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法律英语双语教学难,不仅对于老师难,对于学生更难.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法律英语的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不喜欢法律英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英语的反感、法律语言的特点、教材生硬刻板、教学方法不当等等.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生动活泼教学法、学生参与法、介绍法律文化法等多种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学双语教学具有显明的政策背景和现实需要,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和法律英语联系密切,《环境法》双语教学课程的可行性强;《环境法》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应以引进为主,国内教材为辅,而系统的教学模式尚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3.
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涉外复合型法律人才缺乏的现状导致了中国法学专业培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也是法学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现实动因,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应达到两个层次的目标,即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高校阶段应以近期目标为主。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考虑学生这一对象前提。在目前的条件下,应该分为双语教学班和单语教学班。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在区分专业英语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体系分四个层次,专业英语作为基础,双语教学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提高性课程,还有选择性课程,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表格的形式予以展现。  相似文献   

4.
法律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已经越来越受到法律专业学生的重视。在法律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较为有效地掌握法律英语的重点和难点是值得探究的一门课题。根据笔者多年在法律英语教学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以及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方法和理论,将法律英语的内容加以模块化教学,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模式探讨——以长江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在实施中受一定因素的限制,主要包括双语教材、双语师资和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但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以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校教学资源为前提,长江大学英汉双语教学有三种可行模式:英语营造型模式、英语展示型模式、英语平行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其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根据国家、地区情况的不同,双语教学具有不同的定义.在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意为英语和母语;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意为汉语和本民族语;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双语意为汉语和英语.不同国家的文化渊源决定了双语教学的定义和模式,对中国国情下双语教学的定义所包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所需要素的思考,有助于加深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有效地指导双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教育发展改革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要想提高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进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并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双语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有待提高,双语师资水平非常关键.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需要构建立体化校园英语环境,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法律英语教学效果欠佳.除了该课程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科学的体系和高质量的统编教材以外,法律英语本身的难度,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综合运用协作学习方法和案例教学手段,从教与学两方面改善法律英语的习得效果,能促进法律英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语言的地位和功能看,英语在我国属于延伸圈,是一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学习的外语.因此,客观上存在着语言运用环境差、关联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意义第一"的专业课,作为一个语篇社团,专业学科为英语的运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使英语学习具有关联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借鉴英语传播和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比较美、加等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开展情况的实证研究,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双语互依模式".这个模式应有以下特点:(1)以使用英语原版教材为主;(2)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但应充分发挥汉语的支持性运用的作用,以有益于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英语的习得;(3)专业双语课程应与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有一个合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WTO需要国际法律人才。国际法律人才能促进WTO的发展和为本国的国际贸易提供法律服务。中国作为入世不久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培养国际法律人才。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国际法律人才培养的最大难点是英语法律的学习,所以文章重点讨论英语法律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双语教学是对目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一种改革尝试,本文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高素质法学英语人才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中国既懂外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大量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这种法学知识和外语知识并重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国内法学双语教学尚不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功能。作者首先介绍了国外三种主流的双语教学模式——沉浸式、过渡式和保持式双语教学,比较了他们与中国双语教学所承载的不同社会功能,分析了中国法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在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前述问题,以环境法双语教学为范例,提出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双语教学之路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是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研究并没有局限在文化领域,已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化教育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本身即是一种模因,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文化知识来观察语言模因的表现,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语言并正确地运用语言,同时也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法律话语是表述法律的工具,因而法律话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霸权主义的色彩,反映在英语文本文体上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话语膨胀,如规约性词语膨胀、限定性成分膨胀等。法律话语霸权之所以能够通过话语膨胀来得以表达,并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产生很大的作用,是因为人们对语言是交流工具这一本质定位的不确定性。语言在本质上是一套用于人类交际的符号系统,而理解是交际的前提,因而要平易语言使用,实现法律话语的大众接受性。  相似文献   

15.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英语是一门有别于普通英语的工具性语言。作为一门法律习惯语言,它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语言特征。文章通过探讨法律英语对被赋予新义的普通英语词汇、中古英语、外来词、专用术语、模糊语言的广泛运用及其对用词准确的强调,分析了法律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性和严密性,但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使用。模糊语言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指的是它所指代的法律现象的类属边界和状态的不确定性。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一些模糊表达,可以使法律语言达到实质上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本文多角度分析了英语法律语言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和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新世纪英语的发展也具备了全球化的特征,英语对于当代的大学生以及21世纪的公民参与未来社会竞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讲,判断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最终能有效地输出多少英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英语,为此,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强调学习语言应当尊重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更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法学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法学教育中引入双语教学,培养既懂法律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提升我国法学教育质量,与国际接轨的一种现实可行方法。文章指出法学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专业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是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交流信息、传递感情,教师在使用语言交际的同时,还会使用多种非语言交际手段,身势语则是非语言交际中表现力最强也是最丰富的一种,并且在交际中有着口语无法替代、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魅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正确运用身势语,对能否营造学习英语的浓郁文化氛围,能否激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能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注意力,都起着潜在的重要作用。身势语是英语教学中潜在的隐性力量,关系着英语教学能否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0.
海事法律英语是国际法律、公约、协定、合同、章程、条例、保函书、判决书等的专业用语,用语规范,体裁独特,语义晦涩。据其语用特征,探究翻译技巧,谙其内涵,译文准确,方以维护法律之威严,所谓翻译须“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