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写意特点是“写” ,即 :以书法手段入画 ,写出的线条是有生命的线 ;“意”主要指意境。“写意” ,追求的是主客观结合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这些优良的传统技法特点是应该继承的 ,在继承的同时还要发展创新 ,在用笔、用墨、构图、用色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阴山学刊》2020,(1):8-8
白珂,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专工国画,尤善工笔花鸟。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它在中国画中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质美、特殊的艺术语言,凸显出巨大的东方神韵之美。陶瓷绘画作为陶瓷艺术领域的主流特色,在当今这个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里,它的艺术语言将不再仅是传统特色。当代的陶瓷绘画艺术在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思维意识的更新中,不断地碰撞着、融合着、吸纳着,融入现代文化,在不断革新拓展中使陶瓷绘画特色的、个性的艺术语言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彩"、"墨"语言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语言中的"彩"、"墨"运用的变迁进行分析,寻找造成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色彩缺失面貌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打破单一封闭系统、融合中西语言、重新建构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全面发展的形象."彩墨现象"在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领域的出现及"彩墨画"概念的提出就是这一探求的缩影.从"水墨"意笔到"彩墨"意笔,是对传统写意人物画由绘画本体向"非绘画性"的偏离中所呈现出的片面发展模式的突破,是绘画本体向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趋向.色彩的进入使中国写意人物画更具有"当代性",是与时代、民族、国家的状态相呼应的,也是时代进步所应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岩彩画由于太倚依赖重来自日本的技法和现代构成而缺乏中国绘画精神,也因此阻碍其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认识岩彩画与中国绘画的承继关系入手,分析了岩彩画和写意精神结合的可能性并提出融会写意精神和技法重组这两大要素的“岩彩写意画”概念。在此基础上,又从实践出发来谈到了岩彩画与写意精神的具体结合及岩彩写意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14,(9):F0004-F0004
赵秀云.字凌霄,号牡丹、芊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委员,中国民族书画院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1947年出生于山东海阳市.自幼习画,长期专注于中国画的研究与探索在绘画技法上.既吸取了历代画家的传统精华.又擅于推陈出新写意花鸟画赢得诸多赞誉.尤以牡丹为最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画大展,并获金银奖作品作为国礼多次被赠送给国际性会议各国代表团,如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等部分作品被编入《当代书画精品集》《世界美术家传》《全国名家书画精品集》等书籍中。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是画内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哲学性以及抒情性.它在传统绘画里以其平淡天真、写意抒情的独到画风,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花鸟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人艺术家试图将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玩,反过来.文人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以绘画理念为本."文人画"即文人在诗文之余创作的绘画,消遣性与自娱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书法是中国文人从事造型艺术的基本条件,文人最普遍的技能训练是习字,汉字属于一种抽象的绘画,所以他们要进行艺术活动,最佳的选择只能是绘画.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痴狂,并将它看作智慧的传达.历史上不管什么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容忍或关注的态度,痴狂就成为中国艺术家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艺术表现方式.由于艺术创造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所以,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花鸟画创作技法的教学。从花鸟画布局构图、用笔、用墨、着色等四个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画家王乃壮同志是花鸟画领域中很有抱负和创造性的探索者之一。他创作出一批别具风格、很有特色的花鸟画,引起人们的惊喜和注意。运用中国画工具,吸收西洋画技法创作的“水墨粉彩”画,是老画家林风眠所开创的。他承林风眠,但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现在,经过许多画家的努力,这一流派不仅形成而且千姿百态了,在人物、风景和书籍装帧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它不仅革新和丰富了传统绘画技法,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晓伟 《中州学刊》2006,(2):241-244
绘画与电影之间所存在的深刻关联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已成为共识。中西方古典绘画在美学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古典绘画一直专注于写实传统,这种传统成为西方古典绘画与电影的契合点,因此可以说电影与西方古典绘画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了写意的传统,这种传统造成了中国古典绘画与电影本体的抵牾。但中国电影创作者在不断的挖掘和探索中,采用镜语转换、空间转换、意境表现等多种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古典绘画在中国电影中的转换,创造出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电影视觉风格。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建设大潮中,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传承与发扬的关系,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景德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出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活态传承激活了陶瓷历史文化,融合发展提升了陶瓷文化产业,多元传播成就了"一带一路"文化使者,塑形铸魂擦亮了瓷都名片,使传统陶瓷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景德镇在改革开放中凤凰涅槃、崛起复兴的生动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李一鸣 《南方论刊》2012,(10):94-96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艺术理论的不断传入,中国画创新成为必然的选择。周韶华提出“横向移植”理论,对于中国画创新的路径选择而言,主要包括观念更新和技法融合两个方面。所谓观念更新,是指在艺术观念上与现代精神接轨,通过喻意象征的强调与诠释,创造中国画新的传统。技法融合则是指将东方的“线”与西方的“面”融合,把色彩与水墨融合,在绘画语言、形式和材料上丰富和发展中国画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派基础上把绘画色彩技法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画派,其发起人修拉致力于科学理论于绘画实践研究,把一切对艺术有用的因素都融合到他自己的画中去.其严格按照色彩分割理论来做画,创建了"色差消失"原理在油画技法中的运用,并采用"点彩"技法,改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和为"视觉调和",是印象主义画派在色彩和技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沟通中外的文化符号.因盛产瓷石和生产青白瓷而闻名遐迩的三宝,在景德镇铸就千年瓷都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打造的核心区之一.基于景德镇三宝的文化传承创新做法开展调查,解码三宝传承创新发展密钥,研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实践问题,对高质量建设试验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要以更高站位谋划试验区的建设,二是要以更大自信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三是要以更严标准营造瓷都最优环境,四是要以更深情怀构筑人才聚集高地,五是要以更优方式彰显陶瓷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沟通中外的文化符号.因盛产瓷石和生产青白瓷而闻名遐迩的三宝,在景德镇铸就千年瓷都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打造的核心区之一.基于景德镇三宝的文化传承创新做法开展调查,解码三宝传承创新发展密钥,研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实践问题,对高质量建设试验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要以更高站位谋划试验区的建设,二是要以更大自信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三是要以更严标准营造瓷都最优环境,四是要以更深情怀构筑人才聚集高地,五是要以更优方式彰显陶瓷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山水画强调传统写意精神与当代审美观念的融合,及画家的主体精神个性表现的融合,既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并以个性化语言表现时代精神气韵生动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19.
徐悲鸿试图"以西改中",突破传统绘画的基本格局,这突出地表现在"写实"绘画因素的引入,其在创造观念、造型意识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原有系统造成了解构.他的历史作用是他把当时变革者的"以写实改良中国画"落实到了教学训练过程与画面的具体造型表现方式上,并迸一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以实现他所希望的融合中西绘画长处的主观理想目标.蒋兆和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他改变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教学理论,力图革除以苏俄素描代替中国画造型带来的弊端,通过对传统的"六法论"和"传神论"的再认识,对中西绘画的再比较,提出了以"骨法用笔"为原则,以白描为基础,吸收西画素描之长的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西方绘画改革的现状及中国画向传统的回归,使我们应对这种改良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34-138
"和同"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多样性统一的认识。"和"是矛盾的统一,"同"是否认矛盾的存在,强调绝对的同一。陶瓷本身是"和实生物"的结晶,景德镇陶瓷文化受中国古代"和同"思想的影响,与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域外文化以及"官民竞市"的政治文化交互融合,实现了"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统一,"和同"思想奠定了景德镇窑火千年不断,成就了其世界瓷业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