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郭因的绘画美学思想、技术美学思想和绿色美学思想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其美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历程.绘画美学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为逻辑起点,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主流形态为理论红线,宏观地阐述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其美学思想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与创新性;技术美学思想立足于现实,肯定了技术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开辟了新的美学研究之路;绿色美学思想是郭因比较成熟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既有了严谨的学理性,又具备了完整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互补.儒家推崇"中和"之美,道家向往"自然"之趣.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是儒道并蓄,因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兼具中和、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3.
"中和"是林峰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寻获的美学理念。"中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自魏晋以来成为中国古典书法美学形成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从当代浙南书风中看到了"中和",从永嘉学派中领悟到了"中和"的思想真谛,也从林峰生于斯、长于斯的瑞安文脉中感受到了"中和"地域内涵。一、地域与环境:林峰书法的风格基因从书法地理...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儒道思想滋养下的酒文化入手,分析了在中国儒道思想影响下的白酒包装设计现状及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儒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现代白酒包装要提升文化价值,彰显民族风格,就应深入地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进行探究。儒家美学思想中的"尽善尽美""文质兼备""中和之美""天人同构"以及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无相生"等观点对现代白酒包装设计的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中的主流—中和思想中的部分观点的分析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和思想与现代绿色美学及三大和谐的共同特征 ,以便令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母体。它将最高的和谐"太和"作为自己的美学理想,以"贵时通变"的审美态度,在对生命本体的殷殷关注中体认出生生不已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有着传统的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意境"是我国古典艺术美学思想中很重要的审美范畴.中国音乐讲究"传神"、"气韵"和"情意",情意中的"意"就是指"意境".在中国钢琴音乐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和美学思想的就是"意境"的塑造与表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和充满音乐灵境的作品.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体现了新一代作曲家们的美学追求,达到了诗境、情境、画境、意境与钢琴音乐语汇及技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悲剧性的崇高,在西方美学思想中一向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中国文艺传统中不占特别重要地位.以蒙冤始复仇终的中国古典悲剧模式,既与中国人的正义终究战胜邪恶的文化心态有关,又与几千年中形成的传统民族和心理特征有关.中国戏剧美学思想的价值是复杂的,一方面它是非现实的幻化,具有保守消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同时是中国人民善良性格的表现和对美好合理生活追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无讼"思想在中国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其美学基础"和为美"这一儒学传统文化内涵长期左右中国人心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核心思想.儒、释、道诸家都对其作过论述与阐发.而儒家中和观在"中和"思想中是最原创、最有主导性、最具根本性的.对儒家的中和观,人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和"作为一个理论性极强的哲学概念,既有认知的成分,又渗透了道德价值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全球化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不断交流和碰撞,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的对话中出现了一些学者所说的诸如美学的"失语症"、中国无美学以及中国美学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美学的"西化"和"本土化"话语权问题上.实践存在论美学正是把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思想学术资源进行融合建构起中国美学的一种新理论,其在当下的背景下具有从理论层面和对话层面来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和"观念不只属于儒家。在老子和孔子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体系中,"中和"观念皆具有重要位置及丰富内涵。老子与孔子的"中和"观念是基于不同文化立场对周代社会、政治、文化所进行的总体评估和反思。在哲学本体论层面,老子的"中和"观倾向于自然生命本体,孔子的"中和"观侧重于社会伦理本体。针对春秋时期美善一体的礼乐文化,老子和孔子的"中和"观体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由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所制约,老子和孔子以其各自不同的"中和"观为基础,形成了对中国美学发展影响至深的相关审美判断。老子的"中和"观推崇"道法自然"和"见素抱朴",孔子的"中和"观则激赏"绘事后素"和"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美学思想中,"美"作为中心范畴,主要是传统美学的思路;进入20世纪,"美"作为传统美学范畴遭到了冲击、否定乃至消解.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对"美"作了独特定义,既保留了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又赋予它以现代的新涵义,从而显示出与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6.
"汤"是极其普通而又十分重要的饮食种类之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孕育出的"和"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意旨深远、内容丰富的隐喻."和"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且还是传统政治伦理学说体系的核心,已经深深嵌入并极大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人伦关系.以"和"为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的传统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美学思想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其中"自然"观是其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龚自珍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吸纳了庄子"自然"的文艺观,其中"法天贵真"与"淡然无极"对龚自珍的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和谐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深得儒家、道家文化影响,是一种追求心灵复归、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中国传统建筑通过建筑物的美学形态,切合了华夏子民的审美心理,是礼乐之行的完美与统一,它将建筑凝固了礼的精神,并赋予其乐的意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物化表现形式。讲求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态追求和审美追求,这一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子民对建筑艺术的认识,也是人们对审美精神复归的家园。这种美学原则应充分利用于当今建筑,并物化成一种精神习惯。  相似文献   

19.
道家美学思想与原研哉设计之道,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一个是日本美学结晶,两者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在地化"状态。道家美学的自然观、虚无观对日本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日思想文化之间形成了相似性和关联性。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宣传和发展了日本文化,其创作思维同道家美学思想内核及哲学智慧相类相通。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古代技术形态,实用文化孕育了传统技术文化的实用价值观;"德"性文化塑造了以道驭术的技术伦理;"象思维"是技术和谐理念的文化根源;工匠传统是古代技术精湛的重要条件.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技术文化,在今天还将继续发挥它深邃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