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论坛》2005,(9):93-93
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的论文集《求是集》,除了已被揭露出全文剽窃的13篇论文之外,近日在各地史学专家的帮助下,查证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现已查明——《求是集》中的《吕惠卿论》(11000字),系全文剽窃著名宋史研究专家、河南大学教授周宝珠的论文《略论吕惠卿》。周先生  相似文献   

2.
我会团体会员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汉学院的教师沈履伟(该校学位委员)2003年申报正高职称的科研成果<求是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全文剽窃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10篇(已查明篇名、刊名、期号及全文).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论坛》2005,(3):88-89
我会团体会员单位——天津外国 —语学院汉学 院的教师 沈履伟(该校学位委 员) 2003年 申报 正高职 称的 科研成果《求 是集》(天津古籍 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全文剽窃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10篇(已查明篇 名、刊名 、期号及全文)。其申报材料被天津高评委一致否定后,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语言学会是多年的天津市优秀学会,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团体.维护学术规范,加强学术批评,反对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大家积极参与.我们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号召,重拳打假.根据常务理事会决议,本会秘书处在学术批评网上揭发了<求是集>剽窃的事实,戳到了沈履伟的痛处,于是状告本会侵犯其"名誉权",而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竟然认定<求是集>13篇文章不是剽窃,而都是"合作"作品,认定指控成立,判本会败诉.这令人十分震惊.本会不服,已依法提起上诉.  相似文献   

5.
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剽窃行径被曝光后,又状告天津市语言学会所谓"侵权"一案引起天津市乃至全国学界的极大关注.天津各所高校主持正义的广大学者,无不坚决支持天津市语言学会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正义之举.2005年1月,当天津学者得知剽窃者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天津市语言学会告上法庭,要求"立即停止对其名誉权的侵害;在学术批评网等相关刊物上公开赔礼道歉;支付精神损失费1万元并承担公证费900元及相关费用"(<天津日报>2005年1月10日报道)的新闻报道后,认为沈氏深陷迷途却不知返,<求是集>剽窃事实铁定,剽窃者却要和揭露者对簿公堂,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相似文献   

6.
周叶中教授: 你和戴激涛先生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解读>),已被我发现大量抄袭、剽窃了我数年前发表的<论共和国><再论共和国>两篇论文.抄袭、剽窃情况可这样概括:<解读>一书共四章、268页,外加前言、后记,除了简短的后记以外,从前言到最后一章,每一章都抄袭了我的文字,并且被抄袭、窃取的文字,成为你们在书中立论的基础、阐释的对象和贯穿在全书的一根主线;我没有进行彻底的查验,就从你们的书中挑出了36处成段抄袭、剽窃.你们既然使用了我的文字表述,就应该一一注明那些表述与我的文章的关系,反之,就不能使用我的文字表述.这是为学之人的常识.然而,你们并没有这样要求自己,因而构成了抄袭剽窃,侵犯了我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7.
由于没有找到俄藏西夏文инв.No146号文献据以翻译的汉文原本,故此前关于它的定名以及性质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俄藏黑水域文献>暂把它译为"德行集"并归入西夏文世俗著作加以刊布.本文指出No146号文献实据白云宗祖师清觉<正行集>的某个略注本译成,当归入佛教著作类,并提供了西夏文<正行集>的全文录文和翻译,同时结合白云宗在元代曾得到宗教上层的扶持以及汉文<正行集>只入藏于元代刊刻的<普宁藏>的历史背景,考证出西夏文本<正行集>译自元代.  相似文献   

8.
天津外国语学院汉学院教师沈履伟2004年申报正高职称的科研成果<求是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明目张胆地全文剽窃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现已查明篇名、刊号、期号及全文13篇).但莫名其妙的是,作为被剽窃者之一的天津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董志广,居然为沈履伟荒唐地出具了所谓"合作"的"证明",倒打一耙,混淆视听.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在未搞清楚事实、未能认识到沈履伟学术欺诈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情况下,匆忙采信董志广的所谓"证据",下达了一纸荒唐的判决书(西民二初字第2352号).在教育部积极加强学风建设、严格学术规范、反对学术不端的大背景下,这一背道而驰的事件客观上怂恿了学术不端行为,在整个学术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笔者在评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教授<经济社会学>涉嫌抄袭问题时,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治理学术不端刻不容缓"这一命题.这是笔者有感于学界抄袭剽窃之风日甚一日而发出的无奈的呼吁.无独有偶,周长城教授的同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教授,以其学术剽窃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笔者的上述呼吁,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阳春集>就其写作数量、艺术水准、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来说,都是超越南唐时代的,它应该是柳永之后、晏欧之前时代的产物.正中体形成历程全然没有任何蛛丝马迹,<阳春集>中出现的地名风物与冯延巳身世及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也不相符,如冯词中出现的"芭蕉"等物象即与其身世不符,咏梅词<鹊踏枝>则改窜自宋人杜安世之<蝶恋花>.由陈世修编订的<阳春集>很可能是一部伪作,其词作来源应与杜安世的<寿域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基本事实 核查报告涵盖英语系黄宗英副教授1999年之后的主要成果,其中<抒情诗史论>基本上是此间他所发表的八篇论文的汇编,外加新写的一章.这些论文都曾重复发表,发表次数不同,但内容基本雷同,只有少量的文字调整.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04年,天津市语言学会即已公开批评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的学术剽窃行为,但沈不思悔过,反而状告侵犯其所谓的“名誉权”。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居然偏听偏信,在2005年5月30日判天津市语言学会败诉。这是一起令人十分震惊的错误判决。据我们所知,沈履伟为了谋取教授职称,出版署名“沈履伟著”的《求是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这本书与周宝珠、吴云等人1982~1998年发表的14篇论文全文雷同,其中包括不认识沈履伟的周宝珠教授1982年论文1篇,不认识沈履伟的吴云教授、成其圣先生分别和董志广合作的论文5篇,董志广申报副教授的…  相似文献   

