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区域不均等:分解方法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区域不均等度量指标及分解方法进行归纳性阐释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区域不均等,并对我国区域差异中的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在总的不均等中约70-80%的不均等来自城乡之间,只有20%-30%是由城市和农村内部引起的。东中西之间的不均等对总不均等的贡献大约只有20-30%,剩下的70-80%则归因于东中西各自内部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西部乡村人力资本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保健卫生和文化产业等西部乡村人力资本的具体情况入手,分析了该区人力资本开发中存在的人力资本投资乘数错位效应和缺乏保护问题,提出了创建西部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政策性银行、建立乡村创业基金和乡土人才流动站等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并购行为愈演愈烈,然而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并购本身,而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企业文化的整合更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最关键因素。通过对企业并购动因的分析及并购后文化冲突表现的综述,提炼出企业文化整合的具体措施:调研企业文化状况;确定企业文化方案及发展方向;提炼核心价值观;进行跨文化培训;加强并购双方沟通与交流;构建、宣传和贯彻新的企业文化;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是经过投资而形成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投资与其它物质资本投资一样是为了获得预期的收益,然而我国农村教育投资却悖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国家财政投资总量分配失衡及教育资源城乡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通过升学和劳动力转移等非农化形式大量流向城市或发达地区,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依附性,农村教育投资也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而流失,形成了农村教育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并且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这种效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城乡长期的收入差距,从而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外流是继土地和资金之后又一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农村外流生产要素,但其外流过程始终伴随着零星的回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强以及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助推了这一趋势。这种双向流动到底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弱化双向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梳理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回答了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7种权威期刊1988~2013年间发表的城乡收入差距文献为对象,从学术界关注最多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入手,按照文献发展的脉络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国内理论界对该主题研究的理论变迁、研究特点,检验理论的发展是否与现实的城乡收入差距波动一样也具有阶段性特征,以此来分析国内权威期刊对我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并指出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概况分析,从微观角度利用家计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家庭负担率、现有土地面积正向影响农业经营主体;而食品支出比重、非农因素负向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意愿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有所差异;皖南、江淮地区和皖北的农业经营主体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基于此,提出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非农技能、政府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平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常代表了更高的农业产出增长水平.通过运用扩展的生产函数(C—D)模型,以作为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为例,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NBS)、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农业总产出(GAP)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NBS的产出弹性为正,表明NBS能够带来较高的GAP增长,且随着建设成本的逐年分摊,这种作用会愈加明显;资本对GAP的贡献则更加显著,说明无论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还是农业本身的发展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的事实说明,基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内的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数量的扩张,更多的强调是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