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对友善精神的培育。友善精神的培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基本要求,是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客观需要,是决定人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关键因素。职业价值观教育视域下友善精神培育的途径有:传播正能量,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与引导;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开展以友善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
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起自于全球化的世界图景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客观要求。从主体层面看,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包括政府价值观、民众价值观;从结构说,它包括公平观、效率观、自由观、生态观和公共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包括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和舆论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应该是话语权力的公平分配及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操纵与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共同作用下,“饭圈”乱象已从单纯的偶像崇拜异化为偶像吸金的本质,波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饭圈”乱象的突出表现为策略造神化、导向扭曲化、行为极端化,其本质是资本逻辑下操控粉丝的利益关系,对青少年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因此,要使“饭圈”由“乱象”误导转向“文化”引导,亟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入手,引导青少年塑造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即加强各个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升青少年人生定位的价值认知;注重家庭成员的心灵沟通,提升青少年正向健康的价值认同;加强“饭圈”乱象的社会治理,提升青少年理性追星的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4.
友善是青少年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个人品质,对友善观的接受与践行状况直接关乎青少年个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前景。儒家"仁爱"思想中"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以及"为仁由己""忠恕之道""重信之道""义利之道"等推己及人的"行仁之方"可以为青少年友善观的培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以"仁者爱人"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以"为仁由己"培养青少年坚定的信念和积极践行的行为,以"忠恕之道"引导青少年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以"重信之道"构建青少年的诚信品质,以"义利之道"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友善是儿童必备的道德品格,对儿童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友善的词源、对象及其当代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幼儿友善是出于内心的善意而表现出的与人、与自然亲近友好的态度及其行动。基于道德心理结构,幼儿友善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和行动四个心理成分。依据友善的行为过程,四个心理成分可被整合为认知、情境和行动三个要素。幼儿友善在对象延展机制上表现为以自爱为起点,以友爱为核心,以友善为扩展。幼儿时期的价值观学习在个体终身价值观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幼儿先天的道德本能以及幼儿社会交往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幼儿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幼儿友善价值观教育应在对话教育中增强友善认知,在关系体验中激发友善情感,在问题情境中磨砺友善意志,在一日生活中践行友善行为。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从爱国价值观、敬业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友善价值观四个维度,采用自编博士生价值观问卷,对全国35所高校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博士生群体现阶段价值观现状形成了全面的了解。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博士生价值观现状水平比较乐观,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博士生政治表达意愿不足,各年龄段爱国主义价值观水平有所差异;敬业价值观结构性矛盾突出;学术道德水平建设有待提高;友善价值观主动性不足等。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多渠道的政治表达途径激发博士生政治表达意愿,持续做好博士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承教育;结合博士生兴趣点制定研究计划,激发博士生内在科研动机,维持较好的科学研究敬业价值观;通过加强导师学术道德水平建设和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强化导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友善型学术团体,激发博士生友善价值观的主动性,促进跨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媒介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深远。作为媒体文化受众最多、表现最活跃的群体,青少年深受媒介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性、功能性等影响。媒介文化的虚假个人化、开放性、渗透性、价值多元化等特征对青少年造成了国家认同危机、国家观选择混乱等负面影响。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国家观,加强与完善新媒体的管理,增强青少年辨别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与社会、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一个人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发挥自身作用,给予孩子示范和指导;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家风,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加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守正创新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守正的核心内容.在内容创新层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教育为价值归旨,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由"爱祖国"向"爱国家"教育的辩证演进;在路径创新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厚植文化底蕴,以文化自信滋育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家园,弘扬家国情怀,激发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重视青年少年思想教育工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 ,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 ,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内容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少年思想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识教育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知识观重视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的学生观是主体性的学生观,也就是要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优秀传统价值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对各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升华。民族地区优秀传统价值观主要有:勤劳创富的经济价值观、诚信友善的道德价值观、爱国贵和的国家观、崇智尚学的文化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这些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表现出重要的时代价值,应当积极引导民族地区优秀传统价值观向新型价值观转变。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三个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家庭教育是道德建设中最基础、最直接的教育,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教育是进行德育的大课堂。应该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大德育观",推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思想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高等教育思想由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观、教育主体观、教育教学观和教育发展观等一系列观念有机构成。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价值观要求树立终身教育信念;高等教育目标观要求学会认知、做事、合作、生存;高等教育主体观要树立教育是战略产业和人才是主要资源的意识;高等教育教学观表现为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整合为内容、以注重学生创造和个性发展为方法;高等教育的发展观体现为持续发展和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在家庭早期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观培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家庭早期教育中公民价值观培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家长要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坚持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念内化于心,是以对人们已有价值观念的净化为条件。对于价值观教育来说,如何实现价值观念的净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理想国》第一、二卷为我们显示出一个价值观念净化的典型范本,即苏格拉底借助于对话式反讽而使对话者所持有的正义观得以显现并净化,为第三卷后的对话者接受苏格拉底的正义观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的反讽式对话,是由诘问而引发的诱导以及自我谬误的暴露而构成,其持续的展开依赖于反对者、理性精神、认知冲突、共享知识等先决条件。反讽式对话表面上看来只具有消极的意义,即只让对话者认识到正义不是什么,但这个消极的结果却具有积极的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弱化了灌输式的价值观教育策略而使价值观教育融入理性的诉求;它从个体价值观的现实出发,通过否定性的净化工作,为个体内化社会核心价值观清除了观念障碍。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性、政治性贯穿于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的视角全面看待青少年的过节心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有利于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使青少年能够思想健康、全面发展,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同时能够承担保护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大众节约观的局限性以及成因;提出了现代节约观应该建立在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可持续发展观高度认同的基础上,为此政府应该更加关注营造全社会的节约氛围,并坚持对青少年开展现代节约观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儒医文化是中医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撷取其仁爱济世、刻苦习业、求实不欺、人际和谐等思想精髓,有的放矢地融入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从而使医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更为具体和明晰,更利于践行;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上,构建了"三个课堂"和"一个基点"的初步设计。从理论到实践,试图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比较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思想观念的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教育的方式去解决。法律具有思想内涵,对价值观念具有引导作用。法治方式在培育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国家政策的明确规定、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为我国运用法治方式培育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充分依据。运用法治方式培育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主要路径是在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治教育和依法治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保障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规则是法律的基础,守规则是守法的开始,因此,培育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是以法治方式塑造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