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自治是目前社区建设的热点话题,然而社区自治在我国当下究竟是否可行却值得深思,因此,我们应该从社区的性质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论证社区自治的缺陷,并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社区建设,从而探索一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即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合作,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各司其职,同时又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社区矫正制度的逻辑起点和赖以形成的社会基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社区矫正制度的本质特征,基于此,市民社会基础的有无就成为一个国家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的分水岭.中国农村社会还处于由依附型社会向自治型社会的转型期,远不具有市民社会的风貌,这决定了中国农村社区矫正只能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自治为依托”的模式.这一模式意味着中国农村社区矫正应当坚持走群众路线,因此,要顺利推进中国农村社区矫正,不仅要坚持政府主导,在具体对策上还要注重农村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动员、培育.  相似文献   

3.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3,(7):11-12
北京市东城区积极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强化居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服务管理功能,先后搭建了居民会议常务会、网格议事会、居民议事厅、"开放空间"讨论会等多元参与的平台,把群众组织起来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通过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创新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4.
[摘要]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是城市社区管理的最重要主体,其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主导的领域主要包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定、执行法律和社会政策,加强社区监管,培育非政府社区管理主体的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政府主导应以不超越社区可以承接、不影响社会居民自治、不过多干预市场机制运行、不制约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和不影响非营利组织独立性为限度。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使政府型社区行政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使社区功能和旧体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改革旧的社会管理机制已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社区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社区自治为操作平台的自治型社区行政,而我国社区的现状决定了我国目前不能采用此种模式,因此必须寻找一种具有衔接性的过渡模式即构筑以行政为基体,自治为导向的混合型社区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权利视角下的社区自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问题是城市社区自治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模式以政府主导型、合作型或混合型、自治型三种治理模式为主。社区自治建设是由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变迁的过程,社区自治建设的突破口和核心任务是公民权利的恢复,在社区自治建设过程中将伴随着地方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大中城市行政区划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实施"市-区-社区"式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作为大中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一条路径,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这种模式中,"市"下设"区","区"是城市地区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区"下设非政府机构性质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这种模式的顺利实施,要以省直管县(市)、增加省级行政单位等其他不同层级的区划改革为前提,并以大力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全面推行社区居民自治作为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社区体育自治的政府管理机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3个方面,探析社区体育自治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功能,正确处理好政府管理机构、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体育中介组织之间关系,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模式实际上是政府与社区两个治理主体之间的不同选择。我国的社区虽然是法定的群众基层自治组织,却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居民在治理中相对弱势。要想化解我国社区自治目标与行政倾向之间的冲突,可以从相关利益主体、公民参与行为、行政体制安排三口切入,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沈阳市7个社区自治为例,剖析了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梗阻表现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成分复杂,自治合力难以形成;基层党组织在社区自治中发挥作用不均衡;自治组织的发育不健全;各社区间居民自治水平差距较大;社区自治资金分配"马太效应"严重。政府行政性事务施加过度、党员地区分布不均衡、自治组织管理不规范、自治领导者能力参差不齐、居民社区归属感不强等导致了社区自治梗阻。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培育群众骨干,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社区自治资金分配整体规划等角度提出了消解城市社区自治梗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