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关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研究中,大多采用非参数的分析方法,侧重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有效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相对而言,从宏观整体层面分析、测度区域科技资源要素投入产出弹性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设置的天津市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指标为基础,通过典型相关分析估算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对天津市科技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天津市科技财力资源要素边际产出弹性总体上要高于科技人力资源要素边际产出弹性,其中研发资本存量的边际产出弹性最高;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边际产出弹性为负值。因此,天津市应该继续加大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同时应加快科技人力资源的市场流动机制建设,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引入R&D强度的扩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区域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四区域R&D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正相关,但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R&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各要素产出弹性相差不大,R&D产出弹性均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R&D产出弹性最低,但物质资本产出弹性相对较高。今后应继续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大R&D投入并配套相应的物质资本投入,完善区域发展带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2)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作为资本的内生变量时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度相对较小。(3)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凸显。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高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与产出能力。因此,注重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的综合提升,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扩展的Solow-Swan模型,对1990—2016年FDI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的产出弹性仅为0.024,远低于同期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0.968)和国内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0.621);同时,对于GDP的实际贡献水平,FDI的平均贡献额仅为1%,同样远低于国内资本的贡献水平(11%),表明重庆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国内资本积累,而FDI的贡献整体而言较小.据此,提出更加注重国内资源禀赋、提升FDI的引资质量和改革创新发展动力的政策主张,为推动重庆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常代表了更高的农业产出增长水平.通过运用扩展的生产函数(C—D)模型,以作为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为例,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NBS)、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农业总产出(GAP)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NBS的产出弹性为正,表明NBS能够带来较高的GAP增长,且随着建设成本的逐年分摊,这种作用会愈加明显;资本对GAP的贡献则更加显著,说明无论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还是农业本身的发展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的事实说明,基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内的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数量的扩张,更多的强调是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参数的DEA分析方法,使用Malmquist指数计算我国东北三省2002—2014年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13年平均技术效率为0.937,科技投入存在6.3%的资源浪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总体增长不快主要是因为资源配置得不到有效优化。应推进建立市场机制,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采用卢卡斯模型的一种变式,用1990-2008年湖南省的各项相关数据对教育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为1.27。教育边际投入的回报高于固定资本的,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加大湖南人力资本的投入,以此来推动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其更加符合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合DEA的区域科技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DEA方法能有效反映某指标的变动对决策单元影响的大小,因此得到众多研究者的使用.根据2005年全国28个地区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数据,用复合DEA方法进行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在科技投入上,大部分省份的科技活动人员和R&D经费未得到充分利用,在科技产出上,高技术产业产出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等不足,是造成地区产出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构造回归模型,对广东、上海和浙江3省市自1978年至2001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3个省市教育的产出弹性都显著为正,表明了教育对经济增长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其中,上海市的教育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最后,该文提出了发展广东省教育和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89_2007)进行分析检验.结论是: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是明显的.政府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存在均衡关系.从长期趋势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贡献和影响.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实现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还需要增强而不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依据产教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意义,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分析了河南省推进产教融合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现状,提出要加大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河南由传统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经济效应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分析水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方法。本文在计算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投入系数和用水产出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调水经济效应的方法,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河南省的调水经济效应作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产业部门的用水产出效益差异比较大,用水产出效益较高的部门分别为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运营期,调水为河南省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57.83亿元,对河南省整个经济系统的GDP贡献值达到341.79亿元,其中对GDP贡献率比较大的是用水产出效益较高的部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证调查,以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状况、职业压力与离职意向的状况,探讨了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压力源及自我应付策略。结果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总体职业压力感偏高,离职倾向比较严重;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略有不同;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自我应付职业压力采用的策略不尽相同,从总体上来看,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自我应对的策略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4.
“光州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海外联谊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固始县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联合于2008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固始县召开了"光州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3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70多篇,主要围绕固始与闽台文化、固始与闽台人物、固始与闽台姓氏、固始寻根资源开发与研究等问题展开商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这两个方面的重心转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河南省旅游重心的转移规律及其发生机理.这些规律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省,是中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可以说,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黄河在历史上曾经给河南带来了不少的利益,但到后来,尤其是近代以来,黄河灾害严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分布与创新能力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提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了解它的资源分布.在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11个学科研究中心中,河南大学占据6个学科的研究中心,并且期刊论文的产出量位居全省第一.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带头学科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学科门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在全国居第11位,要提高这个能力,其有效途径是提高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指数.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启动我省农村消费,不仅能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从我省农村消费结构的现状着手,探讨实现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具体对策建议,即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优化我省农村消费环境;大力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国粮食统计年鉴》、《粮油加工业统计资料》及《中国统计年鉴》等最新统计数据,从反映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粮食加工方式转变和粮食物流方式转变3个方面对河南省粮食发展方式转变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子系统的权重,并对粮食发展方式整个系统的转变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2001-2011年间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方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不断朝着集约型的方向发展;粮食生产方式、粮食物流方式转变程度与粮食发展方式转变程度整体吻合度较高;但粮食加工方式的转变却呈现一定的波动,粮食加工方面的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1959—196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尤其是农业遭到了灭顶之灾,生产“瘫痪”,农民们的生活质量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下水准。本人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地区9个村庄的调研,详细的论述了1959—1961年村庄里人们生产的真实状况,通过这个侧面的书写,必将深化学术界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