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是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同时承受着物质困境和精神困境带来的压力.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为基点,探讨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普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一定的精神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独特的塑造作用和积极的促进意义,其中,高校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社会支持理论角度分析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构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若干建议:(1)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辅以经济支持;(2)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交往支持;(3)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参与支持;(4)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树立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个特殊心理发展时期。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不仅身负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而且心灵上还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贫困学生各种常见的心理状况,并结合学生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关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福州地区四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的现状、支持的内容及其来源,分析影响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并针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社会支持状况及对现有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是贫困大学生研究领域重要内容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亲戚或兄弟姐妹主要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工具性支持),同学、网友、恋人主要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父母、好朋友则是多面向的支持来源。贫困生对各项支持的满意度都接近八成或达到八成以上,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和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解释变项。通过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支持、建立支持性的社会团体以及进一步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可望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情绪障碍,提高他们对各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测量工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442名贫困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与其客观支持分在不同贫困等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方面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与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之间存在着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高等医学院校应立足性别主义的视角,关注并构建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承受着经济、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加上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危机,阻碍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以人为本,建立多渠道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挖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贫困生达到自我实现,优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分析,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不但承受着物质上的困难,某种程度上也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与自尊并重、封闭与表现同在、倚赖与叛逆共有、焦虑与虚荣并存的心理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可以通过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使贫困大学生顺利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承受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拓宽心理教育渠道,丰富心理教育内容,提升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等4个国际通用心理问卷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36.5%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或心理障碍,其中:个性内向者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分上高于个性外向者;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高于城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者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自觉有更多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且应对方式积极主动。建议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教育,着力塑造他们的良好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进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回顾、梳理压力、社会支持研究脉络基础上,探析大学生校园压力、社会支持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通过对570名身处校园大学生校园压力、社会支持现状的实证调查,意图揭示两者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校园压力,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男生校园压力显著高于女生,而社会支持则低于女生;一年级学生校园压力最大.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通过社会支持缓解校园压力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者从维系大学生心理健康角度,研究社会支持时帮助他们应对压力事件的影响。本文旨在从一个新视角即大学生道德发展角度,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梳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倡导建立有利于大学生道德养成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和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河海大学495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476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方面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文科学生低于理工科学生,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低于来自乡村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将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以及应对方式问卷对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采取不同应对策略的毕业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取成熟型应对策略的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最低,其次是中间型应对策略的大学生,而不成熟型应对策略的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最大;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通过改进压力的应对方式加以缓解,而社会支持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问题目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贫困而带来的大学生辍学、犯罪和心理异常的比例有增无减,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减少或杜绝以上问题,而且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教育公平。笔者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2)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且前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城市学生相比,承受着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研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手段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从实践中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现状,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水平良好,外在社会支持程度高,情绪稳定性略低;(2)男、女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大学生在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贫困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出生地不同的贫困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朋友支持两个维度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探讨非自愿搬迁移民的相对多维资产贫困以及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对移民相对多维资产贫困的交互影响,并利用三峡库区非自愿搬迁移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自愿搬迁移民相对多维资产贫困状况较原居民严重,且非自愿搬迁也剥夺了移民代际再生产资产;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对移民相对多维资产贫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互补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互补效应还会受到安置方式和安置时间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阻断移民代际贫困传递,以及采用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协同互补性来提高减贫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每年各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高额的学费、亲人的期望、就业的压力等因素正综合影响着贫困生心理健康状态,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双重压力。简析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意在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极易陷于心理困境.高校只有经济解困、心理解困双管齐下,在健全和完善贫困生解困机制的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为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并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形成有利于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保障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