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古埃及人重视秩序,并且有着极强的秩序观念,这种观念集中体现在教谕文献中。古埃及人认为神创造了秩序,法老的职责是维护秩序,贵族要谨守君臣秩序,而平民则更要明尊卑守秩序不能僭越。在古埃及,其秩序观念的实现则是用法律做保障,以宗教为辅助,通过教化来落实的。而教谕作为教化的载体,其所蕴含的自觉遵守并维护秩序的观念已融入古埃及民众性格中且成为民众共同认可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普塔霍特普教谕》是古王国出现的最重要的教谕文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古埃及青年进行了道德教育: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青年人应该具有的良好的性格和青年人走上仕途应该注意的为官之道。《教谕》对古埃及青年良好道德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埃及人自身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自我塑造”与“培育”的统一以及人内在美德与外在实践的统一。人性善的观念使自我塑造成为可能,大量教谕文献的存在表明了古埃及人对“培育”的重视。人应该具备内在美德,正如玛阿特的基本内涵,并将其体现于实践中以追求完美。  相似文献   

4.
教谕文献是阐释作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的"玛阿特"(正义)观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其中所涉及的传统伦理教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关于言行的教导、关于身心的教导以及关于品性的教导。贯穿这几方面教导的共同原则都是以自控、约束和沉默为特征的,古代埃及人的这种内敛的性格在教谕文献中体现得特别明显。通过对教谕文献中的伦理教育侧重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为深刻而精确地了解古代埃及人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清代书吏倡兴的原因入手,对清代的书吏进行了社会考察,揭示了清代书吏之弊的社会原因和由此引发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6.
清代州县衙署内部建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州县是清代政权体制中的基层政权,是一切政事的开始.由于在地方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清代政治史的学者对其表现了农厚兴趣,但对衙暑内的书吏分多少房尚存争论.从<南部县档案>及其他原始文献的记载看,州县除了六房之外,还遍设承发房,其余之房因需而设.  相似文献   

7.
汉代官吏到地方出行 ,像刺史行部、太守行县 ,史料记载较多 ,但对于下层一般官吏的出行 ,《汉书》等文献却鲜有记录 ,情况知之甚少。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记录了东海郡太守府一名属吏全年的出行活动 ,应是代表了汉代一般官吏出行的基本情况 ,从中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其所反映的汉代地方一般官吏出行的事由、住宿、旅费报销、回府报告等方面的制度 ,堪补正史记载之缺  相似文献   

8.
书吏是清朝中央和地方衙门从事文档管理的工作人员 ,他们凭借对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的控制与垄断 ,大肆舞文为害 ,成为当时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和严重社会政治问题。本文从介绍书吏及其职掌着手 ,系统阐述了书吏舞文为害的种种情形 ,进而着重分析了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种种原由  相似文献   

9.
古埃及历史上的新王国时期,埃及人建造了许多宏大的神庙。神庙是古代埃及的一种典型的石造建筑物,其格局几乎固定不变,是由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四部分组成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神庙建筑的典范,充分显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术。神庙是古埃及在建筑方面的最后杰出成就,它同金字塔一样,也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质日”简的名称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文献中,有这样一类简,它们悉数列出全年日干支,并在日干支下记事.这类竹简,应该称为"质日"."质日"不是官方档案或文书,而是一种私人文书,主要是将自己平时的活动及生活中遇到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以备自己需要时查阅."质日"可能是官吏向上级汇报时使用的"底子"."质日"体现的行政色彩,或许与其主人的官吏身份有关,或许与官吏的考核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云梦秦简中的《为吏之道》主要说明官吏应具备的品德修养,以及官吏治理人民的政治道德;将其与儒家传世经典文献进行比对,可以看到其吸取了儒家宽裕忠信、修养身心、安贫乐道的思想,这表明,秦代在治民方面虽然实行严刑峻罚,但是在政治道德建设方面却重视儒家的内圣之道;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秦代并不完全排斥儒学。  相似文献   

12.
首饰工艺及其作品是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蕴涵丰富、影响深远。首饰的程式化设计体现了古埃及延续几千年的艺术规范;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表现了古埃及人无拘无羁的个性和情感宣泄;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古埃及曾经的繁荣与辉煌;装饰纹理则体现了古埃及宗教神学思想意识和民族审美文化象征。总之,首饰中积淀着古埃及人的美学观念、民族心理、宗教寓意等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黑水城出土文书所见官员人事变化情况为我们了解元代官员调动选任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文献。从黑水城文书来看,对调动官员进行考核是当时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荐举、选充官员,是元代一项重要的官吏选拔途径。荐举、选充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要求才可充任。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建于秦汉时期,先秦只是萌芽或是雏形,并未形成制度。实际上,官吏考核制度建于先秦时期,西周已较为规范。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其考核目的、对象明确;考核内容、尺度具体;考核方法多样;奖惩措施严格,它是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完善的渊薮。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有其时代局限性,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古埃及木乃伊与来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特有的传统,也是古埃及文明留给后世的一份特殊的遗产。古埃及人木乃伊的制作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即古埃及人的来世永生信念。他们笃信万物有灵,认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古埃及人木乃伊的制作及来世永生的追求在奥西里斯的神话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表现。本文力图尝试从奥西里斯神话反映的古埃及来世观看木乃伊的制作。  相似文献   

16.
西汉关于渎职罪的立法与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封建政治结构中,各级政府官吏既是封建国家借以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又是封建国家机器的神经中枢,因此,如何督促各级官吏勤勉职事,恪尽职守,有效发挥各级政府职能是历朝所关心的。在我国封建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西汉时期,政府已开始用法律手段来制裁各级官吏的渎职行为,并对后世的吏制建设、官吏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文献典籍中的一人一事坐罪例出发,对西汉政府关于惩治官吏渎职行为的立法与执法情况进行考察,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7.
古埃及宗教是在尼罗河环境的绿洲文化滋养下产生与发展的。古埃及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到动植物崇拜,再到法老崇拜的过程。古埃及宗教的生态观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泛生态意识、生态均衡思想、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观念是其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古埃及虽属远古世界,但其宗教的生态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对我们今天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加强公民生态意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梦秦简行政法文献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梦秦简中,《为吏之道》是道德规范而非行政法文献,《语书》和《法律答问》中部分条文亦属行政法规,秦简中行政法规以政府职能部门和官吏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其规定具体、详密,主要涉及财务、经济、行政,并以地方政府与低级官吏为主要对象,以惩罚为主要手段,具有形式多样、诸法合体等特点,其条文可按《周礼》中的治典、教典、政典、刑典和事典分为5类.云梦秦简并非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19.
马征 《东方论坛》2008,(2):12-15
与汉语世界的译介不同,马哈福兹历史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表现出系统性和鲜明的特征:这些历史小说的英译本不约而同地关注作品的“古埃及”背景。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读者“选择”吸收了“文本化”的古埃及形象。但事实上,这一“文本化”的古埃及形象,并不符合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作者之所以要集中以“古埃及”为历史背号进行写作,与他所处的现实语境密不可分,他希望通过描写“前伊斯兰”时期的古埃及,表达自己以埃及为本位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诞生地之一,不过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50年一前2152年)的埃及人却宣称,他们来自“蓬特之地”,意思是“上帝之地”。于是,蓬特就成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即使翻遍了古埃及的文献,蓬特这个地点在哪里,依然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