文化走向世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随着社会发展和传统习俗的变革,木版年画面临危机。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通过对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保护,促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等措施,朱仙镇年画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基地之一,明清之际走向兴盛,朱仙镇曾一度成为中原年画与商业贸易中心,也是地方艺术中心。但近代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深度衰落,如今成了被"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兴衰的原因学术界十分关注。本文认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盛衰史与中原戏曲艺术文化的盛衰有直接关联,是在戏曲文化与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所致,展现了民间艺术与地方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产于湖南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的滩头木版年画,在中华大文化和湖湘民俗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在30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小品年画、农村年画、阳刚年画等特质。  相似文献   

16.
闽台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原,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到闽南、再由闽南传播到台湾。在题材与形式上,泉、漳两地的木版年画与其民俗文化联系紧密且种类繁多,以表现民俗活动、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等为主;台湾木版年画与闽南木版年画类似而略有创新。就艺术特色与风格而言,闽南木版年画注重凸显以大红、朱红为底套印的形式美,采用水印为主的多版套色技法,版线粗犷,富有装饰性;而台湾木版年画既有泉、漳两地木版年画的元素,又有其海洋文化张扬个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皆以水印多版套色为主,线条圆转多姿、曲动柔和。传统传承方式的落后和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导致了闽台木版年画在近代的衰落,以新的传承模式来对闽台木版年画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其再现活力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历时9年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为保护和弘扬我国传统的年画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深远。作为该工程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冯骥才先生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神…。通过考察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研究的背景和基础,分析冯骥才先生在年画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及其独特贡献,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冯骥才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木版年画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以期有益于年画学的理论建设以及应用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年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山东木板年画作为中国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作为民间艺术形态之一的木板年画,沉淀了历史的记忆和传统文化内涵,积蓄着民间记忆和生活本真。基于历史、地理、人文等独特的因素,山东木版年画在题材和内容上不仅深深镌刻着山东人民的审美趣味,也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民间记忆。  相似文献   

19.
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在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理想愿望和生活信念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宗教情怀。在滩头木版年画中,传统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滩头木版年画中还可以窥见湘中独特的梅山教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木版年画兴盛于北宋繁华的城镇市井生活,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的千年社会与文化变迁,依靠各地民间艺人积年累代的父传子承,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的木版年画.同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它们独具风采,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