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化旅游文本的英译本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直观途径。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该类文本的时候可遵循"以译文接收者为中心""传播中华文化"以及"普遍运用‘编译’三条原则"以更好地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欣欣向荣,然而却因为旅游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如语言不规范、译名不统一;生硬对译和中式英语;欠额翻译、文化内涵缺省;翻译范围狭窄、信息陈旧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为此运用文本类型理论对旅游文本的功能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以下对策:译者须采用交际翻译法,遵循“读者至上”的原则,可以根据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使译文地道流畅,实现文本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是基于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翻译学理论。该理论着重从语言功能、语言维度、语言重点等方面探索翻译方法、翻译行为及目的,在该理论指引下的文本类型、翻译方法、翻译行为和目的均有其特有的视角及功能目的。其主要观点是把翻译看作是由目的所驱动、以结果为中心的交际活动,翻译应该采用“顺应”策略,以期对译文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电视剧《甄嬛传》海外版翻译进行解构与分析,以期突破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瓶颈,探索中英文翻译学的基础和支撑,促进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准确与功能上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翻译理论被陆续引入中国,引发了中国翻译学界对翻译研究方向的讨论。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文本的"语言转换"还是"文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上是该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当前影响中国翻译研究的西方主要翻译理论来解析翻译语言研究与翻译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就两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目的论为依据,以最具代表性的商务英语语篇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和商务广告为例,提出目的性法则是指导商务翻译活动的依据,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确保商务英语译文语篇在目的语文化中交际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主要理论有赖斯的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威密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其核心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该理论体系以目的为总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框架中,为西方翻译理论界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它对中国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用文体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它更注重的是传递信息和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在实用文体翻译过程中,可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语用用意和语用功能的概念,通过语用对等来实现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即注重语用用意和语用功能的对等,不拘泥于译文的文本形式,这样可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较大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西方文化派翻译理论研究的出现和兴盛,国内翻译研究者也迅速跟上,把研究的视野从文本内转移到文本外,从对语言转换的研究转移到对文化传统的研究。这种研究视角的转化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国外的理论研究,我们在积极跟进的同时,必须抱定辩证的批判的态度,盲目的拿来主义显然是有害的。翻译的文化转向研究应该具有翻译学科本质上的应用性特征,为理论而理论的翻译研究既于翻译实践无益,也于理论发展无用。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翻译学看广告翻译中的“三维”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成 《云梦学刊》2012,33(4):147-151
根据生态翻译学,广告翻译是译者适应广告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而广告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体内各因素相互联动.在广告翻译中,译者要从整体广告翻译生态环境出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方面综合权衡,在不断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过程中进行恰当转换,力求创造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朱玉彬  陈晓倩 《学术界》2015,(2):149-158
伴生文本作为大多数读者阅读文本之"门",对文本的阅读与接受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翻译学界,研究者大多通过比较原文和译文,找出翻译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变异进而探究其背后的动因,而较少专门对原文和译文的伴生文本成分进行系统性地比较研究。本文通过比较《荒人手记》及其英译本的伴生文本,包括内生文本(封面、宣传页、序言、注释、封底评价)和外生文本(原作者的演讲和译者的采访、书评、读者的评价),发现翻译活动的参与人(如译者、出版商和赞助商等)在设定目标语文化语境中伴生文本的相关信息时,主要以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主流意识形态为导向,这种导向有可能会影响译文读者对原作思想内容和原作者意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符号和文化传播形式,在跨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文化认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金六福""轩尼诗"等广告为例,从文化认同与跨文化广告传播、文化认同与广告策划和文化认同与广告传播方式等视角分析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广告效果的50%—70%来自广告的语言文字部分。语言创意是广告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广告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广告语言创意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大量的成功广告语言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二者之间的某些联系,给人一点启迪。  相似文献   

13.
英汉国俗语义的等效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军 《云梦学刊》2002,23(2):113-115
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思想交流的主要手段,除注意准确选词、使用合适的句法形式外,更应注意积淀在词汇上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语义,即国俗语义。只有对词汇国俗语义的等值转换,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翻译带来的信息差,尽可能做到等效翻译,来更好地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实现翻译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文锋  段允 《云梦学刊》2011,32(6):149-151
酒品广告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交换,但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起着对社会文化和价值传播的作用,这就使酒品广告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双重色彩。酒品广告文化内涵的至善是实现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两者的文化和谐,共促酒品广告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又是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工具。每一种语言在形成、发展和被使用的过程中无不被打上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烙印。同时 ,丰富的民族文化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使语言获得完善 ,富有表现力。本文就此谈谈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 ,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告对抗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对抗性广告”和“广告对抗”的概念,并从语用学角度着重分析了广告对抗中的指称和评价问题。广告对抗具有针对性、挑战性和应战性,既要满足广告主突显自身优点、揭示对手缺点之目的,又要受广告法规和其他社会规约的制约,所以对抗中语用策略特别重要。对于对抗性广告,在立法上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虚假广告泛滥的情况,列举违法行为的种种表现,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原因--法制不健全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对完善广告法制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早日列入议事日程,以便进一步规范广告市场,使蓬勃兴起的广告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网络广告是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目前网络广告呈现出多种价值取向,积极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公德、张扬个性、鼓舞斗志,消极的价值取向体现为重利轻义思想严重、宣扬享乐主义、网络色情广告泛滥、挑战社会公德等,成为互联网世界中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广告主和网站经营者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行业规范的缺失与技术监控的瓶颈、从业人员缺乏道德素养与受众的主体意识退化等。  相似文献   

19.
从标记理论的角度探讨英汉商业广告的翻译方法,对标记理论与商业广告大量的研究和对照,发现二者间有一种内在的天然联系。“标记式”是“无标记式”的变体,“广告语言”是“大众化日常语言”的变体。这两种语言变体均是为表达某种特别含义、特别情感而脱离常规语言的特别语言表达方式。商业广告有其明确的功能和目的——AIDMA。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和目的,商业广告中大量使用“标记式”。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英汉广告中的“有标记式”和“无标记式”,恰如其分的转换绝不能忽视。文章从“词形标记”和“音律标记”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英汉广告中标记转换问题探讨,为确保英汉商业广告翻译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陈莹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51-153
本文拟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究汉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