13.
《云梦学刊》2005,26(5):5-6
早在2004年,天津市语言学会即已公开批评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的学术剽窃行为,但沈不思悔过,反而状告侵犯其所谓的“名誉权”。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居然偏听偏信,在2005年5月30日判天津市语言学会败诉。这是一起令人十分震惊的错误判决。据我们所知,沈履伟为了谋取教授职称,出版署名“沈履伟著”的《求是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这本书与周宝珠、吴云等人1982-1998年发表的14篇论文全文雷同,其中包括不认识沈履伟的周宝珠教授1982年论文1篇,不认识沈履伟的吴云教授、成其圣先生分别和董志广合作的论文5篇,董志广申报副教授的表上…  相似文献   

14.
马小玲 《西域研究》2002,(3):110-113
2001年,耿世民先生的论文选集<新疆文史论集>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之一种出版发行了,耿先生在民族语文的教学和研究,成就斐然.截至2001年,耿先生已出版专著14部、译著14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105篇(汉文67篇、外文38篇).<新疆文史论集>仅仅辑录了耿先生汉文论文30篇,诚然,这本书只代表耿先生的部分成就,但却能让读者窥见其在突厥语文史研究上科学而严谨的态度以及对新疆古代文化、历史、语言研究做出的贡献.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宗教、回鹘文文献研究.前言是冯·加班女士专为耿先生所作,附录一、二是关于耿世民先生生平成就介绍和个人著作目录.  相似文献   

15.
<汉字文化>2005年第1期发表了李敏生先生(下文简作"李")的文章<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汉字文化>,毫无道理地攻击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语言文字学辨伪集>(下文简作<辨伪集>).本文是对李文的初步评论.  相似文献   

16.
天津外国语学院汉学院教师沈履伟2004年申报正高职称的科研成果《求是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明目张胆地全文剽窃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现已查明篇名、刊号、期号及全文13篇)。但莫名其妙的是,作为被剽窃者之一的天津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董志广,居然为沈履伟荒唐地出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抄袭剽窃是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中一种常见的文化领域的盗窃行为,也是学术界"痛打"的知识侵权热点问题.抄袭剽窃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腐败行为,其特征是把别人的精神成果据为己有.急功近利是抄袭剽窃的主要病根,学术良知泯灭是抄袭剽窃的催化剂.抄袭剽窃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期刊作者,学术期刊编辑也是受害者.抄袭剽窃的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期刊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严加治理.  相似文献   

18.
缘起 天津外国语学院汉学院教师沈履伟2004年申报正高级职称时所提交的个人成果<求是集>一书中,有10余篇文章是他对别人业已署名发表的论文的照搬.其所申报的材料被天津市高评委一致否定.天津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会根据举报,核实了相关情况,出于对学术腐败的愤慨,于2004年7月5日起草了致天津市有关领导和天津外国语学院的公开信,将信寄送给了有关单位,并将它公开发表在学术批评网上.天津外国语学院在2004年10月14日所发文件中指出,沈的<求是集>"存在明显违反学术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风筝>是鲁迅在1925年写的散文诗,收在散文诗集<野草>里,为<野草>的重要篇目. <风筝>写的是"我"在北京见到风筝而回忆起童年精神扼杀的一幕,小兄弟喜欢放风筝,而"我"不但制止,甚至粗暴地毁坏他亲手做的风筝,人到中年,看到一本外国儿童书籍而悔过,小兄弟对此事却全然忘却.  相似文献   

20.
清末至明初,在<红楼梦>研究中,除了评点式或索引式的批注和随笔式的评论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的论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红楼梦>评论的形式上却是一个突破.比较典型的是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